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109章 第一次沙皇东征军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109章 第一次沙皇东征军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今天晚上再更两章,然后就准备停更几天了,作者生病了,医生说要去漫展治疗,效果极佳。)

1918年12月7日,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喀山城外。

凛冬已至,西伯利亚的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刮刀,呼啸着掠过被积雪覆盖的荒原。

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五摄氏度,整个世界仿佛被冻结在了一片死寂的灰白之中,高尔察克东征军的先头部队——第1西伯利亚军团下属的第3步兵师,连同配属的一个哥萨克骑兵团和一个连的德制“野狼”中型坦克(仅有5辆),已经在这座伏尔加河畔的重镇外围困了整整十天。

喀山,这座曾经被白军短暂占领后又失陷于红军之手的城市,此刻如同一个巨大的、布满冰刺的堡垒,横亘在东征军通往乌拉尔的道路上。

红军的守备部队,在一位名叫米哈伊尔·伏龙芝的年轻但极其坚韧的指挥官领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防御准备。

城郊的每一处高地、每一个村庄都被改造为支撑点,纵横交错的堑壕和铁丝网隐藏在雪幕之下,城内高大的克里姆林宫石墙和砖石建筑,更是成为了天然的坚固要塞。

白军第3师师长,帕维尔·别洛夫少将,此刻正站在他的前线指挥所:一个半埋在地下的、冰冷彻骨的掩体里,通过炮队镜观察着前方死寂的战线,脸色铁青。

他的部队在最初的几天里发动了数次营连级别的试探性进攻,结果无一例外地在红军的交叉火力和恶劣天气下撞得头破血流。

积雪深可及膝,极大地迟滞了步兵的移动,暴露在外的士兵往往在几分钟内就会被冻僵。

那几辆宝贵的“野狼”坦克,在试图为步兵提供支援时,也陷入了困境:低温使得发动机启动异常困难,履带在冰面上打滑,薄弱的侧面装甲甚至被红军勇敢的反坦克小组用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摧毁了一辆。

\"将军,\"一名年轻的参谋军官裹着厚厚的毡毯,牙齿打着颤汇报,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在空气中。

\"炮兵观察所报告,我们的炮弹引信在极端低温下哑火率超过三成!炮管金属收缩,射击表尺完全失效,精度惨不忍睹!\"

另一名负责后勤的中校挤进狭窄的掩体,他的皮帽和肩章上结满了白霜,声音带着绝望:\"将军,第47后勤车队在距离我们五十公里的古比雪夫卡村附近被暴风雪困住了!柴油凝固,车轮陷在雪坑里动弹不得!我们急需的冬装、防冻润滑油和燃油根本送不上来!医务官报告,非战斗减员,特别是冻伤,正在急剧增加!许多士兵的脚已经...已经保不住了。\"

别洛夫少将一拳砸在结满冰霜的木板墙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震落一片冰屑。\"该死的鬼天气!该死的布尔什维克!\"

他低声咒骂着,喉咙因为干冷而嘶哑。没有足够的炮火准备,没有可靠的装甲支援,让他的士兵在齐膝深的雪地里向严阵以待的敌军阵地冲锋,这无异于自杀。

他拿起通往后方军团的野战电话,手柄冰得粘手,他嘶哑地向军团司令部请求暂缓进攻,至少等到天气稍有好转,后勤补给跟上。

然而,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却冰冷而坚决,带着来自莫斯科最高层的焦躁:\"帕维尔·彼得罗维奇,这是沙皇陛下亲自关注的战线!必须尽快拿下喀山,打通伏尔加河航线!不能给托洛茨基更多的时间在乌拉尔后方重整旗鼓!这是命令,不是建议!不惜代价,继续进攻!明天清晨,我要看到帝国鹰旗插在喀山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上!\"

