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浇铸齿轮毛坯
铸造车间内,热浪裹挟着金属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廷和匆匆赶回时,仲明早已将中频炉启动,上午交代的材料悉数入炉,配电盘上的温度表正闪烁着380°的数字。
廷和走向经验丰富的李师傅,开口询问:
“这种铁多长时间能够融化?”
李师傅推了推老花镜,沉稳答道:“100kg铁,最少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能熔化。熔化后还得用电磁力搅拌,这也得20分钟。时间充裕些,贵金属搅拌得更均匀,合金钢的性能才更优越。”
廷和接着追问:“铁水要达到多少度才可以浇铸?”
“等铁水完全熔化后,再加热100到150度就能浇铸了。”李师傅的回答简洁明了。
说话间,温度不断攀升,已达到600多度。仲明拿起反射式温度计,对准炉内仔细测量,发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比配电盘低五度,误差不到1%。廷和神色认真地说:
“我这个配方,熔点在1520度到1570度之间,浇铸温度至少要达到1670度。”他看了看手表,估算着距离浇铸还有一个多小时。
趁着这段间隙,廷和来到加工车间。只见晓芬正全神贯注地调整车刀,三爪卡盘上夹着一根直径50粗的圆铁,正是从中频炉拿来的。晓芬调整完车刀,一抬头才发现廷和站在身旁,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没看见你来了。这个车床还不错,比我原来用的性能好,精度也高。我刚车了一段,用来车齿轮坯没问题,能满足下道工序的精度要求。”
她的徒弟站在一旁,眼神专注,将师傅的每个动作都牢记于心。
廷和上下打量着晓芬,突然皱起眉头:
“你怎么没戴工作帽?留辫子的人不戴帽子,在车间里很危险的。”
晓芬有些尴尬地解释:“我来得太急,把工作帽落在厂子里了,下次回去取。”
廷和摆摆手:“不用了,是我考虑不周。下午你去找仲芳姐,统计一下全厂员工数量,然后去供销社的劳保商店给每人买套工作服。先把大家的衣服尺寸量好,明天早上上班务必都能戴上工作帽。”
就在这时,仲明的喊声从铸造车间传来:
“爸爸,你过来看看,温度已经达到了1500°。炉里的铁水已经完全熔化了,贵金属沉到底下看不见了。”
廷和快步走过这短短二十多米的距离,他迅速戴上仲明递来的防护眼镜,透过炉门的观察窗向内张望。只见铁水缓缓流动,部分比重较轻的贵金属浮在铁水表面打转。再看温度表,指针即将指向1550°。老李师傅立即吩咐仲明将加热旋钮下调,让铁水依靠电磁力在炉内充分搅拌20分钟,同时通知小白准备浇铸。其实,小白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时,对于他来说,浇铸环节是检验砂模质量的关键,成败在此一举。
二十分钟转瞬即逝,小白准时将两个沙箱稳稳推到中频炉出料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车间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每个人都在为接下来的关键步骤屏息凝神 。
在中频炉的车间里,炽热的气息弥漫。廷和屏住呼吸,双眼死死地盯着配电柜上的温度计。当指针缓缓攀升,数字定格在1670°的瞬间,廷和果断地向仲明发出停止加热的指示。随后,他迅速穿上防护服,与仲明、老李师傅一同围聚在出料口,准备迎接那滚烫而壮观的时刻。
仲明缓缓开启出料口,刹那间,一股沸腾的钢水如汹涌的洪流般喷涌而出,钢花在空气中飞溅、绽放。突如其来的景象让仲明本能地向后闪躲,而廷和与老李师傅却神色镇定,这份淡定源于他们无数次与钢水“共舞”积累下的经验。老李师傅动作娴熟,立刻从仲明手中接过控制出料口的手柄,有开始浇铸工作。他精准操作,先将钢水注入第一个砂箱,待完成后,又迅速切换到第二个砂箱。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前后不到十分钟,两个砂箱便成功浇铸完毕。
浇铸工作告一段落,仲明和老李师傅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到中频炉的后续维修工作中。他们深知,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于是首要任务便是仔细检查冷却系统,确保炉膛内的温度能够快速下降。随后,他们又对炉膛内部进行细致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粘连和脱落的情况。而砂箱的冷却过程同样不容小觑,这需要长达两个多小时,在此期间,合金钢将完成退火过程,只有经过这一环节,后续加工时才不会因合金钢过硬而增加难度。
在砂箱冷却的间隙,晓芬与仲芳也没闲着。她们默契配合,为全厂员工测量服装尺寸。由于员工数量不到20人,这项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短短半个小时便全部完成。紧接着,仲芳马不停蹄地赶往劳保商店,将崭新的工作服购置回来,并赶在下班前发放到每一位工人手中。工人们接过工作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不仅是一份防护装备,更是企业对员工关怀的体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