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90章 药庐拜师,首学望闻

古人的智慧 第90章 药庐拜师,首学望闻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90章:药庐拜师,首学望闻

晨曦刚透过终南山的薄雾,洒在岐伯那间简陋的药庐顶上。茅草覆盖的屋顶沾着露水,在晨光里泛着细碎的光,像是谁不小心撒了一把碎银。轩辕站在药庐前,手心微微出汗,目光扫过门前那片精心打理的药圃——薄荷的淡紫花苞顶着露珠,苍术的叶片边缘带着锯齿般的锋利,还有几株他叫不出名字的草药,正舒展着叶片,仿佛在无声地欢迎他这个新来的学徒。

“进来吧。”药庐里传来岐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晨雾的清亮。

轩辕深吸一口气,推开那扇用桑树制成的木门。门轴转动时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像是在诉说这药庐的年岁。庐内光线不算明亮,几束阳光从屋顶的缝隙里斜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悠悠浮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却不刺鼻的气味,有草药的苦涩,有炭火的微焦,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像是某种花朵晒干后的清甜。

岐伯正坐在一张石桌旁,桌上铺着一张兽皮,上面摊开着几卷竹简。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麻布衣衫,袖口和裤脚都打着整齐的补丁,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在脑后,几缕灰白的发丝垂在鬓角。见轩辕进来,他抬起头,那双眼睛算不上特别大,却异常清澈,仿佛能看透人心底的想法。

“你既来学医,便得从最基础的来。”岐伯指了指石桌旁的一个木凳,“坐。”

轩辕依言坐下,屁股刚碰到凳面,就听见岐伯又说:“医道有四诊,望、闻、问、切。今日,先教你‘望’与‘闻’。”

他说着,从身后的竹筐里拿出一株草药,递到轩辕面前。那草药叶片呈卵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叶面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绒毛,顶端开着一串淡蓝色的小花,像是缀了几颗星星。“你且看看,这是什么?”

轩辕凑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那花瓣。他仔细观察着叶片的纹路,花瓣的形状,甚至凑过去轻轻嗅了嗅——一股淡淡的、带着点辛味的清香钻进鼻腔。他皱着眉想了想,从随身的行囊里掏出那本老翁赠的《草木经》,翻了几页,眼睛一亮:“这是‘细辛’?书上说它能散寒止痛,还能通鼻窍。”

岐伯微微点头,又从竹筐里拿出另一株植物。这株植物的根茎粗壮,呈棕褐色,上面还沾着些许湿润的泥土,叶片宽大,边缘却光滑得很,断口处渗出一点乳白色的汁液。“这个呢?”

轩辕这次看得更仔细了,他用指尖轻轻碰了碰那汁液,感觉有些黏腻,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微弱的腥气让他皱了皱眉。他在《草木经》里翻了半天,却没找到对应的记载,只好摇了摇头:“弟子不知。”

“这叫‘半夏’。”岐伯将半夏放在石桌上,指着那乳白色的汁液,“它的汁液有毒,误食会让人喉咙肿痛,说不出话来。但经过炮制,去掉毒性,便能燥湿化痰,治那些咳嗽痰多的病症。”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轩辕脸上,“‘望’,不只是看形态,还要看颜色、纹路、汁液,甚至生长的环境。同一种草药,长在向阳处和背阴处,药效也会有差别。”

轩辕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兽皮卷和石笔,认真地记录着。石笔在兽皮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念:半夏,有毒,炮制后可化痰,望其形——根茎粗,叶宽,汁白黏。

“光看草药还不够。”岐伯站起身,走到药庐角落一个铺着干草的地铺旁。那里躺着一个中年汉子,脸色蜡黄,嘴唇干裂,此刻正睡得不安稳,眉头紧锁,时不时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你来看看他,从‘望’上,能看出些什么?”

轩辕走到地铺边,屏住呼吸,仔细观察。汉子的脸颊没有一点血色,只有眼窝周围泛着淡淡的青黑,像是蒙了一层灰。他的指甲盖也透着苍白,不像健康人那样带着粉红的光泽。嘴唇干裂得厉害,上面布满了细碎的裂口,有的还渗着一点点血丝。“他……脸色发黄,眼窝发青,嘴唇干裂,像是……像是很虚弱?”轩辕有些不确定地说。

“再看他的呼吸。”岐伯提醒道。

轩辕凑近了些,果然发现汉子的呼吸又浅又快,胸口起伏微弱,像是风一吹就会熄灭的烛火。“呼吸很弱,而且急。”

“这便是‘望’面色、望神态、望形体。”岐伯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他这是得了泄泻之症,拉了三天,脱水严重,气血亏虚,所以面色蜡黄,唇干舌燥,呼吸急促。若是再拖下去,阳气耗尽,便回天乏术了。”

轩辕听得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他想起部落里也曾有人得类似的病,那时巫医只会跳大神、烧艾草,好多人就那样慢慢没了气息。原来,从脸上就能看出这么多门道。

“接下来,教你‘闻’。”岐伯示意轩辕跟上,又走到另一个躺在地上的老者身边。老者睡得很沉,鼻翼翕动,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你听听他的呼吸声。”

轩辕俯下身,侧耳细听。老者的呼吸声很重,像是有人用破锣在耳边敲打,“呼哧呼哧”的,中间还夹杂着一种类似水泡破裂的“咕噜”声。他皱着眉,心里纳闷:怎么会有这种声音?