别洛夫放下电话,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比西伯利亚的寒风更刺骨。

1918年12月10日,清晨,喀山北郊,107高地。

天空是铅灰色的,没有太阳,只有无尽的雪花飘落。在上级的严令下,一场注定被鲜血染红的进攻还是打响了。

伴随着稀稀落落、准头欠佳的炮火掩护炮弹大多落在白雪覆盖的无人的野地里,炸起一团团肮脏的雪泥两个营的白军士兵。

穿着并不足以抵御严寒的灰色军大衣,像灰色的虫子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出堑壕,在军官声嘶力竭的驱赶和督战队黑洞洞的枪口下,排着稀疏的、早已失去章法的散兵线,向覆盖着厚厚积雪的107高地蠕动。

寒风卷着雪粒,抽打在他们的脸上,几乎让人睁不开眼,呼出的白气迅速在眉毛和胡须上结冰。

高地上寂静无声,仿佛空无一人,只有风声呜咽。但当白军士兵耗尽体力,艰难地爬行到距离红军前沿阵地还有一百多米时,死神突然张开了翅膀。

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寒冷的空气,紧接着是一个洪亮而充满力量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为了苏维埃政权!为了工农祖国!全体——开火!\"

刹那间,高地上数十个伪装巧妙的机枪火力点同时喷吐出炽热的火舌!马克沁重机枪那沉闷连贯的\"咚咚\"声,和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清脆的\"哒哒\"声,交织成一片死亡的乐章。

子弹如同冰雹般倾泻而下,打在雪地上,激起无数蓬松的雪雾,也轻易地穿透了单薄的军装和血肉之躯。

隐藏在残破建筑和巧妙伪装的土木工事里的红军步枪兵们也同时开火,密集的弹雨形成了一道致命的火墙。

冲在最前面的白军士兵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洁白的雪地被迅速染红、践踏得泥泞不堪。

惨叫声、咒骂声、垂死的呻吟声被枪声和风声掩盖,幸存者惊恐地趴在地上,试图寻找掩护,但平坦的雪原几乎无处藏身。有人试图匍匐后退,却被后方督战队\"砰砰\"的枪声逼了回来。

\"坦克!我们的坦克呢?!让那些铁盒子掩护我们!\"一个趴在弹坑里、半边脸被冻得青紫的白军上尉,声嘶力竭地对着野战电话喊道,声音带着哭腔。

远处,那几辆\"野狼\"坦克确实在努力前进,引擎发出沉重的咆哮,排气管冒出浓黑的煤烟。

但它们笨重的身躯在深雪和冰面上行动迟缓,如同陷在泥潭里的巨兽,成为了红军反坦克步枪小组和临时设置的45毫米野战炮的活靶子。

\"砰!\"

一声闷响,一辆\"野狼\"的右侧履带被反坦克步枪的钢芯弹打断,瘫痪在原地动弹不得,很快又被几发迫击炮弹击中,舱门冒出火光。

\"轰!\"另一辆被击中发动机舱,浓烟和火焰瞬间吞没了车体,里面的乘员命运可想而知;剩下的坦克也被密集的火力压制,不敢轻易冒头,无法有效支援步兵。

这场绝望的进攻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以白军的惨败告终。两个进攻营伤亡过半,雪地上留下了数百具姿态各异的、迅速被雪花覆盖的冰冻尸体。而红军阵地,除了消耗了大量弹药外,几乎毫发无损。

别洛夫少将在观察所里目睹了这一切,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然后一拳砸在墙壁上,鲜血从指关节渗出却浑然不觉。

他不得不越过军团司令部,直接向远在莫斯科的高尔察克总部发出了措辞激烈的电报,陈述无法继续进攻的残酷现实。喀山,如同一座用冰雪和钢铁铸就的堡垒,牢牢地扼住了东征军东进的咽喉。

