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35章 炮制减毒初尝试

古人的智慧 第135章 炮制减毒初尝试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35章:炮制减毒初尝试

晨露还挂在药庐前的艾草叶上时,岐伯已将轩辕叫到了庐外的空地上。那里堆着几块灰黑色的块状物,表面坑洼不平,散发着淡淡的辛辣气息,正是昨日从密林深处采回的附子。

“这东西,是药也是毒。”岐伯用石刀轻轻敲了敲附子,“生嚼一口,半个时辰内便会腹痛如绞,气息断绝。但经过炮制,却能成为温阳散寒的良药,专治四肢冰冷、畏寒蜷缩之症。”

轩辕蹲下身,仔细打量着附子,指尖刚触碰到表皮,就感到一丝凉意,仿佛这东西天生带着寒气。“师父,这般猛毒之物,为何还要费力炮制?直接弃之不用便是。”他想起之前误采毒草的惊险,对带毒的药材总有几分忌惮。

岐伯笑了笑,拿起一块附子:“医道如治国,需知刚柔并济。有些沉疴痼疾,如寒冰积郁,非这等‘猛药’不能化开。但猛药需驯服,就像烈马需缰绳,炮制便是那缰绳。”他将附子放在石臼旁,“今日,你便学着如何‘驯服’它。”

第一步是烘烤。岐伯带着轩辕来到早已挖好的土灶前,灶膛里埋着细细的沙土,火候已烧得恰到好处,沙土微微发烫,却不会灼手。“附子性烈,需用文火慢烘,让沙土的燥气慢慢渗入,中和其毒性。”岐伯一边将附子埋入沙土,一边讲解,“火太急则外焦内生,毒性未去;火太慢则药力涣散,白费功夫。”

轩辕蹲在灶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埋着附子的沙土,时不时用树枝轻轻拨动,感受沙土的温度。阳光渐渐升高,晒得他后背发烫,灶膛的热气混着附子的辛辣味扑面而来,呛得他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记住这气味,”岐伯道,“生附子的腥辣带着冲劲,像野狗狂吠;烘透的附子,气味会变得沉郁,像猛虎收爪。”

约莫一个时辰后,岐伯示意轩辕将附子取出。只见原本灰黑的块状物已变成深褐色,表面微微开裂,敲开一块,断面呈黄白色,那股刺鼻的腥辣味果然淡了许多,只剩下醇厚的辛辣感。

“这才是第一步。”岐伯将烘好的附子放在石板上晾凉,“单靠烘烤,只能去其三分毒,还需盐水浸泡,方能再去三分。”

他们来到庐后的溪水边,那里早已用陶缸盛好了半缸清水,里面撒了不少粗盐,水面上还浮着细小的盐粒。岐伯将冷却的附子一块块放入缸中,水面立刻泛起细密的泡沫,发出“滋滋”的轻响,像是附子在水中与盐粒争斗。

“盐味咸寒,能制附子之燥烈。”岐伯用木勺搅动着缸中的水,“你看这泡沫,便是毒性与咸味相抗的痕迹。泡足三个时辰,泡沫渐消,毒性也随之减退。”

轩辕守在陶缸旁,每隔半个时辰便搅动一次,看着附子在盐水中慢慢变软,颜色从深褐变成暗黄。他想起昨日在林中,曾见一只野狼误食了附子的幼苗,不过片刻便抽搐倒地,如今亲手炮制这“狼性”之物,心中既有紧张,又有几分期待。

三个时辰后,岐伯捞出一块附子,用石刀切开,断面已变得湿润柔软,原本辛辣的气味中多了一丝淡淡的咸味。“可以了。”他将所有附子捞出,放在竹筛上晾晒,“剩下的毒性,便交给日光与清风。”

