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购买130货车
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葛叔早早生起了煤炉,淡蓝色的火苗舔着炉壁,把屋子烘得暖洋洋的。同事们围坐在炉边搓着手,驱散了晨间的寒气。仲明看大家都到齐了,转头看向廷和:
“爸,您先讲讲?”
廷和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他刚放下与东风齿轮厂联系的电话,脸上还残留着通话时的思索。等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他才开口,声音比往常低沉了些:
“我们对试制齿轮这件事太轻视了。看来不是那么简单。东风齿轮厂以前已经试验过多次,没有成功。”廷和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点,“问题出在齿轮钢上。这种齿轮,在拖拉机发动时,特别是半坡起步时,齿轮受到的冲击力最大。齿轮钢太硬,就是俗话说的太脆,容易断齿;可强度不够,又有可能出现软齿。”
他叹了口气,看向仲明:“我看还是听从毕庶模的意见,暂时终止伞齿轮的试验。你告诉小白,让他们先停一下,听通知。这些日子抓一下车间生产,力争产量达到每天120个。”
仲明在笔记本上快速记着,抬头时问道:“那设备的事?”
“这个月钱宽裕了,去买一台齿向测量仪。”廷和语气笃定,“生产要紧。”
等父亲说完,仲明翻开笔记本,先问仲芳:“仓库里的齿轮有多少?”
仲芳翻着台账回答:“昨天刚入库115个,现在库存有600多个。”
仲明点点头:“仲昆下午考完试就没事了,我问问他能不能送500个齿轮到拖拉机厂。行的话让金生和永明下午跑一趟,顺便让他打听齿向测量仪的价格。”
煤炉上的水渐渐烧开,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热气顺着壶嘴袅袅升起,模糊了窗玻璃上的冰花。窗外的阳光越发明媚,积雪在日光里慢慢消融,屋檐下偶尔滴落几滴水珠,砸在冻硬的地面上,溅起细小的冰屑。办公室里,大家一边听着仲明安排工作,一边伸手去暖炉边烤着,心里都清楚,接下来的日子,得把劲儿往生产上使了。
他顿了顿,翻到下一页:“钱师父说中频炉的坩埚内壁脱得厉害,得赶紧换。永明联系下闵科长,挑质量好的坩埚多买几个备用。加工车间车床的徒工顶班挺稳当,晓芬可以半脱产管车间了,生产上其他都正常。”
晓芬接过话头:“加工车间就一个炉子根本不够,屋子太大,温度低得手都伸不出来,干活都不利索。我建议每个机床旁放个炉子,夜班封火早上不用重生,能省不少事。”
廷和插话道:“那屋子太大,三个炉子未必够用。金生去供销社看看特号炉子,买三个回来。换下来的旧炉子给小白送去,昨天看他那儿也冷得很。”
金生在本子上记着:“我下午送齿轮回来就去供销社,顺便问问有没有厚实的烟囱管。”永明补充道:“闵科长那边我吃过饭就联系,上次买的坩埚能用三个月,这次多备两个准没错。”
廷和添了添炉煤,火苗“噗”地跳了一下。仲明看大家都没别的意见,合上笔记本:
“那就这么定了,散会后各忙各的,有问题随时沟通。”
同事们陆续走出办公室,雪地上留下串串脚印。
调度会结束后,仲明便立刻给正在考驾照的仲昆发了个传呼。没过几分钟,电话就响了起来。
“我现在在考试场地排队,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正好旁边有个电话,有什么事快说。”仲昆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却透着一股利落。
“你今天什么时候能考试结束?”仲明直奔主题。
“中午之前就能结束。”
“下午让金生和永明去拖拉机厂送500个齿轮,你能结算吗?”
“行,没问题,我马上要考试了,考完给父亲去个电话。”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便传来了忙音。
放下电话,仲明立刻找来金生和永明,吩咐他们去成品库装50箱货,吃完午饭后准时送往拖拉机厂。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廷和正翻看着桌上的旧书,电话铃声突然打破了宁静。
“是我,仲昆。我上午完成了驾驶员考试,星期一就能拿到驾驶证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难掩兴奋,“我来是想商量个事,我想买一辆北京产的轻卡130货车。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拖拉机白天不让进城了,拖拉机厂就在禁行路段上,以后送齿轮只能靠货车了。”
“130货车多少钱?”廷和放下书,坐直了身子。
“我去看过了,两吨4米车厢的,不到2万5千元。”
“我和你哥哥商量一下,一会儿给你回信。对了,金生和永明马上去送货,你别忘了结算。”
挂了电话没多久,仲明从食堂回到办公室,廷和立刻把仲昆的想法告诉了他。
“仲昆想买130货车,说一月一日起拖拉机厂那条路白天禁行,要是真这样,确实得买辆货车。”廷和补充道,“他问过价格,不到2万5千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