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罗邦就被安叔叫醒,简单洗漱后,两人背着轻便的背包离开了酒店。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清晨的宁静。安叔步伐稳健,一边走一边给罗邦介绍北京清晨特有的市井气息。
到达德胜门时,天已微微泛白,公交站却早已热闹起来。人群熙熙攘攘,来自各地的游客们拖着行李,兴奋地交谈着,手中还拿着各种北京旅游攻略。罗邦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安叔则在一旁耐心排队。
没过多久,一辆绿色的877路公交车缓缓驶来,车身崭新,在晨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安叔刷了卡,拉着罗邦找到两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刚一坐稳,罗邦就忍不住把脸贴在车窗上,向外张望着。
“坐稳咯,我们这就出发去长城!”安叔笑着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车子启动,逐渐驶出市区,高楼大厦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青山和田野。罗邦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心中满是激动。安叔则从包里拿出一本关于长城历史的书,翻到标记好的地方,开始给罗邦讲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军事意义,以及八达岭长城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途中,罗邦看到不少骑自行车的人,他们身着专业装备,在山路上奋力骑行,迎着朝阳的背影显得格外潇洒。安叔说:“这些骑行爱好者,很多都是冲着长城来的,骑行在这条路上,能感受到和坐公交不一样的自由和畅快。”
一个小时后,公交车稳稳停在了八达岭长城站。下车的瞬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风中夹杂着松树的清香。罗邦深吸一口气,仰头望向远方,连绵起伏的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峦之间,在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一下车,就有景区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来,递上游览地图,并介绍道:“长城分南北两个方向,北长城雄伟险峻,其中北八楼的好汉坡更是因**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闻名,很多时间紧张的游客都会选择直奔北长城;南长城相对平缓,景色秀丽,还能看到不一样的烽火台布局,时间充裕的话非常值得一去。”
安叔转头看向罗邦,问道:“咱们时间充足,先去南长城,再去北长城的好汉坡,把长城的美景都看个遍,怎么样?”
罗邦兴奋地点点头,大声说:“好呀!听安叔的,把南北长城都征服!” 于是,师徒二人怀揣着对长城的敬畏与期待,大步朝着长城入口走去,准备开启这场震撼心灵的长城之旅。
晨曦微露,八达岭长城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罗邦站在入口处,仰头望着那蜿蜒在山脊上的雄伟城墙,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走吧,我们先去南长城。安叔拍了拍罗邦的肩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里人少,景致却一点也不差。
两人沿着指示牌向南长城方向走去。脚下的石阶已经被无数游客磨得光滑,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罗邦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安叔,这些砖块看起来好古老啊。罗邦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城墙基部的砖石,感受着那粗糙的质感。
安叔也蹲下来,指着砖块上模糊的刻痕:看这里,这些是当年工匠留下的标记。明朝修建长城时,实行物勒工名制度,每块砖都要刻上制作者和监工的名字,出了问题直接追责。
这么严格?罗邦惊讶地睁大眼睛。
是啊,安叔站起身,眺望着远方的山峦,长城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修建它花费了将近两千年时间。明朝时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朝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他们继续向上攀登,南长城的坡度确实较为平缓,但台阶高低不一,走起来仍需小心。随着高度增加,视野逐渐开阔,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层层叠叠,宛如水墨画般淡雅。
安叔,那些凸出来的烽火台,历经千年,还是那么雄伟!罗邦指着城墙外侧每隔一段距离就出现的方形建筑问道。
是啊!烽火台可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关键!安叔的声音因兴奋而略微提高,它们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一旦发现敌情,消息可以迅速传递到京城。
罗邦想象着几百年前,士兵们在这些敌楼中警戒守望的场景,不禁肃然起敬。他快步走向最近的一座敌楼,想要近距离观察。
敌楼内部比想象中要宽敞,墙壁上还保留着箭窗和了望孔。阳光透过这些孔洞投射进来,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罗邦站在箭窗前向外望去,陡峭的山崖令人眩晕。
从这里射箭,敌人根本无处可躲。安叔站在罗邦身后解释道,长城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很多地段都是建在最险峻的山脊上。
罗邦点点头,突然注意到敌楼内壁上有些模糊的刻痕。他凑近细看,发现是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简单图案。
这些是什么?
安叔走过来,仔细辨认着那些已经褪色的痕迹:应该是当年驻守士兵留下的。想象一下,他们常年驻守在这荒凉的山上,远离家乡和亲人,这些涂鸦可能是他们排解寂寞的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