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42章 意大利的沦陷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42章 意大利的沦陷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当西线的决定性胜利吸引了全球目光时,战争的触角并未局限于欧洲大陆。

在广阔的非洲殖民地和浩瀚的大洋上,战斗以另一种形式持续着。

德意志殖民帝国的旗帜在非洲大多已然坠落,但仍有几处据点顽强地闪烁着抵抗的火星。

其中最为传奇的,莫过于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一带),由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中校指挥的“非洲军团”。

莱托-福尔贝克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游击战专家,他深知无法与庞大的英帝国殖民军队正面抗衡,于是采取了一种近乎“无限战争”的策略:

不断机动,袭击英军的补给线、前哨站和铁路,迫使英国、南非、葡萄牙、比利时等协约**队投入远超其价值的兵力来围剿他这支最多时仅万余人的部队(其中大部分是训练有素的非洲土着士兵“阿斯卡里”)。

七月的东非正值旱季,莱托-福尔贝克的部队刚刚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迂回机动,再次跳出了英军的包围圈。

在一处隐蔽的丛林营地,他正在研究地图。部队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补给通过缴获和与当地部落的秘密交易得以维持, “中校,柏林来电。”通讯兵递上一份密电。

莱托-福尔贝克快速浏览,电文祝贺了西线的伟大胜利,并询问他是否需要支援或是否有撤离的可能。 他沉思片刻,口述回电:

“祝贺陛下与帝国取得辉煌胜利。东非军团将继续履行职责,牵制敌军于非洲之角。无需撤离,请求优先补给奎宁与弹药。——莱托-福尔贝克。”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旗帜,象征着德意志帝国不屈的战斗精神,并牢牢钉住了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在他的麾下,有一名年轻、勇敢且战术素养极高的军官——埃尔温·隆美尔。

隆美尔在无数次小规模突击和侦察行动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领导力,深受莱托-福尔贝克的赏识,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实战经验。

在遥远的北非,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的德军和意大利盟军(在意大利崩溃前派驻的后被德军俘虏。)处境则相对稳定,面对埃及的英军,他们采取了守势。

在这里,另一位未来的名将——埃尔温·隆美尔的“沙漠战争”启蒙老师之一,海德里希·吕特维茨上校(虚构人物,但其战术思想影响了隆美尔),正指挥着几支摩托化侦察分队,利用广袤的沙漠地形与英军周旋,演练着长途奔袭和迂回战术,为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做着准备。

非洲的战火虽不及欧洲炽烈,却同样考验着指挥官的智慧、士兵的耐力以及帝国的远程投送能力。

公海舰队的主力依旧龟缩在威廉港和基尔港的“存在舰队”,但海战的形式早已多样化。

有限潜艇战依旧是德国撬动英国海运霸权的核心杠杆,U型艇像幽灵一样游弋在大西洋和北海航线上,严格遵循“捕获法则”,对向英国运输军火的商船进行登临检查后再予以击沉,极力避免误击美国船只。

这种策略虽然不如无限制潜艇战那般暴烈,却像慢性毒药一样,持续而稳定地消耗着英国的生命线。

英国商船队的损失稳步上升,保险费用飙升,物资开始出现短缺迹象,伦敦的压力与日俱增。

伪装袭击舰的活动也愈发猖獗。它们悬挂中立国旗帜,伪装成普通商船,一旦发现落单的协约国船只,便露出獠牙,用隐藏的火炮将其击沉或俘虏。

这些海上孤狼的存在,迫使英国分散了大量海军力量进行全球巡逻,进一步加剧了其兵力紧张。

最令英国海军部感到恐惧的,是德国战列巡洋舰分队偶尔进行的大胆出击,7月下旬,一支由弗朗茨·冯·希佩尔 海军中将率领的快速舰队,包括“塞德利茨”、“毛奇”、“德弗林格”等强大的战列巡洋舰,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突然北上突入挪威外海,意图截击一支从北欧向英国运输重要木材和铁矿砂的船队。

虽然最终因情报误差未能捕捉到主要船队,但希佩尔的舰队与护航的英国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爆发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遭遇战。

德舰精准猛烈的炮火迅速重创了两艘英舰,迫使其狼狈撤退,这次行动虽未取得重大战果,却像一记狠狠的断子绝孙腿,死死地踹在英国皇家海军的裆部,炫耀着德国海军精湛的技艺和依旧强大的攻击力,也极大地震慑了北欧中立国。

(英国皇家海军:年轻国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么个老工业国。。)

海洋上的斗争,是一场关于耐力、经济和神经的较量。

当所有人都以为意大利会顺势投降时,罗马却传来了令人意外的消息,在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的首肯(或者说默许)下,由强硬派军官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主导的军方残余势力,拒绝了德国提出的、其实相对宽大的停战条件(主要是要求意大利退出战争,解除武装,割让部分北部领土,支付赔偿),决定依托罗马城进行最后抵抗!

