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59章 西陲外伤,五行补养

古人的智慧 第59章 西陲外伤,五行补养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59章:西陲外伤,五行补养

西陲的风总带着沙砾的粗粝,刮在脸上像细针在扎。轩辕牵着追风刚走进牧民聚居的帐篷区,就听见一阵压抑的哭喊声,混着牲畜的嘶鸣,在辽阔的草原上格外刺耳。他加快脚步,拨开围拢的人群,只见帐篷前的毡毯上,躺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左腿以粗布草草裹着,渗出的血渍已凝成暗红的硬块,裤管下隐约能看到不自然的扭曲。

“是巴特尔家的小子,”旁边一个络腮胡牧民见轩辕来了,忙让出位置,声音里带着急惶,“刚才跟狼群对峙,从马背上摔下来,被石头硌了腿,动一下就喊疼,怕是骨头断了!”

轩辕蹲下身,示意少年放松,手指轻轻按在肿胀的腿侧。指尖传来的触感让他心头一沉——胫骨的位置有明显的凹陷,挪动时能感觉到骨头摩擦的涩滞。他抬头看向少年煞白的脸,额头上布满冷汗,嘴唇咬得发紫,却仍强撑着不发出痛呼。“别怕,”轩辕的声音放得柔和,像草原上的月光,能安抚躁动的心,“我先看看伤处。”

随行的弟子迅速解开少年腿上的粗布,伤口顿时暴露出来:一道寸长的口子翻着皮肉,周围的皮肤肿得像发面的馍馍,青紫色的瘀斑从脚踝蔓延到膝盖。西陲的老医者蹲在一旁,手里攥着块烧过的羊骨,正准备按老法子敷上去。“先生来得正好,”老医者眼里闪过一丝松快,“这孩子骨头错位了,我正想先固定住。”

轩辕摆摆手,先取来干净的麻布蘸了温水,一点点擦拭伤口周围的污渍。少年疼得浑身发抖,双手紧紧抓着毡毯,指节都泛了白。“忍着点,”轩辕一边擦一边轻声问,“摔下来的时候,是不是先左腿着地?”少年咬着牙点头,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

“骨头断成了两截,还错开了位。”轩辕摸出随身携带的小骨针,在火上烤了烤,“必须先把骨头推回原位,会很疼,你要是忍不住就喊出来。”少年用力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里带着股倔劲:“我是草原的儿子,不怕疼!”

轩辕不再多言,左手按住少年膝盖上方稳住肢体,右手拇指抵在骨折处,忽然发力一推。只听“咔”的一声轻响,少年闷哼一声,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进衣领。“好了,”轩辕迅速取过两根削得笔直的杨树枝,用麻布缠在腿两侧固定,“这样骨头就不会再错开了。”

老医者在一旁看得仔细,见轩辕固定的位置比自己平时选的更靠近关节,忍不住问:“先生,这树枝为何不绑得再靠下些?”轩辕指了指少年的膝盖:“胫骨骨折,最怕膝盖活动牵连伤处,绑在这里能限制关节动,好得更快。”他又取出从南疆带来的三七粉,撒在伤口上,“这药能止血消肿,比烧羊骨管用。”

包扎妥当,少年的脸色缓和了些,却仍有气无力。他母亲端来一碗浑浊的肉汤,想喂他喝,少年却摇摇头,嘴唇干裂得厉害。“他现在气血亏,光喝肉汤不行。”轩辕想起西陲牧民常用动物脏器补身的法子,又结合自己刚悟透的五行之道,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回到临时搭建的医帐,轩辕翻出带来的草药,对弟子道:“西陲外伤多,从前只知用烫烙止血、羊毛保暖,却不知伤后补养更重要。你还记得五行里‘肾主骨、脾生肌’的道理吗?”弟子点头,指着案上的药材:“肾属水,脾属土,是不是该用对应性味的药?”

“不光是药,饮食更关键。”轩辕拿起一块晒干的黑豆,“黑豆色黑入肾,能补先天之精,骨头生长全靠肾精滋养。还有山药,味甘性平,入脾经,能健脾益气,促进肌肉愈合。”他又想起牧民宰羊时留下的羊骨,“再用羊骨熬汤,骨髓能填精益髓,正好助肾水。”

正说着,巴特尔掀帘进来,手里捧着块血淋淋的东西,一股腥气顿时弥漫开来。“先生,这是刚宰的羊腰子,按我们的规矩,给孩子补补腰。”轩辕看着那温热的羊腰,忽然想起五行中“以形补形”的说法——羊腰形似人肾,性温味咸,确实能补肾。他接过羊腰笑道:“这个好,正好能用上。”

当天傍晚,轩辕让少年母亲按他说的法子炖汤:黑豆提前泡软,与砸碎的羊骨同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快熟时加入切成块的山药和羊腰,最后撒上少许盐。不多时,帐篷里就飘出浓郁的香气,原本萎靡的少年闻到香味,喉结忍不住动了动。

喂少年喝下第一碗汤时,他起初有些抗拒那股腥气,但喝了两口就停不下来,连带着肉也吃了不少。轩辕坐在一旁观察,见他喝完汤后脸色红润了些,呼吸也平稳了,心里暗暗点头。老医者凑过来问:“先生,这汤真能让骨头长得快?”

