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6章 踏入南疆,湿热初探

古人的智慧 第6章 踏入南疆,湿热初探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6章:踏入南疆,湿热初探

晨露还挂在草叶上时,轩辕的队伍已踩着泥泞的土路,踏入了南疆的地界。与来时路径不同,越往南走,风里的燥热便愈发浓重,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肺腑,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黏腻的湿意。道旁的草木也换了模样,先前常见的针叶灌木渐渐被阔叶植物取代,叶片大得能遮住半张脸,藤蔓如蛇般缠绕在树干上,密不透风的绿意里,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虫豸的聒噪,更显此地的湿热与幽深。

“先生,您看这草叶上的水,明明没下雨,怎么总不干?”一名年轻弟子用指尖碰了碰路边蕨类植物的叶片,水珠便顺着纹路滚下来,在他手背上洇开一小片湿痕。这弟子名叫子墨,是轩辕离开岐伯时,特意带在身边学习的后生,性子活络,好奇心重,一路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轩辕停下脚步,抬头望了望被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阳光费力地穿透缝隙洒下来,落在身上却不觉得干爽,反倒像裹了层薄棉絮,闷得人发慌。他伸手拂过身旁一株不知名的植物,叶片背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摸上去潮潮的。“这里的水汽重,白日太阳晒着,地下的潮气往上涌,晚上气温降了,又凝成水珠附在草木上,久而久之,便成了这般景象。”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这般湿热,人住久了,怕是容易生些特别的病。”

话音刚落,前方林间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几声压抑的咳嗽。众人警觉地望去,只见几个穿着粗麻布短打的汉子,正抬着一副简陋的担架匆匆走来。担架上躺着个中年妇人,脸色蜡黄,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红,额头上布满了冷汗,嘴里时不时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

“让一让,让一让!阿嫂快撑不住了!”抬担架的汉子急声喊道,额头上也淌着汗,分不清是累的还是热的。

轩辕连忙让开道路,目光却落在那妇人身上。他注意到,妇人的手臂上起了一片细密的红疹,像是被什么东西叮咬过,又红又肿。“这位大哥,敢问她这是得了什么病?”他上前一步,语气谦和地问道。

为首的汉子看了轩辕一行人一眼,见他们穿着与本地不同,虽有些警惕,但看轩辕神色诚恳,还是叹了口气:“唉,还能是什么病?老毛病了,一到这湿热天就犯。先是身上痒,起疹子,接着就拉肚子、肚子疼,浑身没力气。村里的巫医用了不少法子,烧符水、跳大神,都不管用,只能抬去见部落里的医者试试。”

“医者?”轩辕眼睛一亮,“贵部落有能治这种病的医者?”

“有是有,就是脾气怪了点,不过本事是真的。”汉子说着,指了指前方不远处隐约可见的竹楼,“就在前面那片竹寨里,你们要是赶路累了,也可以去歇歇脚,就是蚊子多,你们可得当心。”

谢过汉子,轩辕让队伍跟上,心里却打起了算盘。方才那妇人的症状,他从未在北方或东方见过,想来便是这南疆特有的病症。既能有专门的医者诊治,想必有独到的法子,正好可以去见识见识。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果然看到一片依河而建的竹寨。竹楼错落有致,屋顶覆盖着宽大的棕榈叶,寨门前有几个孩童赤着脚追逐嬉戏,皮肤被晒得黝黑,见了生人也不怕生,只是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味道,既有草木的清香,又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苦味,还夹杂着河水的腥气。

刚进寨门,就见方才那几个汉子正围着一个老者说话。老者穿着一身靛蓝色的短褂,头发用一根木簪绾起,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手里拿着几片翠绿的叶子,正低头仔细看着。听到脚步声,老者抬起头,目光落在轩辕身上,带着几分审视。

“这位是……”老者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

“我们是路过的旅人,听闻老先生医术高明,特来拜访。”轩辕拱手行礼,态度恭敬,“方才见那位妇人病重,不知老先生可有妙法?”

老者上下打量了轩辕一番,见他虽风尘仆仆,但眼神清澈,举止得体,不像寻常的游方骗子,便微微点头:“算不上什么妙法,不过是些土办法罢了。这病在我们这儿常见,都是让这湿热气给闹的。”他举起手中的叶子,“你们看,这是穿心莲,味苦,性凉,捣了敷在疹子上能止痒消肿,煮水喝能清肠里的热气,对付这种病最管用。”

轩辕凑近一看,那穿心莲的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捏一片在手里,能闻到一股清苦的气味。“只这一种草药就管用?”他有些好奇,在北方治病,往往需要好几味药配伍,极少有单用一味药的情况。

“当然不止。”老者笑了笑,领着他们往旁边的竹屋走,“光清热气还不够,这湿热之气黏在身上,就像锅里的粥熬糊了,光加水不行,还得刮一刮。”说着,他从竹屋里取出另一株草药,茎秆是紫红色的,叶片肥厚,开着细小的黄色花朵。“这是马齿苋,也是味苦的,性子却没那么烈,能清热,还能利湿,和穿心莲配着用,一清一利,才能把这湿热气给赶出去。”

