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3章 第3集:崆峒初见

古人的智慧 第3章 第3集:崆峒初见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3集:崆峒初见

晨露还凝在崆峒山的草叶上时,轩辕的草鞋已经磨穿了底。

他扶着一块被风雨侵蚀得沟壑纵横的岩石喘息,指腹摸到石面上细密的纹路,像极了部落里老人手背的褶皱。三天前在幽谷与随从分别时,那樵夫模样的老者说“广成子在顶”,可这山仿佛没有尽头,每向上攀一段,风里的气息就更清冽一分,带着松针与晨雾交织的凉意,倒让连日奔波的疲惫消了大半。

行囊里的干粮只剩最后一块青稞饼,被山风抽得干硬。轩辕掰下一小块塞进嘴里,慢慢咀嚼着,目光越过身前的崖壁望向远处。云层在山腰间翻滚,时而露出青黑色的峰峦,像巨兽伏在半空。他忽然想起临行前岐伯说的话:“至人者,与天地共生,见之如见寻常山石,却能在寻常里见天地。”

指尖的刺痛让他回过神来——方才攀援时被石缝里的荆棘划破了,血珠沁出来,在晨风里很快凝成暗红。他下意识地想从药囊里取止血的草药,手摸到囊口又停住了。广成子既以“心诚”为见客之礼,带这些外物,终究是存了依仗之心。他将药囊解下来,轻轻放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拍了拍囊身,像是在与一位老友告别,而后空着双手,继续向上。

山路愈发陡峭,有些地方几乎是垂直的石壁,只能借着石缝里生出的古松枝干落脚。轩辕的手掌被树皮磨得发烫,膝盖在岩石上磕出了好几块青紫,但他脚步没停。每一次呼吸都顺着山势调整,吸气时如攀援的藤蔓般蓄力,呼气时似山涧的流水般舒缓,这是在岐伯那里学的吐纳之法,此刻竟让他在险途中生出一种奇异的安稳感。

不知过了多久,天光已过正午。当他终于攀上一道山脊时,忽然听见风里传来若有若无的吟诵声,既像老者的低语,又像山风穿过岩洞的回响。他循声望去,只见山脊尽头的平地上,有一块丈许见方的青石,石上坐着一位老者。

老者穿着粗麻布的短衣,须发皆白,却像被山露洗过般莹亮,垂落的发丝间还沾着几片松针。他背对着轩辕,正望着远处的云海,坐姿随意得像是在自家门槛上晒太阳,可轩辕望着他的背影,竟觉得与身后的山峦、身前的云海融为了一体——不是人坐在山水间,而是山水都含在他的气息里。

轩辕屏住呼吸,放轻脚步走过去,在离青石三步远的地方停下,缓缓跪下。膝盖触到的地面带着日晒后的余温,混着泥土与苔藓的腥气,踏实得让人心安。他没有说话,只是保持着叩拜的姿势,目光落在老者垂在石边的手背上。那双手骨节分明,指腹有厚厚的老茧,像是常年劳作的农夫,可指尖轻捻的动作,却与云卷云舒的节奏分毫不差。

山风转了向,将老者的吟诵声送得更清晰些。那不是轩辕听过的任何部落歌谣,更像是某种对天地的问询,字句古奥,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流转的韵律——有春日草木拔节的脆响,有夏日雷雨轰鸣的厚重,有秋日落叶飘零的轻愁,有冬日冰雪凝结的沉静。

轩辕的额头抵着地面,忽然想起年少时跟着族里的巫祝去祭祀山神,那时只觉得敬畏,此刻却在这吟诵声里,品出了一种平等的对话。原来人与天地,本就该是这样的关系。

不知过了多久,吟诵声停了。老者没有回头,声音却像山雾般漫过来,不高,却清晰地落在轩辕耳中:“山下的人,跪了这许久,是腿不酸,还是心不急?”