“试试便知。”轩辕取出纸笔,“我每日记录他的恢复情况,比如肿胀消了多少,能不能轻微活动。”他又写下医嘱:每日喝两次黑豆羊骨汤,早晚各吃一勺山药泥,同时用接骨木煮水外洗伤处——接骨木性温,能活血通络,助气血运行到伤处。

接下来的日子,轩辕每天都去看少年。第三天,肿胀消了大半,瘀斑变成了淡青色;第五天,少年说腿不那么疼了,能试着抬抬腿;第七天,解开麻布检查,伤口已经结痂,按上去虽还有些痛,但骨头的位置很稳。老医者摸着少年的腿,眼里满是惊奇:“往年这样的伤,至少要躺一个月才能消肿,这才七天就好成这样,先生的法子太神了!”

少年母亲更是感激,送来一张亲手织的羊毛毯,上面绣着奔跑的骏马。“先生,孩子今天能拄着拐杖走两步了,以前我家那口子摔断腿,躺了三个月才好,还留下走路瘸的毛病。”轩辕抚摸着柔软的羊毛,忽然想起刚到西陲时,见牧民处理外伤只重止血固定,却不知后续补养,难怪很多人恢复后会留后遗症。

他召集西陲的医者,在草原上的空地上开起了医课。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轩辕指着地上画的五行图讲解:“骨头属肾水,肌肉属脾土,外伤看似是皮肉骨头的事,其实跟脾肾关系最大。就像种庄稼,不光要松土(处理伤口),还要施肥浇水(补养脾肾),庄稼才能长得好。”

他让弟子演示如何配伍补养的药材:当归补血活血,配合黑豆补肾,山药健脾,再加少许红花通络。“这几味药配在一起,就像一队士兵,当归是先锋,打通气血通道;黑豆和山药是粮草官,补充能量;红花是传令兵,引导药力到伤处。”

老医者听得入了迷,忽然问:“那不同的伤,补法也不一样?比如伤到肌肉和伤到骨头,用药该有区别?”轩辕点头,指着远处放牧的羊群:“就像羊腿受了伤,要是皮肉破了,多补脾土;要是骨头断了,重点补肾水。但脾土能生肾水,两者又要兼顾,不能偏废。”

说话间,有个牧民牵着马跑来,马鞍上坐着个汉子,胳膊上缠着厚厚的麻布,血渍已经透了出来。“先生,他被熊拍了一下,胳膊肌肉撕裂了!”轩辕上前查看,见伤口虽深,但骨头没断。他让弟子取来山药和黄芪,对汉子道:“你这伤在肌肉,要多补脾土,我给你开个方子。”

黄芪味甘性温,入脾经,能益气固表,正好助肌肉生长。轩辕让他用黄芪炖鸡汤,配合外用的三七粉。“脾主肌肉,你这伤就像土地龟裂,黄芪和山药能像雨水一样滋润土地,让肌肉重新长起来。”汉子似懂非懂,但见少年恢复得那么快,便按着轩辕说的做了。

半个月后,摔断腿的少年已经能丢掉拐杖慢慢走了,虽然还不能跑,但比起同龄人的恢复速度,已经快了一倍。而那个肌肉撕裂的汉子,伤口也愈合得很好,结痂脱落处长出了新的嫩肉。消息传开,牧民们纷纷来找轩辕请教补养的法子,连邻近部落的人都牵着牛羊来求药。

巴特尔特意杀了头肥羊,宴请轩辕。篝火旁,烤肉的香气混着酒香飘向远方,老医者举着酒碗敬轩辕:“先生不光教会我们治伤,还让我们知道为啥这么治。以前只知其然,现在知其所以然,这才是真本事!”

轩辕喝了口酒,望着天上的圆月,忽然想起岐伯曾说“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西陲的外伤治疗,正是“中知人事”的体现——结合牧民的生活习惯,用他们熟悉的羊骨、羊腰,再融入五行补养的道理,才能让他们信服。

少年拄着木杖走到轩辕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先生,等我好了,想跟您学医术,不光会骑马射箭,还能救族人。”轩辕看着他眼里的光,像草原上的星星,忽然觉得这趟西陲之行,收获的不只是医理,还有传承的希望。

他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好啊,等你伤完全好了,就跟我学。记住,治伤不光要接好骨头、缝好皮肉,更要懂得怎么补养,让伤者不仅能好,还要好得彻底,这才是医者的本分。”

夜风渐凉,篝火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意。轩辕知道,五行补养的道理,就像这篝火,能照亮西陲牧民的疗伤之路,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火种传得更远。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