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431章 告老还乡

康熙正史 第431章 告老还乡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翰林院的官员们身负重任,他们不仅要担任皇帝的学习和文学顾问,时刻陪伴左右,为其答疑解惑、提供宝贵建议。

还要积极参与各类敕撰书籍的编纂工作,展现出卓越的学识和才华。

每逢重要场合,如草拟祝文、册答文、谕祭文等,都离不开他们的精心构思和妙笔生花。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等科举考试中,翰林院的官员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充当主卷官、同考官或读卷官,以公正公平的态度选拔优秀人才,为国选材。

这一制度确保了选拔出来的人才具有真才实学,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博学多才、兢兢业业的官员,翰林院成为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他们的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皇帝的学识和修养,还对国家的文化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他们的努力,翰林院成为了一个汇聚知识和智慧的地方,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他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翰林院改革完毕后,康熙皇帝再次下旨:

命令吏部尚书黄机、

刑部尚书冯溥、

工部尚书王熙、

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

礼部左侍郎常鼐、

户部右侍郎田逢吉、

刑部右侍郎多诺、

中和殿学士折尔肯、

保和殿学士达都、

翰林院掌院学士折库纳、

熊赐履、

侍读学士傅达礼、

史大成、

侍讲学士胡密色、

李仙根、

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担任经筵讲官。

七月十七日午时,正式举行经筵大典于保和殿,由王熙、熊赐履讲解《大学》中的“康诰日克明德”章以及《尚书》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徼”两句。

八月份,朝廷又增补了日讲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宋德宜为经筵讲官。

按照规定,所有的经筵讲官都必须由皇帝亲自挑选,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尚书、侍郎和翰林院里的德才兼备、学问渊博之人。

而这次被选中的冯溥、熊赐履、明珠、王熙、黄机、宋德宜等人,后来也都陆续成为了大学士。

此外,由于内秘书院已被并入理藩院,所以康熙还提拔了理藩院右侍郎阿穆瑚琅为理藩院尚书。

就这样,康熙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中央机构的调整,并把内三院改成了经筵日讲官制度。

同时,他还利用这个机会,绕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让六部官员可以在日讲的时候直接向他汇报本部门的工作。

魏裔介看到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同时也听到了议政王们四处调查他的消息。

于是,康熙十年八月初十,魏裔介决定去乾清宫面圣。

当时,康熙正在处理奏折,突然一个太监来报:“启禀皇上,魏裔介来了。”

康熙放下手中的毛笔,威严地说道:“快请魏爱卿进来!”

不一会儿,魏裔介进入乾清宫,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给康熙行了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康熙见状连忙问道:“魏爱卿何至于此?”

魏裔介这大礼行完,这腰可就疼了起来,根本无法站立。

太监见状,赶忙将魏裔介搀扶起来,又扶着魏裔介坐下。

康熙心疼地走到魏裔介的身边,关切地问:“魏爱卿,你怎么样了?”

随后又摆摆手对太监说:“快去请太医。”

魏裔介忙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哎,皇上不必请太医了,老臣这腰病是越来越严重了。”

康熙点点头,表示理解:“好,那就等你回家之后,好好休养吧。”

魏裔介瞅了瞅身边的太监,欲言又止。

康熙见状马上屏退左右,然后轻声问道:“魏爱卿有何事要与朕说?”

“皇上,如今改革已见成效,老臣……请辞!还望皇上恩准!”魏裔介一拱手说道。

康熙看着魏裔介,不禁双眼通红,泪水像决堤般涌出。他声音颤抖地说:“魏爱卿,朕舍不得你啊!”

魏裔介摇摇头,叹口气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朝中也没有永恒的臣子!”

康熙擦了擦眼泪,紧紧握住魏裔介的手,恳切地说:“魏爱卿,可否再多留几年?朝廷需要你!朕更需要你!”

魏裔介此时也已是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哎,臣无时无刻不想为皇上办差,为朝廷做事,可是……”

康熙深知魏裔介的难处。最近亲王们的动作频繁,他们对改革的抵制和反对日益加剧。

如果魏裔介继续留在朝中,迟早会成为亲王们攻击的目标,甚至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康熙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担忧。

他知道魏裔介的离去将是朝廷的一大损失,但又无法强行挽留。

康熙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看着魏裔介,轻声说道:“魏爱卿……当年先帝如此信任你,而你也不负先帝所托,如今又替朕办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魏裔介听到先帝两个字,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和感慨,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

与其说康熙是魏裔介的明主,不如说顺治是魏裔介的伯乐。

在顺治朝时,魏裔介就已得到重用,但终其康熙一朝,魏裔介只是康熙汉人大臣中的佼佼者,始终未能担任内阁宰相一职。

然而,在顺治建立内阁之际,魏裔介已是首辅宰相,尽管权力有限。

魏裔介流着眼泪说道:“先帝见了如今的皇上,也会倍感欣慰的……”

康熙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魏裔介在过去的两年里,协助他成功地架空了议政王的大权,让皇帝真正掌握了天下的决策权。

可以说,魏裔介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忠诚和智慧得到了康熙的高度认可。

魏裔介接着说道:“如今日讲已经稳定,大学士们可随时改称内阁,议政王们失去了实权,老臣我完成了这些大事,就可以安心地告老还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