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06章 第106集:瘴气与青蒿

古人的智慧 第106章 第106集:瘴气与青蒿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06集:瘴气与青蒿

轩辕踏着晨露走出东夷部落的聚居地时,衣袂上还沾着海风带来的咸湿。他将东夷巫祝所赠的砭石图谱仔细折好,塞进兽皮行囊的最里层,指尖划过图谱边缘粗糙的麻布纹理,耳畔仿佛还回响着潮汐涨落时那如呼吸般的韵律。三日前,他用东夷学到的姜盐热敷法缓解了一位老妪的风寒痹痛,那老妪攥着他的手,皱纹里淌出的泪水混着海边的沙粒,滚烫得像要烙进他的骨血里——这份被信赖的温热,正是他辞别岐伯时,恩师反复叮嘱的“医者之心”。

南行的路比想象中更崎岖。越往南走,草木的气息便越发浓重,原本疏朗的林地渐渐被密不透风的雨林取代,藤蔓像巨蟒般缠上古树的躯干,腐叶在脚下积了半尺厚,踩上去便涌出带着土腥的潮气。随行的向导是个皮肤黝黑的青年,名叫阿芒,是途经一个小部落时,部落首领硬塞给他的。“南边的林子邪性得很,”阿芒一边用砍刀劈开挡路的蕨类植物,一边瓮声瓮气地说,“瘴气一冒,神仙都得躺三天。”

轩辕停下脚步,仰头望向被树冠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湿热的风裹着水汽扑在脸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滞重感,他下意识地按了按胸口,那里像是压着一团湿棉絮。“瘴气是什么?”他问。

阿芒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砍刀在掌心敲出笃笃声:“就是雾,带毒的雾。太阳没出来时最凶,白茫茫的一片,闻着发甜,吸多了就头疼、发热,浑身没劲,有的人还上吐下泻,熬不过去就……”他没再说下去,只是用砍刀狠狠劈向一根横生的枝桠,断口处立刻渗出乳白色的汁液,在湿热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胶状。

轩辕蹲下身,手指戳了戳脚下的腐叶,指尖沾了层滑腻的黏液。他想起岐伯曾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雨林里的潮气蒸腾不休,怕是天地之气交混不畅,才酿出这伤人的“瘴气”。正思忖着,前方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女人的哭嚎和男人的低吼。

阿芒脸色一变:“是山南边的骆部落!他们离瘴气窝最近,怕是又出事了。”

两人拨开最后一道藤蔓屏障,眼前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林间空地。十几间用芭蕉叶搭成的窝棚歪歪斜斜地立着,几个裹着麻布的族人正围着一间窝棚跺脚,一个老妇人趴在窝棚门口,哭得背过气去,枯瘦的手拍打着泥泞的地面,发出“砰砰”的闷响。

“阿爹!阿爹你醒醒啊!”一个梳着双辫的少女跪在窝棚里,怀里抱着个中年男人。那男人双目紧闭,脸色烧得通红,嘴唇却泛着青紫,呼吸急促得像破风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细微的抽搐。

轩辕几步跨进窝棚,一股混杂着汗臭与药草的怪味扑面而来。他伸手按住男人的手腕,指尖下的脉搏跳得又快又乱,像受惊的鹿在狂奔。再摸他的额头,滚烫得吓人,连带着裸露的胳膊都泛着不正常的潮红。“他这样多久了?”轩辕问那少女。

少女抬起泪眼,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昨天早上还好好的,去林子边缘采野果,回来就说头疼,下午就开始发热,一直喊冷,盖了三床草被还发抖……”

“跟我家阿弟一样!”旁边一个汉子接口道,声音嘶哑,“我阿弟前天染了这病,昨天后半夜就没气了,眼睛瞪得溜圆,像是看见什么吓人的东西……”

窝棚外的老妇人听到这话,哭声陡然拔高,一口气没上来,竟直挺挺地倒了下去。众人顿时慌了神,七手八脚地去扶,窝棚里的少女更是哭得几乎晕厥。轩辕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此刻慌乱无用,得先找到症结。他环顾四周,窝棚角落里堆着些干枯的草药,叶片蜷曲发黑,显然已经失效。

“你们平时用什么治这种病?”他转向那个说话的汉子。

汉子指了指墙角的草药:“就用这个,叫‘苦根’,以前管用,这次不知道怎么了,喝下去跟白水似的,一点用没有。”

轩辕拿起一根“苦根”,放在鼻尖轻嗅,只闻到一股陈腐的苦涩味,毫无生气。他又看向那发热的男人,忽然注意到他脖颈处的皮肤,隐隐泛着一层细密的红点,像是被热气蒸出来的。“他出汗吗?”

