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37章 五行配脏,初探关联

古人的智慧 第37章 五行配脏,初探关联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37章:五行配脏,初探关联

晨露还挂在岐下医庐外的药草叶尖,轩辕已捧着竹简站在院中。昨夜与岐伯谈及五行,那些关于木火土金水的论述,像一颗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他指尖划过竹简上“阴阳”二字,忽然想起东行时见过的那片被狂风摧折的竹林——挺拔的竹竿在风中扭曲,有的拦腰折断,有的根系外翻,露出湿冷的泥土。当时只觉可惜,此刻却与岐伯“木喻肝,需舒展无拘”的话重合在一起,心头猛地一亮。

“先生,您又在琢磨昨夜的话?”弟子雷公端着药碗走来,见他望着墙角那株新栽的桃树出神,忍不住问道。这株桃树种下时根须受损,枝叶一直蔫蔫的,像是提不起精神。

轩辕回过神,指着桃树道:“你看它,根系受创,便难舒展,正如人若肝气被郁,便会郁郁寡欢。”他伸手轻触卷曲的叶片,“昨夜岐伯先生说,肝如草木,需无拘无束,方能条达。我忽然想起东海边的那个渔民。”

那是在东方海滨停留时遇到的汉子,姓张,常年驾船出海。一次风暴中,他的船被巨浪掀翻,虽保住性命,却落下个胸闷胁痛的毛病,常常无端发怒,发完又唉声叹气,饭也吃不下。当地医者用砭石刮拭他的胁肋,虽能暂缓疼痛,却断不了根。轩辕当时不解,只觉得是外伤未愈,此刻想来,那汉子的症结或许不在皮肉,而在“肝气”。

“那渔民每次发怒前,都要盯着渔网发呆,”轩辕回忆道,“他说总怕下次出海再遇风暴,夜里常做噩梦。这不就是肝气被恐惧困住,难以舒展吗?就像这桃树,根被石头压住,再想往上长,也难啊。”

雷公顺着他的话想了想,点头道:“这么说,若能让他放宽心,不再恐惧,肝气舒展了,病或许就好了?”

“正是此理。”轩辕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身往医庐内走,“走,我们再去请教岐伯先生。”

岐伯正在整理草药,见二人进来,放下手中的苍术,笑道:“看你神色,定是对五行配脏有了新想法?”

轩辕躬身行礼,将桃树与渔民的联想细细道来,末了问道:“先生说木喻肝,那肝的特性,是否就如草木一般,既需水土滋养,又需空间舒展?”

岐伯抚须而笑,取过一株晒干的柴胡,递给他:“你看这柴胡,生于山坡,茎秆虽细,却总朝着太阳伸展,哪怕石缝中也要钻出。它入药能疏肝解郁,正是取其‘冲破束缚’之意。”

轩辕接过柴胡,指尖抚过那看似柔弱却带着韧劲的茎秆,忽然想起那渔民胁痛时,若能让他像柴胡这般舒展,或许便不会那般痛苦。他又问:“那火似心,又是何意?心如火焰,需温煦却不可过烈?”

“问得好。”岐伯引他到窗边,指着灶膛里的火,“你看这火,不大不小,能煮熟食物,取暖御寒;若火势过旺,便会烧穿锅底,甚至引燃柴房。心也是如此,它像一团火,在胸腔里跳动,温养全身血脉,若火太旺,人便会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若火太弱,又会畏寒怕冷,精神萎靡。”

这番话让轩辕想起西陲草原上的一个牧马人。那汉子夏天里总爱喝冰镇的泉水,结果没过多久就开始心悸,稍一活动便气喘吁吁。当地医者说他是“心火被寒气所遏”,用生姜煮羊肉给他吃,连吃几日,果然好转。当时只知生姜温热,能驱寒,此刻才明白,那是借温热之物助心火复燃,让它重新温煦血脉。

“我曾见一妇人,终日乐呵呵的,却突然口舌生疮,夜里睡不着,”轩辕又道,“当时用了清热的草药才好,想来那便是心火过旺吧?”

岐伯点头:“正是。喜乐本是好事,但若喜乐过度,便会耗散心气,让心火失控。就像你把太多柴塞进灶膛,火自然会窜得老高。”他拿起一块赤色的丹参,“这丹参色红,入心,能活血安神,便是用来平复过旺的心火,让它回归平和。”

轩辕接过丹参,放在鼻尖轻嗅,一股微苦的气息钻入鼻腔。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辨识草药,多关注气味、味道与功效,却从未想过,草药的颜色、生长环境,竟也与人体脏腑有着这般隐秘的联系。

“先生,”雷公忍不住插话,“那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剩下的土、金、水,又对应哪些脏腑呢?它们之间,是否也有像草木与火焰这般的关联?”

岐伯看向轩辕,眼中带着期许:“你觉得呢?”

轩辕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院中那片刚翻过的土地,土里还埋着去年收获的谷物种子。他想起南疆人常说“人是铁,饭是钢”,若几天不吃饭,便会浑身乏力。而负责消化食物的,似乎是脾胃。他试探着说:“土性厚重,能承载万物,谷物生于土,又能养人……莫非土对应脾?”

岐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明日,我们便细说这‘土承万物,脾主运化’。”

轩辕心中一阵激荡,仿佛有一扇新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他低头看向手中的竹简,上面“木—肝、火—心”两个条目旁,已经被他画了小小的草木与火焰图案。他忽然很想立刻跑到东海边,找到那个渔民,用刚领悟的道理为他诊治;也想再去西陲,看看那个牧马人的心火是否安稳。

“原来人体的脏腑,竟与天地间的五行有着这般奇妙的对应,”轩辕喃喃道,“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在读懂天地与人的对话啊。”

雷公在一旁记录着,见他神情专注,忍不住道:“先生,等我们把五行配脏的道理弄明白,是不是就能治好更多的病了?”

“不止于此。”轩辕抬头望向远方,朝阳正从山头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医庐的屋顶上,“这或许能让我们看透疾病的根源,明白为何同样的病,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何有的病在东方常见,在南方却少有。”

他将柴胡与丹参小心地收好,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要把过去见过的病例重新梳理一遍,看看哪些能与“木、火”对应上。那个总爱叹气的渔民,那个心悸的牧马人,那个口舌生疮的妇人,他们的病症仿佛都在眼前活了过来,等待着被新的医理重新解读。

岐伯看着他摩拳擦掌的样子,微微一笑:“医道之路,如登山,每向上一步,便可见更广阔的风景。但切记,看得远,更要踏得实,每一个道理,都需在实践中验证。”

“弟子谨记。”轩辕躬身应道,心中却已迫不及待。他仿佛能看到,那些散落各地的医术碎片,正借着五行的丝线,一点点被串联起来,渐渐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而那画卷的下一步,便是弄明白“土”与“脾”的奥秘。轩辕握紧了手中的竹简,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多的未知还在前方等待,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探索的热忱在熊熊燃烧,如同那被妥善照料的灶火,温暖而坚定。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