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章 第2集:雾中闻教

古人的智慧 第2章 第2集:雾中闻教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2集:雾中闻教

晨露还凝在草叶上时,轩辕已带着三名随从踏上西行的山路。昨日决意寻访广成子的那份炽烈,此刻被眼前翻涌的浓雾浇得添了几分沉郁。他们从有熊部落出发已逾五日,一路循着猎户口中“崆峒山在西,云深处有仙踪”的指引,越往西行,山势越陡,林木越密,此刻这突如其来的浓雾,竟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四野拢得密不透风。

“首领,这雾邪乎得很,方才还能望见前头的石阶,眨眼间就啥也看不清了。”随从石牙抹了把脸上的潮气,粗哑的嗓音里带着几分焦躁。他手里的石斧在雾中晃出个模糊的轮廓,斧刃上还沾着昨日劈开荆棘时留下的绿汁。

另一名随从木禾正扶着年纪稍长的陶父,陶父早年狩猎时伤了腿,走山路本就吃力,此刻被浓雾一裹,呼吸都急促起来:“轩辕首领,要不……咱先找个背风处歇歇?这雾怕是一时半会儿散不了。”

轩辕没有立刻应声。他站在一块稍平的青石上,目光试图穿透眼前的白茫茫。雾气带着山涧的湿寒,钻进他的麻布衣襟,贴着皮肤微凉,可他心里那团火却没灭。从有熊部落出发前,他见过太多族人被病痛缠磨:去年迁徙时,阿母因淋了场秋雨,咳嗽了整季,最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上月狩猎,石牙的弟弟被毒蛇咬了,巫医用烧红的石针烙伤口,人还是没留住……岐伯先生虽懂草药,却总说“医能治症,难撼根本”,还提过崆峒山有位广成子,通晓“天人相安”的至理,或许能解这生命的困局。

“歇不得。”轩辕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雾再大,山路总在脚下。咱们慢些走,踩着前人的脚印,错不了。”他蹲下身,指尖触碰到石阶上的凹痕——那是无数人踏过留下的印记,虽被青苔覆了大半,却仍能辨出些轮廓。

四人排成一列,轩辕在前,石牙断后,木禾扶着陶父走在中间,踩着石阶一级级往上挪。浓雾里,声音像是被泡软了,走在前面的人说话,后面的人要侧耳听才能辨清。偶尔有山风穿林而过,带起一阵枝叶的簌簌声,紧接着又是更深的寂静,连自己的呼吸都显得格外清晰。

“首领,你说……这广成子真能在这儿?”木禾的声音带着怯生生的试探。他才二十出头,跟着轩辕打过猎、种过地,却从没走这么险的山路,更没见过“仙人”。

轩辕还没答话,石牙先笑了:“木禾你小子,怕了?当初跟首领去围野猪,你可不是这怂样。”

“那不一样嘛……”木禾嘟囔着,“野猪看得见摸得着,这雾里藏着啥,谁知道呢?”

陶父咳了两声,缓过气来:“别吵。轩辕首领心里有数。”他望着轩辕的背影,那背影不算特别魁梧,却像山岩般沉稳。有熊部落能从黄河边的小族群,慢慢聚居成数百人的大部落,靠的就是轩辕这份“认准了就不回头”的性子。

又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陶父的腿开始打颤,额头上渗出汗珠,混着雾气往下淌。轩辕停下脚步,刚要开口让大家歇脚,忽然听见前方传来一阵模糊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说话,又像是风声穿过石缝的呜咽。

“你们听。”轩辕抬手示意众人噤声。

四人屏住呼吸,侧耳细听。那声音断断续续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字句模糊不清,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轩辕往前挪了几步,想听得更真切些,脚下却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踉跄着差点摔倒,伸手一扶,竟触到了一块冰凉的岩石。

“是个石洞?”石牙也跟了上来,伸手摸了摸那岩石的轮廓,“这石头上好像有字。”

轩辕凑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岩石。雾气在他眼前凝成细小的水珠,他眨了眨眼,借着从雾缝里漏下的微光,看清了岩石上的刻痕——不是字,更像是一幅画:一个人盘腿而坐,身前画着一轮太阳,身后是一弯月亮,周身绕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是气流,又像是水流。

“这画……啥意思?”石牙挠了挠头,“太阳月亮围着人转?”

轩辕没说话,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刻痕。线条很古旧,边缘都被风雨磨圆了,想来刻了有些年头。他忽然想起岐伯先生说过的“阴阳”:“日为阳,月为阴,人在其间,当顺其道。”难道这画,说的就是这个?

