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9章 豆种远行

灶王爷的赊账簿 第19章 豆种远行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0:52

寒露这天,西街的风带着股清冽的凉,吹得豆田的叶子沙沙响。我蹲在田埂上选种,指尖捻着颗饱满的黄豆——这是要给远方的亲戚捎去的,按奶奶的话说,好豆种要走千里,让他乡也飘着咱西街的香。赵铁柱背着个布包从巷口走来,包上沾着些干草,是今早去老井边割的。

三妮,你看这布袋!他把布包往地上一放,袋口绣着串豆荚,针脚是赵婶帮忙纳的,张少爷说这布是新染的色,装豆种最体面,算他赊的,等来年收了新豆,给他寄两斤尝尝。

我刚把选好的豆种往布袋里装,豆宝就背着个小竹篓跑过来,篓里装着些他自己挑的大豆子,其实多半是些圆石子。婶娘,带...带我的豆!他踮着脚往布袋里倒,石子砸在豆种上响,小脸上满是认真,让...让远方的人...也知道豆宝!

这孩子今年七岁,已经背着小书包去私塾念书了,却总惦记着豆田。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往田里跑,说是要看看豆子有没有想他。先生说他作文写得最好的一篇,就是《我家的豆》,字里行间全是豆花开了豆荚鼓了的欢喜。

慢着倒,我捡出石子笑,豆子太硬,会硌着真正的豆种。

爹从豆腐坊出来,手里捧着个陶瓮,瓮口用红布封着。这是按秘谱配的,他揭开红布,里面的豆子拌着些香料,混在新种里,能让豆子在他乡也长得旺,你奶奶当年就是这么给闯关东的表叔捎种的。

正说着,巷口传来马蹄声。镖局的镖师勒住马,马鞍上挂着个朱漆木箱:杨姑娘,这是往江南送的镖,您的豆种可装好了?

我赶紧把装豆种的布袋放进木箱,镖师仔细锁好,又往箱角塞了张黄符:这是刘半仙给的平安符,说能保豆种一路顺顺当当。

提到刘半仙,就见他背着布幡从老槐树下钻出来,头发上沾着豆叶。老朽算到今日宜送种,特来送行!他往木箱上撒了把五谷,这是老井边的土混的,让豆种记着老家的味。

张少爷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些新做的豆腐干,用油纸包得整整齐齐。杨姑娘,我娘说这豆腐干给镖师路上当干粮,他挠着耳根笑,也算给豆种搭个伴,让它们知道咱西街不光有好豆,还有好豆腐。

日头升高时,送豆种的队伍在巷口聚齐了。赵婶给镖师塞了包腌豆荚,说是路上解乏;老陈头扛来根豆杆,说是让豆种闻着家乡的杆香;连私塾的先生都来了,送了本自己写的《农桑要术》,说是给种豆的人当个参考。

赵铁柱帮着镖师把木箱固定在马车上,嘴里念叨着:到了江南可得好好长,别给咱西街丢脸。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沙沙响:西街豆种,赊他乡一寸土,以来年新豆相报。刚写完,豆宝就蘸着墨,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说是给豆种的祝福。

三妮你看这豆种!赵铁柱突然从布袋里捏出颗豆子,豆脐处竟有个小小的字,老篾匠说这是记乡豆,三百年才出一颗,种在哪儿都忘不了根。

他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豆田,豆叶作响,像是在给远行的豆种送行。镖师扬鞭时,马蹄扬起的尘土里,竟混着些金黄的豆粉,是从布袋缝里漏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光。

刘半仙突然拍手:好兆头!豆粉随镖行,他乡也生根!

日头偏西时,镖队终于出发了。马蹄踏过青石板路,载着豆种的木箱在车后轻轻晃,像颗跳动的心脏。豆宝追着马车跑了老远,直到看不见影子才站住,小脸上挂着泪,却仰着头喊:豆子早点回来看看!

爹往田埂上撒了把新收的豆种,说是留种不忘本。我摸着账页上被风吹得发卷的边角,突然觉得这远行的哪是豆种啊,分明是西街的牵挂,装着灶膛的烟火,带着老井的水汽,要在他乡开出新的豆花。

赵铁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新绣的帕子,上面绣着片豆田,田边站着个小人,像极了豆宝。我娘绣的,他把帕子塞进我手里,说等豆种在江南结了荚,就让镖师捎片豆叶回来,贴在帕子上。

我笑着点头,帕子上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远处传来归鸟的啼声,混着豆田的叶响,还有豆腐坊飘来的豆浆香。灶王爷画像旁的铜铃铛轻轻晃,风从巷口钻进来,掀动了账页上的字迹,那些与的字眼,在暮色里渐渐连成线,像根看不见的豆藤,一头牵着西街,一头牵着远方。

谁也没注意到,镖师塞在箱角的黄符上,刘半仙画的符纹里,悄悄藏着个字,在风中微微发亮——像极了无数颗远行的豆种,心里都揣着的那个字,念着念着,就长出了回家的根。

(第十九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