晾晒的过程需两日。轩辕每日清晨便将附子搬到向阳处,傍晚再收回庐中,生怕被露水打湿。第二日午后,他拿起一块晒干的附子,掂在手中,比未炮制时轻了许多,捏一捏,质地坚硬,断面的黄白色中带着淡淡的盐霜。

“现在,你尝尝。”岐伯递过一小块炮制好的附子。

轩辕犹豫了一下,还是放进嘴里。起初只觉淡淡的咸味,接着便是醇厚的辛辣,顺着喉咙滑下,腹中竟慢慢升起一股暖意,不像生附子那般带着攻击性,倒像冬日里的篝火,温和却持久。

“如何?”岐伯问道。

“腹中暖暖的,没有丝毫不适。”轩辕惊讶道,“这真的是昨日那剧毒的附子?”

“正是。”岐伯点头,“经过沙土烘烤、盐水浸泡、日光晾晒,三步炮制,附子的毒性已去其七八,剩下的药力便能专心温阳散寒。但即便如此,用量仍需谨慎,成人每次不可超过半个指甲盖大小,孩童更要减半。”

说着,他取来陶罐,将炮制好的附子切成薄片,又从药架上取下几块干姜、甘草,放在石臼中捣烂。“这三味配伍,便是治风寒入骨的良方。附子温阳,干姜散寒,甘草调和,三者相加,既能驱邪,又不伤正气。”

轩辕看着石臼中混合的药末,忽然明白过来:“师父,这炮制之法,不仅是减毒,更是让药性更专一?”

“不错。”岐伯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生附子的毒性如散兵游勇,四处作乱;炮制后,毒性收敛,药力便如精锐之师,直抵病所。医道的精妙,正在于这般‘化害为利’的智慧。”

傍晚时分,庐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邻村一位老者被家人抬来求医。老者蜷缩在草席上,四肢冰冷如铁,嘴唇发紫,无论盖多少兽皮都喊冷,说话时牙齿打颤,不成句读。

“这是寒邪入体,阳气衰竭之症。”岐伯诊视后,对轩辕道,“正好用今日炮制的附子试试。”

轩辕连忙取来药罐,按岐伯的吩咐,将附子片、干姜、甘草放入罐中,加清水煮沸,小火慢熬。药汤渐渐变成深褐色,散发出浓郁的药香,那股醇厚的辛辣味混着甘草的甘甜,闻着便让人觉得温暖。

待药汤晾至温热,轩辕用陶勺小心地喂给老者。起初老者牙关紧闭,家人好不容易才撬开他的嘴,灌下两勺。约莫一炷香后,奇迹发生了——老者原本发紫的嘴唇竟透出一丝红润,手指微微动弹了一下,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呻吟,不再是之前的颤抖声。

“再加半勺。”岐伯示意。

又灌下半勺药汤后,老者忽然长长地舒了口气,喃喃道:“暖……暖和……”

周围的家人都松了口气,纷纷向岐伯作揖道谢。轩辕站在一旁,看着老者渐渐舒展的眉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可是昨日还能夺人性命的毒草,经自己亲手炮制,竟成了救命的良药。

夜幕降临时,老者已能勉强坐起,虽然还虚弱,却不再喊冷。岐伯让家人带些药汤回去,嘱咐每日服用一次,不可过量。

送走患者,轩辕仍站在药架前,看着那罐炮制好的附子片。月光透过庐顶的缝隙照进来,在药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毒”与“药”的转变。

“记住今日的事。”岐伯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医之人,不可因药有毒而畏缩,也不可因能炮制而大意。毒性与药力,本就是一体两面,全在医者的分寸之间。”

轩辕重重地点头,拿起一块附子片,在月光下仔细端详。他忽然明白,炮制不仅是处理药材的手艺,更是对医道的领悟——既要敢于用猛药,又要懂得守规矩,方能在险中求胜,救死扶伤。

那么,这炮制后的附子还能治疗哪些病症?轩辕在后续的行医中,又会遇到何种需要“以毒攻毒”的病例?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