正思忖着,那模糊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这一次,字句清晰了些,像是个老者的声音,不高,却穿透雾气,直落在耳边:“心不妄动,雾自散也。”

轩辕浑身一震。这声音不像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倒像是就在耳边,又像是从心底冒出来的。他猛地抬头,望向雾气深处:“敢问是哪位前辈?晚辈轩辕,特来寻访广成子先生。”

没有回应。那声音像是从未出现过,四周又恢复了死寂,只有雾气在缓慢地流动,沾在睫毛上,带来一阵湿痒。

石牙急了:“谁在装神弄鬼?出来!”说着就要提斧往前冲,被轩辕一把拉住。

“别冲动。”轩辕的目光落在那幅画上,又想起那句“心不妄动,雾自散也”。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焦躁,对众人说:“咱们坐下歇歇,闭目凝神,别说话。”

“啥?”石牙瞪大了眼,“这时候歇着?万一……”

“照做。”轩辕的语气很平静,却让石牙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四人在岩石旁坐下,轩辕背靠着那幅画,闭上眼睛。起初,他还能听见木禾的呼吸声、陶父的咳嗽声、石牙按捺不住的挪动声,还有自己砰砰的心跳。他试着不去想这些,不去想这雾什么时候散,不去想广成子会不会出现,只专注于鼻尖的一呼一吸——吸气时,带着山雾的清凉;呼气时,吐出胸腹的浊气。

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声响渐渐淡了。他仿佛能听见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像山涧的溪流,不急不缓。又过了一会儿,他忽然觉得眼前亮了些,不是阳光那种刺眼的亮,而是雾气变薄后透出的柔和天光。

他缓缓睁开眼,愣住了。

刚才还浓得化不开的雾,不知何时散了大半。虽然远处的山峦还裹在轻纱般的薄雾里,但脚下的石阶、周围的树木,都清晰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飘着草木的清香。

“雾……雾散了?”木禾惊喜地低呼。

陶父也直起身子,望着眼前的景象,喃喃道:“奇了,奇了……”

石牙挠着头,一脸不可思议:“就……就坐着闭会儿眼,雾就散了?”

轩辕没说话,目光投向刚才声音传来的方向。那里站着一个樵夫模样的老者,穿着粗布短褂,背着一捆柴,手里拄着根木杖,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老者的头发和胡须都白了,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不像常年劳作的樵夫,倒像……像画里走出来的仙人。

“老人家,刚才是您在说话?”轩辕站起身,拱手行礼。

老者笑了,露出一口整齐的牙:“小友倒是聪慧,一点就透。”

“您是……”

“我不是广成子。”老者摆了摆手,目光落在轩辕身上,“不过,我认识他。他说,若有个叫轩辕的年轻人来寻他,让我给指条路。”

轩辕心头一喜:“请老人家指点。”

老者指了指前方的山路:“从这儿往上,过三道弯,有个岔路口,往左是去山顶的路,往右是下山的路。不过,广成子说了,想见他,得先把俗物留下。”

“俗物?”轩辕一愣。

“你带着的药囊可以留着,救人的东西,不算俗物。”老者看了看石牙手里的石斧、木禾背上的干粮袋,“这些,还有你的随从,都得留在这儿。他只见心诚的独行者。”

石牙立刻急了:“那怎么行?首领一个人上去,万一遇到野兽……”

“放心。”老者笑了笑,“崆峒山的生灵,不伤心怀善念的人。”

轩辕沉默了片刻。他看了看三位随从,又望向通往山顶的路。他知道,老者说的“俗物”,不止是行囊,更是牵挂和依赖。若带着随从,带着对危险的担忧,即便见到广成子,心也不静,又怎能听懂至理?

“好。”轩辕解开腰间的水囊,递给陶父,“你们在这儿等我,我去去就回。”

“首领……”木禾还想说什么,被轩辕打断了。

“照顾好陶父和石牙。”他拍了拍木禾的肩膀,又看向老者,“多谢老人家指点。”

老者点点头,转身往山下走,走了几步,又回头道:“对了,广成子不喜人空手见他。你药囊里不是有去年晒干的茯苓吗?带一块去,他或许用得上。”

轩辕一愣,随即心头一暖。老者连他药囊里有什么都知道,显然不是寻常人。他从药囊里取出一块饱满的茯苓,用布包好,揣在怀里,又深深看了三位随从一眼,转身踏上了通往山顶的路。

石阶蜿蜒向上,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密,阳光透过枝叶,在他身上投下晃动的光影。他走得不快,却很稳,每一步都踩在石阶的中央。他想起刚才老者的话,想起那幅阴阳画,想起那句“心不妄动,雾自散也”,忽然觉得,这一路的艰险,或许不只是为了寻访广成子,更是为了让自己学会——在迷雾中守住本心。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能否顺利见到广成子,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