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42章 相克为制,平衡之道

古人的智慧 第42章 相克为制,平衡之道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42章:相克为制,平衡之道

晨曦透过窗棂,在案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岐伯取过五块色泽各异的玉石,依次排开:青如翠木,红似烈火,黄若沃土,白类精金,黑若水泽。他指尖轻抚过玉石,沉声道:“相生为助,如春雨润苗,万物方得生长;然无制则乱,譬如野火燎原,需以水克之,方能归于平和。”

轩辕凝视着玉石,耳畔回响起周游途中的种种见闻。他俯身取过那块青色木石,又拿起黄色土石,若有所思:“师父是说,木能克土?”

岐伯颔首,指节轻叩案几:“你且想,草木破土而出,根系盘结,能疏泄土壤;若草木过盛,反会耗尽地力,使土地贫瘠——这便是木克土之理。”

一语未落,轩辕脑中豁然闪过南疆雨林的景象。那时他随部落医者入山采药,见一片沃土因藤蔓疯长,竟变得板结坚硬,连最耐旱的荆棘都难以存活。医者当时叹道:“草木太盛,土气被夺,再肥的地也养不起这般贪婪的根须。”

“弟子明白了!”轩辕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动,“那年在南疆,有位农妇因肝郁气滞,整日唉声叹气,不思饮食,后来竟腹胀如鼓,大便干结。当地医者用了不少健脾药,效果却甚微。如今想来,便是木气过旺,克制土气,单补土而不疏木,自然难见成效。”

岐伯捋须微笑:“正是此理。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过旺则克脾土,此谓‘木乘土’。好比藤蔓缠树,树若不强,便会被缠得枯萎。治这种病,需先疏肝木,再补脾土,双管齐下才行。”

轩辕起身踱步,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病例。他停在挂着的地域医案图前,手指点向西方:“弟子在西陲时,见一牧民饮了过多寒凉泉水,又食了大量生冷瓜果,没过几日便腹痛腹泻,四肢发冷。当地医者用艾叶热敷腹部,又让他喝羊肉汤,才渐渐好转。这是否就是‘土克水’?”

“不错。”岐伯取过黑色水石与黄色土石,将土石压在水石之上,“土能挡水,脾属土,若脾土强健,便能运化水湿;若脾土虚弱,水湿便会泛滥,引发泄泻、水肿。那牧民便是脾土被寒凉所伤,无力制水,故需温脾土以利水湿。”他顿了顿,补充道,“你看那黄河泛滥,需筑堤围堰,这堤坝便是土,能制水之狂。”

轩辕俯身细看两块相压的玉石,忽然想起北地一位老者。那老者常年咳喘,痰多清稀,每逢阴雨天便加重。当时北方医者说他是“水饮犯肺”,用了干姜、细辛等温肺化饮的药,果然见效。他试探着问:“水克火,是否也如这般?肺属金,本不该与水、火相关,可那老者的病……”

岐伯摇头轻笑:“五行相克,并非只限于相邻脏腑。水克火,火属心,若心火过旺,可用寒凉之品(属水)清热;但水若过盛,亦可上犯肺金,这叫‘子病及母’,因肾属水,肺属金,金水相生,水旺则金受牵连。”他取过红色火石,再将黑色水石覆于其上,“你看,水可灭火,但若水势过大,不仅灭火,还会淹了盛火的器具。”

轩辕恍然大悟,转身取来竹简,提笔疾书:“水克火,可清泻火邪;火克金,能温化金寒;金克木,可收敛木燥;木克土,需疏泄木郁;土克水,当强健土气。”写罢,他望着岐伯:“如此说来,相克并非坏事,反而是维持平衡的关键?”

“正是。”岐伯拿起那块红色火石,又取过白色金石,“火能炼金,使其去杂质而变坚韧;若火过烈,则金会熔化变形。譬如人心火过旺,可灼伤肺金,使人干咳少痰,这便是‘火乘金’,需用清肺泻火之法,以金克木之理推导,实则是让金气肃降,制约火气上炎。”

轩辕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东行时遇到的渔翁。那渔翁因连日暴晒,又食了过多辛辣海鱼,突然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当时他用了海边的芦苇根煮水,渔翁饮后便觉清爽。芦苇根性寒,属水,能泻火,这正是水克火;而咽喉属肺金,火气灼伤金,用水灭火,实则也是在救金。

“弟子此前只知相生为顺,却不知相克亦含生机。”轩辕感慨道,“就像西陲牧民放牧,若牛羊过多,便会啃光草原,需适当宰杀(克制),才能让草原恢复生机。”