正说着,方才那担架上的妇人被抬进了竹屋。老者让妇人躺下,先取了些捣碎的穿心莲,用清水调成糊状,小心翼翼地敷在她手臂的红疹上。妇人起初疼得皱起眉头,过了片刻,却轻轻舒了口气:“嗯……好像没那么痒了,凉丝丝的。”

老者又取来马齿苋,放进陶罐里加水煮沸,待温度稍降,倒在一个粗瓷碗里,递给妇人:“慢点喝,有点苦,忍忍就好了。”

妇人皱着眉喝了几口,虽苦得龇牙咧嘴,但喝完没多久,就说肚子没那么疼了。汉子们见状,都松了口气,对老者连连道谢。

轩辕在一旁看得仔细,见老者用药简单,却效果显着,心里很是佩服。等忙完了,他才又上前请教:“老先生,这病既然是湿热气引起的,那为何有的人易得,有的人不易得?”

老者坐在竹凳上,给自己倒了一碗凉茶,慢悠悠地说:“这就跟地里的庄稼一样,有的庄稼耐涝,有的就不耐。有的人天生火气旺,湿气进不来;有的人脾性弱,就像地里的土不够结实,存不住水,一遇着这湿热天,就容易生病。”他指了指自己的肚子,“这脾啊,就像家里的灶台,要是火力不足,水烧不开,就容易积着湿气,时间长了,就成了湿热。”

“脾?”轩辕心中一动,岐伯曾教过他,五脏之中,脾主运化,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若是脾的功能弱了,水湿便会在体内停留。只是他从未想过,在这南疆,竟也有类似的说法,只是换了个更形象的比喻。

“是啊,”老者点点头,“所以除了用这两味药清热利湿,还得让她好好吃饭,把脾养结实了。等病好点,就得让她多吃点山药、莲子这些性子平和的东西,就像给灶台添柴,火旺了,湿气自然就没了。”

轩辕听得连连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和刻刀,将老者的话一一记下。子墨在一旁看着,忍不住问:“老先生,那你们平时都怎么预防这种病啊?总不能等生病了才吃药吧?”

老者看了子墨一眼,笑道:“这后生问得好。预防?简单得很,天热的时候,多喝些绿豆汤、冬瓜汤,这些东西能清热;下雨天别往湿地里踩,晚上睡觉别贪凉,别对着风口吹;还有啊,勤洗澡,把身上的汗泥洗干净,不然也容易招病。”他指了指寨边的小河,“你看我们寨里的人,天再热也每天去河里泡泡,不光凉快,还能去去身上的湿气。”

轩辕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几个村民正在河里沐浴,说说笑笑,神情惬意。他忽然明白,所谓的医术,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人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经验。就像这南疆的医者,他们不懂什么高深的理论,却能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找到最实用的治病和预防方法。

正说着,一阵风吹过,带来河边的水汽,也吹来了更多的蚊子。子墨没留神,被叮了好几个包,痒得直挠。老者见状,从竹屋角落拿起一束晒干的草药,点燃了。草药燃烧起来,冒出淡淡的青烟,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蚊子果然不敢靠近了。

“这是艾蒿和苍术,晒干了点燃,能驱蚊,还能去去屋里的湿气。”老者解释道,“这湿热天,屋里潮,容易生虫子,点上一把,睡得也安稳。”

轩辕凑过去闻了闻那烟味,虽有些呛人,却带着一股草木的清香,让人精神一振。他想起在东方海边,渔民们用烧热的石片驱寒,在西方草原,牧民们用烈酒消毒,而在这南疆,人们用草药驱蚊祛湿,虽是不同的方法,却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守护健康。

眼看天色渐晚,老者热情地留他们在竹寨住下。晚饭时,端上来的菜大多是清淡的素食,有清炒的空心菜,凉拌的马齿苋,还有一碗冬瓜汤,喝起来清爽可口,正好解了这湿热带来的烦闷。席间,老者又说起了许多南疆特有的病症和治法,比如用青蒿治打摆子(疟疾),用鱼腥草治咳嗽,用薄荷提神醒脑等等。轩辕听得入了迷,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老者也乐于解答,两人越聊越投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夜深了,竹楼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轩辕躺在铺着竹席的床上,虽有些不习惯这湿热的气候,但心里却异常兴奋。他拿出白天记录的竹简,借着月光一遍遍看着,那些穿心莲、马齿苋的样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老者关于脾与湿热的说法也渐渐与岐伯所授的理论融合在一起。

他忽然意识到,这趟周游天下的旅程,果然没有白来。每到一个地方,看到的病症不同,治法不同,却都藏着当地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珠子,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珠子串起来,找到其**通的道理。

“湿热致病……清热利湿……健脾……”他在心里默念着,渐渐有了些头绪。或许,无论南北东西,疾病的根源都离不开“失衡”二字,或是寒热失衡,或是燥湿失衡,或是脏腑功能失衡。而医者的作用,就是找到失衡的症结,用合适的方法将其调回平衡。

窗外的月光透过竹缝洒进来,在竹简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轩辕握紧了手中的刻刀,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南疆的湿热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他去探索,更多的智慧等待着他去发掘。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