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435章 耿继茂病逝

康熙正史 第435章 耿继茂病逝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念及他为大清立下的赫赫功绩,追谥“文毅”,并亲自撰写碑文,立碑于其墓前,以示纪念。

至此,以魏裔介为首的汉人集团,在与议政王的激烈斗争中,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场较量不仅仅是权力的争夺,更是满汉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魏裔介作为汉人代表,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为汉人在清朝政权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后来将大学士改为内阁,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殿阁大学士分别设有满、汉各两人,共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此外,还设立了协办大学士,同样设有满、汉各一人。

学士的人数则不固定,多时可达数十人。

这种制度安排既体现了满汉官员的平衡,又保证了政府机构的高效运作。

康熙也借此机会,通过日讲的形式,处理了许多朝政事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国家的现状和问题,还培养了自己的治国理政能力。

与此同时,在安亲王府内。

康亲王向众人汇报说:“魏裔介辞官归隐时,仅带走了皇帝赏赐的少量财物和几个奴仆。”

这句话显示出魏裔介的清廉和谦逊。

尽管他在政治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离开时却选择了低调行事,没有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

安亲王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说道:“想不到魏裔介如此清廉,竟然没有多少财物。”

康亲王听后,轻轻叹息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和感慨:“唉,我从宫里得到的消息,魏裔介是给皇上行三跪九叩礼之后,腰就已经不行了。”

说罢,他微微摇了摇头。

这时,康亲王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眼中闪过一丝释然,接着说道:“看起来,魏裔介身体不行了,此后也不会与我们作对了,放他一马吧!”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情绪。

事实上,几位王爷心中都明白,此时的魏裔介已经无法对他们构成任何威胁。

如果继续迫害魏裔介,不仅会引发天下士子的不满,甚至可能激起康熙的愤怒。

因此,议政王们也逐渐想开了,不再纠缠于此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权力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缩小。

自从康熙十年开始,原本由八王共同议政的局面逐渐消失,康熙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自此以后,康熙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将权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手中的皇帝。

康熙十年九月初五。

这天九门刚刚打开,自永定门来了一匹快马。

骑马之人一看就是个传信的官吏。

只见他浑身脏兮兮的,头发也是乱糟糟的,头上的帽子也变了型,看起来很是滑稽。

再看此人,脸色黝黑,且瘦弱不堪。

刚刚来到永定门前,就被守卫拦住了:“唉......这城内不能骑马,下来.......”

这人也不下马,从身上掏出一块腰牌,冲着守卫喊道:“福建八百里急奏,让开.....”

这守卫一听是福建的八百里急奏,又看了看腰牌,也不敢含糊,马上躲开说道:“请.....”

这传信兵一拍马的屁股,就向城内奔去。

且说没一个时辰,便到了皇宫。

这人下了马,由宫中侍卫带着,直奔太和殿。

九月初五乃是大朝,此时还没有散朝。

太监知道这八百里急奏不可耽搁,便冲着太和殿喊道:“启禀皇上,福建八百里急奏到了。”

正在议论军国大事时,突然有太监来报,说有紧急军情要面呈皇上。

康熙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让太监将急奏呈上来。

太监恭敬地接过传信人的急奏,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向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接过急奏后,立即打开并认真阅读起来。

下方的朝臣们看到康熙皇帝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他们不禁感到一阵紧张和不安。

康熙皇帝的眉头紧紧皱起,似乎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

最后,他缓缓合上奏折,深深地叹了口气。

“朕刚收到消息,靖南王耿继茂病逝了……”康熙皇帝沉重地宣布道。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惊了在场的所有朝臣。

“怎么会这样?”

“靖南王耿继茂可是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啊!”

“他一生为大清征战四方,战功赫赫,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朝臣们开始交头接耳,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惋惜之情。

康熙皇帝看着众人,继续说道:“靖南王耿继茂一生为大清征战,立下汗马功劳,赐祭葬如例,谥忠敏。”

听到康熙皇帝的话,朝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其中一位老臣感慨地说道:“这耿继茂可是靖南王啊!他曾随先帝平定南明,战功赫赫,为我大清立下了不朽功勋呐!”

“是啊,如此猛将,英年早逝,实乃我大清之损失啊!”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大家都对耿继茂的离世感到悲痛和惋惜,同时也对他为大清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和感激。

康熙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说道:“耿继茂其子孙后代世袭罔替。此外,朕还将派人前往福建,安抚其家人,以彰其功。”

说完,康熙目光移向礼部尚书,语气平静地问道:“爱卿,你觉得谁适合前往福建处理此事呢?”

礼部尚书沉思片刻,回答道:“回陛下,微臣认为都统李荣保可以担当此重任。”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好,就这么决定了,让李荣保尽快出发。”

散朝后,康熙回到乾清宫,心情沉重地坐在龙椅上,脑海里仍然回荡着耿继茂去世的消息。

这一天的日讲官,康熙特意召见了陈廷敬、熊赐履、明珠和索额图四位大臣。

当他们来到乾清宫后行过礼,便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原本计划由熊赐履讲解程颐的礼仪,但因为耿继茂的突然离世,康熙改变了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