岐伯赞许点头:“天地万物,过则为灾。你看那四季轮转,春木旺后有夏火,夏火盛后有秋金收敛,秋金燥后有冬水滋润,冬水寒后有春木生发,这便是相克相制的自然之道。人体也是如此,五脏相互制约,才能气血调和。”

他指着案上的玉石,一一解说:“肝木过旺,用肺金之药(如桑白皮)收敛;心火过盛,用肾水之药(如知母)清降;脾土过湿,用肝木之药(如陈皮)疏泄;肺金过燥,用心火之药(如生姜)温化;肾水过寒,用脾土之药(如白术)温运。”

轩辕听得入了迷,伸手拿起那块白色金石,又拿起青色木石:“金克木,譬如秋季草木凋零,是金气收敛之功。若人肝木过燥,出现头晕目眩、血压升高,便可重用肺金之药,如菊花、桑叶,这些药色白入肺,性凉能清,正是以金克木,让过于张扬的木气得以收敛。”

岐伯补充道:“不仅用药,针灸也可依相克之理。如肝火旺者,可刺肺经的鱼际穴(属金),以金克木;心火盛者,可刺肾经的涌泉穴(属水),以水克火。”他取过一根骨针,在轩辕手腕处比划,“你看这太渊穴,属肺金,若肝木犯上,刺此穴可平肝潜阳。”

轩辕忽然想起一事,眉头微蹙:“弟子在北方时,见一孩童因受惊吓,小便失禁,面色发白。北方医者说是‘恐伤肾’,肾属水,恐则水乱,用了益智仁(属土)煮水,孩童便好了。这是否是土克水?”

“然也。”岐伯点头,“肾水主藏,恐则气下,肾失封藏,水液失控。益智仁性温入脾土,土能制水,故能固肾止遗。这便是以土克水,补土以制水乱。”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你看这树,根(土)吸收水分(水),树干(木)向上生长,枝叶(火)接受阳光,秋冬落叶(金)回归土壤,循环往复,全赖五行生克。人若能悟透此理,治病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轩辕跟着走到窗前,望着老槐树苍劲的枝干,心中百感交集。周游四方时,他收集了无数零散的医法,如今经岐伯点化,用五行相克之理一串联,竟如散落的珍珠被穿成了项链,瞬间有了章法。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轩辕转过身,神色凝重,“若五行相克失衡,出现‘反克’怎么办?比如金本克木,若木过旺,是否会反过来克金?”

岐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能想到这点,说明已入佳境。确实如此,木过旺能反克金,称为‘木侮金’,好比狂风能折断金属器物。人若肝火过旺,灼伤肺金,便会出现咳血、胸痛,这便是木侮金,此时需先平肝木,再补肺金,双管齐下。”

他取过青色木石,用力压在白色金石之上:“就像这样,木盛金衰,便会反克。治病时需辨明是‘乘’还是‘侮’,‘乘’是强者欺弱者,‘侮’是弱者反欺强者,治法虽有不同,核心却都是恢复相克平衡。”

轩辕俯身记录,笔尖在竹简上沙沙作响:“乘者,强凌弱,需抑强;侮者,弱反强,需扶弱兼抑强。”写罢,他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晰的医道之路。

此时,弟子推门而入,禀报说有位病人腹痛剧烈,冷汗直流。轩辕与岐伯对视一眼,快步走向诊室。

病人是位中年农夫,捂着腹部蜷缩在榻上,面色发青,舌苔白腻。轩辕按脉,脉象沉紧。他想起方才所学,问道:“近日是否淋雨,或食了生冷?”

农夫虚弱点头:“前日冒雨耕地,昨晚又吃了几块凉瓜,半夜便开始腹痛。”

“此为寒邪犯脾,土被寒水所困,属水侮土。”轩辕对岐伯道,“当温脾土以制水湿,可用干姜(温土)配苍术(燥湿)。”

岐伯颔首认可。轩辕开方抓药,让农夫趁热服下。不到半个时辰,农夫腹痛渐止,汗也收了。

望着农夫感激离去的背影,轩辕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转头看向岐伯,眼中满是坚定:“弟子明白了,相克之道,既是治病之法,亦是养生之要。人体如天地,需五行相制而不相害,方能长治久安。”

岐伯捋须长叹:“医道漫漫,你已窥得门径。但五行生克变化无穷,今日所论,不过是入门功夫。往后实践中,你还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需用心体悟才是。”

夕阳西下,将师徒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案上的五块玉石在余晖中流转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天地万物的平衡之道。轩辕握紧手中的竹简,知道自己对医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