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会战成品库
马媛走后,廷和望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拿起了那部红色电话机。拨号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几声忙音后,听筒里传来小肖略带沙哑的嗓音。
“杨村长去乡政府参加会议了,回来以后我告诉他,让他给你回电话。”小肖的声音里带着农村干部特有的质朴。
廷和“嗯”了一声,挂断电话。他整了整衣襟,快步走向车间,皮鞋踩在厂区石子路上,发出规律的“咯吱”声。
铸造车间里弥漫着金属与焦炭混合的热气,廷和刚跨过门槛,就见仲昆从精密铸造车间的侧门走出来。“爸,小白这小伙子真行。”仲昆迎上来,眼里带着赞许,“把个车间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说现在基本走向正轨了,等新手熟练些,产量还能往上提,争取每天出240个沙型。”
廷和嘴角扬起笑意:“没想到这小子还真争气。当初搞精密铸造时,他磨磨蹭蹭不愿干,还是我硬逼着接的活儿。”
父子俩说着走到中频炉旁,正赶上永明往炉里填料。铁棒已经码得整整齐齐,他正弯腰抱起一个印着“50kg”字样的纸箱,里面闪着银光的贵金属哗啦一声倾入炉膛,在高温中迅速熔成亮线。
仲昆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永明,你就不怕搞错?怎么不一样样地放?”
永明直起腰,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师傅每天都把料提前称好,分两种一种是50公斤新料。还有铸造回收的25公斤蜡棒料,这里面本来就含贵金属。再加上25公斤铁棒和小盒里的贵金属,都是配好的,错不了。”
“那每种贵金属的具体分量,你也不清楚?”仲昆追问。
“只有师傅心里有数,都记在他脑子里呢。”永明憨厚地笑,“我们从来不问。”
廷和在一旁捻着手指,像是在研究炉壁的纹路,这时忽然推了仲昆一把:“走,去加工车间看看。”
车床区的轰鸣声里,晓芬正给新来的女工指点操作。那女工戴着蓝色工作帽,露出的额角渗着细汗,车床卡盘上的齿轮正随着刀具的游走渐渐成型。
“现在每个机床俩徒工太多了。”晓芬见了廷和,直起身说,“上次来的工人要是能留下,原来的徒工三个月就能出徒——咱干的都是套活,产品一样,学得快。”
仲昆接话:“之前来的铣工和磨工,要是愿意留,就让他们留下,你问过没?”
“问了,”晓芬点头,“只要工资合适,都不想走。”
“这样,新来的徒工你抽两个给我。”廷和拍板,又对仲昆说,“咱俩带徒工去西院,把新盖的仓库收拾出来。叫张师傅来焊货架,建材料库和成品库,让仲芳管入库出库。”
厂大门口的梧桐树下,廷和让葛叔领着俩徒工去西院,特意叮嘱:“把建筑垃圾全清出来,地面扫干净。”转头又让仲昆去叫仲芳和金生回办公室,自己则折回铸造车间。
淬火炉旁的张师傅正用铁丝捆绑冷却后的工件,见廷和过来,直起酸痛的腰。
“张师傅,这两天辛苦下。”廷和递过一瓶凉水,“西院仓库要焊货架,你先把工具送过去,等会儿金生拉料过来,我再派个人给你打下手。”
张师傅拧开瓶盖灌了两口,抹着嘴去收拾焊枪了。廷和再到中频炉时,仲明和永明正用长杆检查炉膛。“仲明,抽点时间?”廷和喊了一声。
仲明摘下防护面罩,脸上印着几道黑灰:“上午的炉刚开完,没问题。”他脱下浸着汗的防护服,露出里面湿透的T恤,跟着廷和往办公室走。
廷和推开木门,走到靠墙的木桌旁坐下,指头在磨得发亮的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咱们几个人开个小会。”
屋里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仲明刚从院子里进来,袖口还沾着点灰,闻言直了直身子。“仲明,村里招的工人都到位了吗?”廷和的声音不高。
仲明摇摇头,略显无奈地说:“原准备招5个,结果只送来3个。杨村长说剩下两个得去邵家庄跑一趟才能定。”
“那就不用去了。”廷和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众人,“3个够了,加工车间原来借用的两个技工留下不走了。这3个人这样安排:给仲芳仓库一个,材料库、成品库都管着。对了,把锯床送到材料库,铁料在那边割好再送车间,贵金属别进材料库,直接送铸造车间的小仓库,我亲自管。”
他转头看向仲明,语气放缓了些:“仲明现在开始给两个仓库画货架图纸。材料库主要放铁棒、锰铁棒,承重不用太讲究;成品库货架得厚实些,要放成箱的齿轮。你去车间量下木箱尺寸再画,心里有数。”
“金生,”廷和望向角落里正在记笔记的年轻人,“你根据图纸把材料拉回来,直接送给张师傅。另一个徒工先把仓库打扫干净,然后跟着张师傅焊货架,焊完了就去淬火炉那边找老李师傅,跟着学淬火。”
最后,他看向一直沉默的仲昆:“这几天仲昆没别的事,就抓这项工作,争取三天内完成。货架立起来,后续生产才能顺顺当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