轩辕的膝盖早已麻木,闻言却觉得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起,他恭恭敬敬地叩首,声音因连日跋涉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晚辈轩辕,自有熊部落而来。腿酸是肉身凡胎的本分,心不急是因知遇见前辈,需等天地应允。”

老者终于缓缓转过身来。他的眼睛很亮,不是年轻人那种锋芒外露的亮,而是像深潭里的水,映着天光云影,能照见人心里的东西。他望着轩辕,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仿佛盛着千年的风霜:“天地从不应允谁,也从不拒绝谁。你来寻我,是为部落争斗的法子,还是为长生不老的药?”

轩辕抬起头,迎上老者的目光,坦诚道:“晚辈既不为争斗,也不为长生。部落里常有族人患病,或因风寒,或因劳作,或因忧思,巫祝的咒语止不住疼痛,草木的药性有时也救不了性命。晚辈想知道,人这肉身,究竟藏着什么道理?为何顺应天地时便安康,违逆天地时就病痛?”

他说着,想起去年冬天那个咳血的少年。那孩子不过十三岁,跟着狩猎队进山时受了寒,回来后日夜咳嗽,咳出的血染红了草席。轩辕试过岐伯教的草药,也学着巫祝的样子祈祷,可少年还是在一个雪夜里没了气息。少年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此刻仿佛还在耳边。

“我想知道,如何才能让族人少受些病痛的苦。”轩辕的声音低了些,带着难以掩饰的沉重,“哪怕不能长生,能让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少些煎熬,也是好的。”

老者听着,指尖的动作停了。他俯身从石缝里摘下一片翠绿的叶子,那叶子在他掌心轻轻舒展,竟像是有了生命。“你看这草叶,”他将叶子递到轩辕面前,“春生时,它顺着阳光往上长,哪怕石缝狭窄,也能寻到空隙;秋枯时,它便蜷起身子,任风霜吹打也不挣扎。它从不想着如何对抗天地,只想着如何与天地相融。”

轩辕盯着那片叶子,忽然想起自己带的药囊里,也常收着这样的草药。以前只知其性味,此刻却看懂了它的生存之道。

“人也一样。”老者收回手,将叶子放回石缝,“天地有常,日月有明,四时有序。人若顺着这‘常’,呼吸如风雨,作息如日月,情绪如四时,何病之有?可世人偏要逆着来——冬月贪凉,夏日畏热,该劳作时懒怠,该安歇时思虑,把自己活成了与天地较劲的石头,不生病才怪。”

他站起身,走到轩辕面前,伸出手。那手掌的温度透过衣袖传到轩辕额头,不烫,却像一股暖流,顺着眉心往下淌,流过喉咙时,连日的沙哑竟缓解了不少;流到胸口时,因赶路而急促的心跳渐渐平稳;流到膝盖时,麻木的酸痛竟也轻了许多。

“你求的不是治病的法子,是知‘道’的智慧。”老者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这崆峒山的风,吹了千年,看过无数来求道的人。有的为权,有的为利,有的为虚名,你是第一个为‘众人病痛’而来的。”

他扶起轩辕,指着远处的云海:“你看那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从不会为自己的形状烦恼;你看那山,高的自高,矮的自矮,从不会为自己的大小焦虑。人的心,若能像云一样自在,像山一样安稳,病邪便无处可藏。”

轩辕站在老者身边,望着云海翻涌,忽然明白了来时迷雾中那句“心不妄动,雾自散也”的深意。原来治病的根本,不在草药,不在咒语,而在这颗与天地相通的心。

“前辈愿意教我吗?”轩辕再次躬身,这一次,不是叩拜,而是求学的真诚。

老者望着他,目光里映着山光云影:“道在天地间,也在你心里。我能教你的,只是如何让你自己看见它。”他转身走回青石边,重新坐下,又开始捻着指尖,仿佛刚才的对话从未发生。

风又起了,松涛阵阵,像是在应和着什么。轩辕站在原地,望着老者的背影,忽然觉得肩上的重担轻了许多,而心里,却有什么东西正在像春日的草木般,悄悄萌发。

欲知广成子将以何种方式教导轩辕,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