少女摇头:“一直烧,就是不出汗,嘴唇干得都裂口子了。”

“无汗而热,邪闭于内。”轩辕脑中闪过岐伯讲过的话。这瘴气湿热浓重,侵入人体后,就像把人关在密不透风的蒸笼里,热气散不出去,才会越烧越凶。苦根性沉,怕是只能往下泄,却解不了这郁在体表的热邪。

正想着,一个背着竹篓的老者拨开人群走进来。他头发花白,脸上刻满沟壑,手里拄着根蛇头拐杖,拐杖头的蛇眼镶嵌着两颗碧绿的玉石,在昏暗的窝棚里闪着微光。“都让让,”老者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阿木,把药拿来。”

被叫做阿木的少年赶紧放下竹篓,从里面掏出一把带着露水的青草。那草叶片细长,边缘带着锯齿,顶端开着细碎的黄花,看着平平无奇,却散发着一股清冽的香气,瞬间压过了窝棚里的浊气。轩辕眼睛一亮——这股气味,带着草木的生机,像是雨后初晴时,阳光晒过青草的味道。

老者接过青草,示意少女取来石臼。他将青草捋顺,连同根茎一起放进石臼,又加了半勺清水,用石杵快速捣起来。青绿的汁液很快从草叶里渗出来,混着清水变成碧莹莹的一碗,还泛着细密的泡沫。“灌下去。”老者对少女说。

少女有些犹豫,看了看轩辕。轩辕点头:“试试吧,这草药气清,或许能管用。”

少女咬咬牙,扶起男人的头,一点点将药汁喂进去。起初男人还呛咳了两下,后来竟像是本能般,喉结滚动着把药汁咽了下去。一碗药汁喂完,不过一刻钟的工夫,奇迹发生了——男人原本紧绷的眉头渐渐舒展,呼吸变得平稳了些,额头的温度似乎也降了点,最让人惊喜的是,他鬓角渗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像晨露般晶莹。

“活了!活了!”窝棚外有人喊道,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狂喜。老妇人也醒了过来,趴在窝棚门口,看着儿子鬓角的汗珠,老泪纵横地给老者磕起头来。

轩辕走到老者身边,深深作揖:“晚辈轩辕,敢问老丈,这是什么草药?竟有如此神效?”

老者打量他两眼,见他虽风尘仆仆,眼神却清澈坦荡,便答道:“这叫青蒿,长在沼泽边,瘴气越重的地方,它长得越旺。”

“为何它能解瘴气?”轩辕追问,指尖轻轻拂过剩下的青蒿叶,叶片上的露水沾在指尖,凉丝丝的。

老者拄着蛇头拐杖,指了指窝棚外的雨林:“你看这林子,湿热郁积,瘴气就是天地间的浊气。青蒿呢,就长在这浊气最重的地方,却能顶着浊气开花,说明它性子最清,能把这浊气散了。人被瘴气困住,就像掉进了泥沼,青蒿这股清气,就能把人从泥沼里拉出来。”

轩辕恍然大悟。他想起在东夷时,巫祝说“海之精在砭石”,此刻才明白,所谓“精”,就是万物顺应天地、对抗邪祟的那份生机。青蒿生于湿热,却能清气散热,这不正是“物类相感”的道理吗?湿热为阴邪,青蒿为阳草,阳能克阴,自然药到病除。

“晚辈还有一问,”轩辕又道,“为何不将青蒿晒干存用?”

老者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这青蒿啊,性子野,离了土就活不成。晒干了,那点清气就跑光了,剩下来的,跟柴火棍没两样。必须用新鲜的,带着露水采,药力才最足。”

说话间,又有人抬着担架过来,上面躺着个同样发热的孩童。老者不再多言,拿起阿木递来的青蒿,又开始捣药。轩辕默默站在一旁,看着老者专注的神情,看着青蒿汁滴落在石臼里的碧色涟漪,忽然觉得胸口那团湿棉絮般的滞重感消失了——他仿佛看到,这株平凡的青草里,藏着天地运转的密码,藏着草木与疾病相生相克的智慧。

阿木悄悄对轩辕说:“我们族长说了,青蒿是老天爷赐的救命草,可外面好多部落不知道,每年都有人死在瘴气里。”

轩辕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自己立志学医时,看到部落里因瘟疫死去的孩童,那双圆睁的眼睛像两颗冰冷的星。此刻,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些眼睛——不是在他的部落,而是在这片湿热的雨林里,在每一个被瘴气折磨的族人脸上。

老者捣完药,见轩辕望着青蒿出神,便问道:“年轻人,你也懂医?”

轩辕回过神,郑重点头:“晚辈师从岐伯,正在周游四方,学习治病之术。”

“岐伯?”老者眼睛一亮,“原来是岐伯先生的弟子!难怪看着气度不凡。”他顿了顿,又道,“这青蒿虽能解瘴气,可毕竟只是一味草。这雨林里的病邪,花样多着呢,你若愿意,就在我们部落多住些日子,看看能不能琢磨出更多法子。”

轩辕望向窝棚外,阳光终于穿透树冠,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斑。那株青蒿的黄花在光斑里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他发出邀请。他想起岐伯说过“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片雨林,这些与瘴气抗争的族人,不正是活生生的“地理”与“人事”吗?

“晚辈愿意留下。”轩辕深深作揖,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阿木在一旁高兴地拍起手来,老者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有那碗剩下的青蒿汁,还在石臼里泛着碧光,仿佛在预示着,这片湿热的土地上,还有更多关于草木与生命的奥秘,正等着被揭开。

欲知轩辕在南疆雨林中还能发现哪些草药的奥秘,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