消息传回莫斯科,沙皇基里尔在克里姆林宫的暖房里暴跳如雷,砸碎了一个珍贵的中国花瓶,却又无可奈何,严冬和红军的顽强,给了他雄心勃勃的东征计划一记沉重的闷棍。

1918年12月15日,南中国海,巴士海峡以西海域。

铅灰色的天空低垂,仿佛要压在海面上,波涛汹涌,带着不祥的预示,一艘悬挂美国星条旗的万吨级货轮\"太平洋贸易者\"号,正满载着来自荷属东印度的橡胶和锡锭,划开墨绿色的海面,驶往美国西海岸。

船长约翰逊,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水手,站在舰桥上,眉头紧锁,心情并不轻松,他刚刚破译了一份来自公司总部的加密警告:该海域近期日本袭击舰活动频繁,已有数艘商船失踪,要求极端谨慎。

突然,桅杆顶端的了望哨发出了凄厉的、划破海风的警报:\"右舷三十度,发现烟雾!速度很快!是军舰!上帝啊……她没有悬挂任何旗帜!\"

几分钟后,一艘线条流畅、造型凶悍的军舰冲破东南方向的雨幕,如同幽灵般高速逼近。

它没有任何国籍标识,但那独特的设计——高大的、宛如宝塔般的舰桥、密集的140毫米副炮群、以及那明显针对远洋破交优化的细长舰体——无不昭示着它的身份:日本海军的一艘最新型巡洋舰,很可能是\"天龙\"级或其改进型。

\"是日本人!他们想干什么?\"大副的声音带着颤抖。

\"全舰警戒!发出国际遇险信号!SoS!重复发出!右满舵,全速前进, 快航行!\"

约翰逊船长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苍老但沉稳的声音试图安抚桥楼内的恐慌,庞大的货轮开始笨拙地转向,烟囱冒出更加浓黑的煤烟,试图规避。

但为时已晚。那艘日本巡洋舰没有任何警告,甚至在双方距离进入有效射程之前,其侧舷火光一闪,一枚155毫米主炮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落在了\"太平洋贸易者\"号前方不足一百米的海面上,炸起一道巨大的、白色的水柱。

这是明确无误的攻击信号,也是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紧接着,更多的炮弹如同雨点般落下,在海轮周围掀起一道道死亡的水墙,尽管\"太平洋贸易者\"号拼命进行之字形机动,但它庞大的船体和缓慢的速度在灵活的军舰面前如同待宰的羔羊。

\"轰!!\"

一声巨响,一枚炮弹精准地击中了舰桥,巨大的爆炸将玻璃全部震碎,钢铁扭曲,约翰逊船长和里面的几名军官瞬间被火焰和破片吞噬。

\"轰!\"另一枚炮弹命中了船体中部的三号货舱,引燃了里面堆积如山的橡胶,浓黑的、带着刺鼻气味的烟柱滚滚而起,直冲云霄。

在进行了不到十分钟的、完全一边倒的、近乎处决式的\"战斗\"后,\"太平洋贸易者\"号已经燃起熊熊大火,船体严重倾斜,失去了动力。

日本巡洋舰如同胜利者般优雅地靠近,在距离几百米处下锚,放下了几艘摩托艇和小艇。

一群荷枪实弹、穿着深蓝色作业服、眼神冷漠的日本水兵登上了这艘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商船。

他们迅速控制了无线电室和轮机舱,将少数幸存、惊魂未定的水手粗暴地驱赶到前甲板上,任由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然后,日本水兵们有条不紊地开始利用船上尚存的吊机,优先转移那些最贵重的物资成捆的天然橡胶和锡锭,整个过程高效而沉默,只有火焰燃烧的噼啪声、吊机的嘎吱声和海浪的拍击声。

在搬空了所有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后,带队的日本军官,一个面无表情的少佐,打了个手势。几名工兵水手在船体的关键部位安装了烈性炸药。

随着几声沉闷的、从船体内部传来的爆炸,\"太平洋贸易者\"号的龙骨断裂,船体断成两截,带着未尽的火焰和浓烟,迅速沉入了冰冷的南中国海。

落水的船员在仅有的几艘救生艇和漂浮的杂物上挣扎,绝望地目送着那艘没有悬挂任何旗帜的日本巡洋舰,如同它出现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远方的雨幕之中,没有留下任何救援的迹象。

