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洞深处的石桌上,三枚磁扰矿石透镜正散发着淡紫色的光晕。程明用指尖轻轻拨动透镜,让三束光在对面的石壁上交汇成一个明亮的光斑。光斑边缘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像被阳光惊扰的尘埃,在空气中不规则地跳动 —— 那是肉眼可见的灵气粒子,在透镜的聚焦下显露出了踪迹。
“今日我们不学公式,不画图表。” 程明的声音在矿洞里回荡,五名弟子围站在石桌旁,眼中充满了好奇。经过半个月的数学启蒙,王铁的算盘打得越来越熟练,林小满能精准绘制坐标系,石冬记录数据时再无错漏,苏巧的手工透镜越做越精巧,周文则将所有知识整理成了厚厚的笔记。
程明拿起最薄的一枚透镜递给苏巧:“你试试,集中精神看光斑中心。” 这枚透镜是苏巧用三天时间打磨的,曲率误差不超过 0.1 寸,恰好能放大灵气粒子的运动轨迹。
苏巧紧张地接过透镜,按照程明教的方法贴在右眼上。起初她只看到一片模糊的光晕,但当她按照 “格物静心诀” 调整呼吸时,光斑突然清晰起来 —— 无数银蓝色的小点在疯狂跳动,有的直线飞驰,有的原地打转,有的碰撞后改变方向,像一群调皮的萤火虫。
“呀!” 少女惊呼出声,透镜差点从手中滑落,“它们在动!好多小光点在动!”
其他弟子立刻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想要尝试。程明笑着将另外两枚透镜分发下去:“别急,每个人都有机会。王铁用这枚厚透镜,它能看到更大的粒子;周文试试这枚带刻度的,注意记录粒子跳动的范围。”
王铁迫不及待地戴上透镜,铁匠之子对物质结构有着天生的敏感。他很快发现,那些银蓝色粒子并非完全无序,靠近矿石的地方粒子密度更高,碰撞也更频繁。“程先生,它们好像喜欢扎堆!” 他指着光斑边缘,那里的粒子稀疏得多,运动也更平缓。
“这叫浓度梯度。” 程明在石桌上画出两条平行线,中间用虚线连接,“灵气粒子会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扩散,就像水往低处流。” 他拿起林小满准备的感灵粉,轻轻撒在透镜旁,粉末立刻被粒子带动着飘动起来,印证了他的说法。
林小满接过透镜时,手指还在微微颤抖。药童常年跟药材打交道,对灵气的感知比常人敏锐,但从未想过能 “看见” 灵气的样子。“它们在碰撞!” 他突然喊道,“两个小光点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稍大的!”
程明点点头:“这就是灵气聚合。当两个基础灵气粒子以特定角度碰撞,就会形成更稳定的灵气团,这也是丹药提纯的原理 —— 我们需要控制碰撞的角度和速度。” 他看向周文,“记下碰撞发生的频率,看看每分钟有多少次。”
周文立刻拿出纸笔,镜片后的眼睛一眨不眨。他很快发现规律:每三十秒左右会发生一次明显的聚合,而碰撞则几乎每秒都在发生。“先生,碰撞次数是聚合的六倍!”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地挺直了腰板,之前总有人嘲笑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此刻他却能记录别人看不见的奥秘。
最后轮到石冬,沉默的少年戴上透镜后久久没有说话。程明没有催促,他知道石冬的量子神识在五人中最稳定,或许能看到更深层的景象。果然,半柱香后,石冬突然抬起头,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它们…… 在绕着矿石转!像星星绕着太阳!”
程明心中一喜。这正是他想让弟子们发现的核心规律 —— 灵气粒子并非随机运动,而是会受到物质引力的影响,形成微小的旋转轨迹。“用坐标系标出来!” 他递给石冬一支炭笔,“把旋转的中心和轨迹画下来。”
石冬立刻趴在石桌上,在周文的笔记旁画出一个个同心圆。每个圆的中心都对应着矿洞石壁的微小凸起,灵气粒子的轨迹在那里形成了明显的漩涡。苏巧凑近一看,突然惊呼:“这不就是我们测绘的灵气涡流缩小版吗?”
程明笑着点头:“宏观的灵气流动,正是微观粒子运动的集合。就像奔腾的江河,其实是无数水滴共同流动的结果。” 他拿起三块透镜叠在一起,光斑瞬间放大了十倍,粒子的运动更加清晰,“你们看,这些粒子的运动看似杂乱,其实每次碰撞的角度、速度、方向,都遵循数学规律。”
为了让弟子们更直观地理解,程明让周文将粒子运动的轨迹转化为数学图表。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距离,每一个跳动的点都被精准记录。当周文用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 —— 那是一条不规则却有着明显周期性的波浪线,与程明之前教的 “概率分布曲线” 惊人地相似。
“这就是格物学的核心。” 程明收起透镜,目光扫过五张兴奋的脸庞,“灵气不是虚无缥缈的‘意境’,也不是玄之又玄的‘道韵’,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粒子。它们的运动有规律,碰撞有法则,这些都能用数学计算、用图表展示、用实验验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