“这叫‘痰鸣音’。”岐伯解释道,“老者肺里积了痰,堵着气道,所以呼吸才会如此。闻,不光闻气味,还要闻声音——呼吸声、咳嗽声、说话声,都能藏着病症的讯息。”

他说着,又端过一个陶碗,碗里盛着一些浑浊的液体,散发着一股酸腐的气味。“你闻闻这个。”

轩辕犹豫了一下,还是凑过去闻了闻。那气味直冲脑门,又酸又臭,像是变质的食物,让他忍不住皱紧了眉头,往后退了半步。“这是……”

“这是刚才那泄泻汉子的排泄物。”岐伯的语气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闻起来酸腐,说明他肠胃有热,是湿热导致的泄泻。若是排泄物腥冷无臭,那便是虚寒引起的,治法又大不相同。”

轩辕的脸一下子红了。在部落里,谁会去闻这些东西?他只觉得有些难为情,但看着岐伯坦然的神色,又默默记下:湿热泄泻,排泄物酸腐;虚寒泄泻,腥冷无臭。

“‘望’与‘闻’,是医者的眼睛和耳朵。”岐伯走到药庐中央,目光扫过那些或躺或坐的病患,“病人不会说话,或者说不明白,你就得靠自己看,靠自己听。看出他的面色变化,听出他的声音异常,才能找到病症的根源。”

接下来的几天,轩辕开始了枯燥却充满趣味的学习。每天天不亮,他就跟着岐伯去药圃劳作。岐伯教他辨认草药的生长状态:叶片发黄,可能是缺水;茎秆倒伏,或许是得了虫害;花朵过早凋谢,大概率是土壤肥力不足。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和草药的药效息息相关。

白天,他就在药庐里观察病患。岐伯让他给每个病患做记录:张三,面色潮红,呼吸粗重,咳嗽时声音洪亮,咳出的痰发黄——岐伯说这是肺热;李四,面色苍白,说话声音低微,稍微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这是气虚。轩辕拿着石笔,蹲在每个病患身边,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常常忘了时间,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想起还没吃午饭。

有一次,一个孩童被母亲抱来求医。孩童浑身滚烫,哭闹不止,嘴唇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轩辕按照岐伯教的方法,仔细观察:孩童的脸蛋红扑扑的,不像常人那样均匀,而是一块深一块浅,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呼吸时胸口起伏得厉害,呼出的气带着一股热烘烘的味道。

“这孩子是怎么了?”轩辕忍不住问那母亲。

“从昨天开始就发烧,一直哭,喂他东西也不吃。”母亲的声音里满是焦虑,眼圈红红的。

轩辕想起岐伯说过的“肺热”症状,觉得这孩童很像,便试着说:“他是不是咳嗽?痰是黄色的?”

母亲愣了一下,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怎么知道?刚才咳的时候,我看见痰是黄的!”

这时,岐伯走了过来,摸了摸孩童的额头,又听了听他的呼吸,对轩辕说:“你看得不错。这孩子是外感风热,邪入肺经。”他转头对孩童母亲说,“去采些金银花和连翘来,我给孩子熬药。”

轩辕看着岐伯熟练地配药、加水、生火,心里一阵激动。原来,自己真的能从“望”与“闻”中看出些门道了!

但挫败也来得很快。有一天,一个老者来求医,说自己腹痛。轩辕观察了半天,老者面色发青,嘴唇发紫,说话声音微弱,他觉得像是虚寒引起的。可岐伯看过之后,却说这是气滞血瘀,是实症,开的药和虚寒症完全不同。

“为何我看走眼了?”轩辕不解地问,心里有些沮丧。

岐伯指着老者的舌苔——那舌苔又厚又腻,颜色发暗。“你只看了面色和声音,却没看舌苔。虚寒症的舌苔是淡白的,而他的舌苔厚腻发暗,说明体内有瘀堵,是实症。”他拍了拍轩辕的肩膀,“‘望’要全面,不能只看一处。就像看草药,不能只看叶子,忘了根茎。”

轩辕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记录,发现果然没写舌苔的情况。他暗暗下决心,以后观察一定要更仔细。

晚上,药庐里点起了松明火把,跳动的火光映在墙壁上,将那些挂着的草药影子拉得长长的。轩辕坐在石桌旁,整理白天的记录。他把每个病患的症状分类,和岐伯的诊断对照,找出自己的错误。有时,他会拿出从山洞里带出来的石刻草图,摊在桌上,和病患的症状对照。他发现,石刻上那些类似经络的线条,似乎和人体的疼痛部位有关联——比如一个腰痛的病患,石刻上对应腰部的线条就特别清晰。

“这些图,你看得懂吗?”岐伯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轩辕吓了一跳,赶紧把草图收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看不懂,只是觉得奇怪。”

岐伯却笑了:“不懂就多看,多想。医道和天道、地道是相通的,山川有脉络,人体也有经络。这些图,或许以后能帮到你。”

轩辕抬起头,看着岐伯眼中的深意,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他觉得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看病的本事,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从细微处见真章,从表象中寻根源。

夜深了,药庐里的病患大多睡熟了,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和呻吟声。轩辕躺在自己的草铺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心里却异常平静。他想起了自己的部落,想起了母亲附宝,想起了那些因为疾病而逝去的族人。他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岐伯的医术,将来回去,让族人少受病痛之苦。

只是,他并不知道,“望闻问切”中的“望”与“闻”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问”与“切”,尤其是那神秘的脉象,将会给他带来更大的挑战。而药庐之外的终南山深处,似乎还藏着更多关于医道的秘密,正等着他去发现。

想知道轩辕能否顺利掌握“问”与“切”的精髓?终南山深处又藏着怎样的秘密?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