这并非孤例。在整个12月,从马六甲海峡到菲律宾海,多条重要的国际航线上,多艘隶属于美国、英国、荷兰甚至某些中立国的商船,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军舰或武装商船的袭击、劫掠或直接击沉。

日本的破交战,在巨大的资源压力和日益绝望的国内情绪驱使下,开始变得不分目标、愈发猖獗、残酷和毫无顾忌。

这不仅是对德国全球封锁的反击,更是对现有国际航运秩序和海洋法的公然践踏,将太平洋地区的紧张局势推向了一个新的、更加危险的临界点。

1918年12月2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德国驻美大使馆,大使办公室。

德国大使冯·伯恩斯特夫伯爵,再次紧急约见了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与上一次会谈时克制的\"严重关切\"不同,这次伯爵的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几乎是将一份厚厚的、用红色封面装订的文件,重重地摔在兰辛面前光滑的桃花心木办公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国务卿先生!\"冯·伯恩斯特夫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冰冷的怒火。

“请恕我直言,我今天是代表德意志帝国皇帝陛下和政府,前来表达最强烈抗议和最深沉忧虑的!这份文件里,是过去半个月内,帝国海军情报局和海外情报网确认的、至少七起由日本海军及其无耻的伪装袭击舰犯下的、针对包括贵国船只在内的中立国商船的海盗行径的详细报告!”

“时间、地点、受害者、物证、以及——‘太平洋贸易者’号部分幸存船员经过公证的、清晰的目击证词!证据链完整,无可辩驳!”

他戴着白手套的手指用力地点着文件上的照片和图表,仿佛要将其戳穿:“日本帝国,这个东方的宵小之辈,已经彻底撕下了文明的伪装,堕落成了太平洋上最卑劣的海盗国家!”

“而这一切,与贵国某些金融和工业势力,仍在与这个海盗国家进行的、掩耳盗铃般的所谓‘非战略性’物资交易,难道没有直接的关系吗?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美元和物资,给了东京那些军国主义疯子继续冒险、继续挑战文明世界底线的底气和资源!\"

兰辛国务卿的脸色也非常难看。\"太平洋贸易者\"号事件及其细节在美国国内经报纸披露后,已经引发了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公众愤怒,国会质询,要求政府对日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感到压力巨大。

\"大使先生,\"兰辛试图保持外交官的冷静和辞令,\"美国政府已经知悉‘太平洋贸易者’号及其他几起不幸事件,我们对此表示最严厉的谴责!这种针对非武装民用航运的野蛮袭击行为,是对国际法和人类道德的公然挑衅!我们正在全力核实所有细节,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我们在全球的航运利益!\"

\"必要措施?\"冯·伯恩斯特夫伯爵冷笑一声,嘴角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什么样的措施?更多不痛不痒的‘非官方’抗议照会吗?还是又一次‘深表关切’的声明?国务卿先生,帝国的耐心是有限的。”

“皇帝陛下让我亲自向您,并向威尔逊总统转达他个人的、明确的看法:在太平洋上容忍甚至间接滋养这种**裸的海盗行为和战争罪行,其本身,就是一种对罪恶的纵容和共犯!”