他们企图复制历史上多次外敌入侵时的城市保卫战,希望通过惨烈的巷战拖延时间,等待英法不可能到来的援助,或者至少为谈判争取更好的筹码。

消息传回柏林,威廉皇帝(林晓)震怒之余,也感到一丝荒谬。

“他们想用罗马的废墟来给自己陪葬?”他冷笑着对总参谋部下令,“既然他们选择了毁灭,那就成全他们!命令马肯森和康拉德,‘永恒之惩’行动立即开始!粉碎一切抵抗,占领罗马!”

7月20日,德奥联军对罗马外围防线发起了总攻。战役初期进展顺利,缺乏重武器和士气的意军外围部队一触即溃。

然而,当联军逼近罗马古城墙时,真正的考验来临了。

意大利守军撤入城内,依托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和大量临时构筑的街垒,进行逐屋逐巷的顽强抵抗。

他们得到了部分被狂热民族情绪煽动起来的市民的支持。狙击手、机枪火力点、甚至是来自楼顶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在这个时空或许应该叫“罗马鸡尾酒或那不勒斯美酒”),给进攻的德奥部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和伤亡。攻城战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

奥托·斯科尔兹内的特种小队再次被投入这座混乱的城市,他们的任务不再是煽动,而是“拔牙”——识别并清除顽固的抵抗核心据点,抓捕或击毙抵抗领袖。

在城市的地下管网、废墟和屋顶上,爆发着无声而致命的特种作战。

也正是在罗马城外的德军集结营地,一名来自奥匈帝**队、因负伤刚从东线调来不久的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正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拜的心情,注视着庞大的德军炮兵集群向这座永恒之城倾泻炮火。

“看呐!这就是德意志的力量!这就是意志的胜利!”他在给战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对德**队的组织、纪律和强大武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自己奥匈军队的散漫和低效感到不满。

他受伤的右手手臂在颤抖,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兴奋,他渴望参与其中,渴望为这伟大的征服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尽管他此刻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这个未来的恶魔,此刻只是无数被战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裹挟的普通青年之一。

德军很快调整了战术。他们调来了宝贵的“野狼”坦克和“熊蜂”突击炮,坦克用于摧毁街垒和坚固建筑,突击炮则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

风暴突击队组成精悍的突击小组,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清剿。古德里安总结的西线装甲突击经验,被因地制宜地修改后应用于城市战。

战斗异常激烈,古老的罗马城伤痕累累。但实力的差距无法用勇气完全弥补,7月28日,德军部队突破了最后一道防线,攻入了威尼斯广场。意大利国王和政府要员早已仓皇逃离罗马,前往南方。

7月29日,德奥联军基本控制了罗马全城。一面巨大的德意志帝国旗帜和一面奥匈帝国旗帜,在经历了短暂而血腥的战斗后,并排升起在了罗马奎里纳尔宫(意大利王宫)的上空,永恒之城陷落了。

意大利的抵抗意志随着罗马的陷落而彻底崩溃,剩余的所有意大利军队陆续停止抵抗。

墨索里尼和他的“战斗法西斯”成员,在混乱中试图抢夺权力,但很快被入城的德军安全部队控制并拘押——柏林需要秩序,而不是无法控制的激进分子。

罗马的陷落,标志着意大利战事的彻底终结。一个主要的协约国被打垮退出战争,其战略意义极其巨大,德国和奥匈可以腾出超过六十个师的兵力,用于其他战线。

消息传出,世界再次震惊。伦敦和巴黎陷入了更深的绝望,美国的孤立主义阵营虽然仍在发声,但政府和军方内部开始出现强烈的焦虑声音,认为必须重新评估欧洲的局势,(实际上,美国已经有了参战的意思了) 德国赢得全面胜利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

在柏林,无忧宫内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但威廉皇帝(林晓)在欢庆之余,下达了严厉的命令:

必须尽力保护罗马的历史文化遗产,严禁抢劫和破坏,尽快恢复城市秩序。他需要的不是一个被毁掉的罗马,而是一个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秩序下的、完整的战利品。

他也想起了那个在罗马城外激动的奥地利传令兵,出于一种难以言喻的历史警惕感,和来自未来的危机感,他私下吩咐军事情报局:

“有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奥匈士兵,似乎很狂热,把他调离前线,安排到…后勤部门,或者…送去非洲,交给莱托-福尔贝克。让他离欧洲的政治中心远一点。”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命令,或许能改变什么,但或许不能。

非洲的游击战仍在继续,海洋上的封锁与**仍在博弈,但欧洲大陆的战局,已然明朗,但美洲那边似乎传来了一些不和谐。

德意志帝国的双头鹰旗,从未如此接近完全主宰这片古老的土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巴黎,投向了那个最终结局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