“如果华盛顿无法,或者更糟糕地说,是不愿意,承担起一个世界大国维护基本海洋秩序和安全的责任,那么,德意志帝国以及欧洲联盟会出于自身安全和对全球贸易通道负责的态度,将不得不考虑采取更直接且有效的行动,来彻底清除太平洋上的这一毒瘤!届时,任何试图阻碍或干扰我们执行这一任务的势力,无论其意图如何,都将被视为对帝国核心安全利益的直接威胁!\"

这已经是近乎**裸的最后通牒,德国不仅是在尖锐地指责日本,更是在以武力为后盾,逼迫美国做出明确选择:要么立刻彻底切断与日本的所有经济联系,加入对日的全面施压和封锁行列;

要么,就可能面临德国\"单方面行动\"所带来的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甚至不排除在太平洋与德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兰辛感到后背渗出了冷汗,德国的强硬立场和行动决心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料,而日本愚蠢而疯狂的行为又恰恰给了德国最完美的借口和道义高地。

他清晰地意识到,美国政府之前那种左右逢源、模糊骑墙的策略,在日益尖锐的冲突面前,已经难以为继,走到了尽头。

1918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海军军令部地下作战室。

空气污浊,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和一种焦虑的气息,山本英辅大佐,一位以激进而闻名的海军参谋军官,指着海图上新标注的几个代表击沉的黑色三角符号,语气中带着一种近乎病态的兴奋和狂热:

\"诸君请看!我们的‘潜狩’行动卓有成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向华盛顿和柏林展示了帝国海军在远洋的存在和决心!美国人现在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切断与我们的联系!德国人的商船也开始规避这片海域!\"

然而,坐在主位上的海军军令部长,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将,却眉头紧锁,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有深深的忧虑:

“决心?存在?山本君,你眼中看到的只是这几艘微不足道的商船和短暂的物资补充,我看到的却是帝国正在滑向的无底深渊!我们攻击了悬挂星条旗的船只,这已经越过了美国的红线!”

“德国人正借此机会在国际上极力渲染我们的‘海盗’形象,并对美国人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现在几乎是在与整个传统的西方世界为敌!而我们的石油、钢铁、橡胶库存还在像沙漏一样下降,这种零敲碎打的劫掠所得,对于帝国的战争机器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是饮鸩止渴!\"

\"那我们该怎么办?部长阁下!\"山本激动地反驳,挥舞着手臂。

“难道要我们像缩头乌龟一样,躲在港内,眼睁睁看着资源耗尽,舰队生锈,然后向德国人,或者美国人,屈辱地投降吗?既然正常的贸易渠道被他们联手堵死,那我们只能用手中的剑,用帝国海军官兵的武勇,来为我们劈开一条生路!”

“我建议,扩大攻击范围!将目标锁定在德国人从英国人那里夺取的太平洋岛屿的补给线上!或者,甚至可以考虑对苏俄远东的港口,比如海参崴,进行有限度的突袭,抢夺他们可能囤积的物资!”

\"你疯了吗?山本!\"一位相对理性的舰队派将军忍不住惊呼出声,站了起来,\"直接攻击德国本土控制的领地?那意味着向德意志帝国正式宣战!全面战争!帝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我们的主力舰数量、海军航空兵和后勤支撑能力,都无法支撑与德国全球舰队的长期对抗!攻击苏俄?那会把我们拖入北方陆地战争的泥潭,陷入可怕的两线作战!这简直是自杀!\"

作战室内顿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激进派与谨慎派各执一词,互相攻讦,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最终,在巨大的国内压力、资源濒临枯竭的焦虑和一种集体性的绝望情绪驱使下,一种更加冒险、更加危险的共识逐渐形成:

继续并进一步扩大破交作战的范围和强度,但暂时避免直接攻击有明确德国海军标志的主力舰队和美军基地,将主要目标更加模糊地锁定在\"所有疑似\"向德国及其欧洲盟友运输战略物资的商船上,无论其国籍。

同时,采用更隐蔽、更难以追踪的方式进行使用经过巧妙伪装的辅助巡洋舰,严格保密纪律,并加快与苏俄远东地区非官方、非正式接触的步伐,尝试用日本掌握的某些军事技术或武器,来交换粮食、煤炭等基础资源。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绝望的饮鸩止渴策略,日本帝国这架已经失控的战争机器,在资源彻底枯竭的绝境逼迫下,正沿着一条越来越危险、越来越不可预测的黑暗道路加速滑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