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430章 大梦初醒

康熙正史 第430章 大梦初醒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庄亲王也紧跟着点头表示同意:“是啊,尤其是吏部、户部、刑部、礼部这几部,几乎都没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了。”

惠郡王则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一脸愁容地说:“对啊,最近这段时间,每天去了议政殿,都看不到有多少奏折呈上。”

原本这些部门的奏折都会被送到议政王们的议政殿,由他们共同商议处理。

但不知为何,近段时间以来,奏折的数量竟然骤减,令众人大感意外。

康亲王冷冷一笑,笑声中透露出一丝得意和狡黠:“哈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不禁好奇地望向康亲王,纷纷开口问道:“呃……康亲王,您到底在笑什么呢?”

康亲王缓缓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满足,仿佛一切都已了然于胸。

他神秘兮兮地说道:“本王终于想明白了……”

众人皆是一惊,目光紧紧锁定在康亲王身上,急切地想要知道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康亲王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扫视着眼前的几人,脸色凝重地开口道:“恐怕……你我等人,都被魏裔介给骗了……”

“被魏裔介给骗了?”安亲王不禁皱起眉头,疑惑地追问,“他如今忙于改革之事,身无官职,又如何能欺骗我们呢?”

康亲王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继续解释道:“如今每日陪伴皇上进行日讲的,皆是朝中重臣。

这些人不仅肩负着日讲官的重任,同时也是大学士,手握六部尚书的要职。

他们的影响力之大,不容小觑。

而他们利用日讲之机,将六部的事务直接呈报给皇上,完全绕开了我们宗亲。

这其中的深意,你们难道还不明白吗?”

惠郡王听后,如梦初醒般地点头,感叹道:“原来如此,他们这是在一步步地架空我们的权力啊!”

温郡王也点头表示赞同,并提醒众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恐怕日后将会变得更加被动。”

安亲王听后,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一般喷发出来,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康亲王所言极是,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立即进宫面见皇上,

阻止他们继续给皇上讲课。”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要将一切阻碍都冲破。

然而,康亲王却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现在恐怕已经晚了,大势已去,我们难以挽回局面。”

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似乎对当前的局势感到十分棘手。

安亲王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紧紧握住拳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康亲王:“那我们就去面见皇上,说明此事不合理法,请求皇上废除这一制度。”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仿佛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会轻易放弃。

康亲王却反问道:“若他们辩解说,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辅佐皇上,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他的问题如同一把利剑,直刺安亲王的内心,让他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是啊,如果对方以辅佐皇上为由,他们又该如何反驳呢?

安亲王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这……确实是个难题,但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这样做吧?”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困惑,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也有些不知所措。

庄亲王见状,更是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这魏裔介屡屡与我们作对,

今年更是将恭亲王常宁推到了议政王的行列,

还骗我们改革内三院,他究竟想干什么?”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仿佛要将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出来。

惠郡王也站起身来,附和道:“是啊,这魏裔介简直是无法无天,必须严惩不贷!”

安亲王冷笑一声:“那我们就去找皇上,揭露魏裔介的真面目,让他无处遁形。”

然而,康亲王却再次提醒众人:“李之芳之前已经状告过魏裔介那么多条罪状,皇上都未予处罚,我们这次又能以什么理由说服皇上呢?”

众人闻言,皆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们深知,魏裔介在朝中势力不小,而且深得皇上的信任。

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理由,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庄亲王眉头紧锁,思考片刻后说道:“我们确实不能轻举妄动。但是,也不能任由他们这样下去。我们得找到他们的破绽,一击即中。”

惠郡王点头赞同:“对,我们要暗中调查,收集证据。同时,也要加强我们自己的力量,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逞。”

安亲王虽然心急,但也明白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好,那我们就分头行动。我负责去联络其他亲王和重臣,看看他们对此事有何看法。庄亲王和惠郡王,你们则负责调查魏裔介和那些人的动向。”

康亲王点头表示同意:“好,就这样定了。但是,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切勿打草惊蛇。我们要做的,是彻底粉碎他们的阴谋,而不是仅仅让他们暂时受挫。”

议政王们分头行动,想要通过调查魏裔介的过错,通过打击魏裔介,迫使皇上改变经筵日讲。

却说这魏裔介,自幼便展现出聪慧过人之资,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令人瞩目。

其于顺治三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工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等职,以清正廉洁、直言敢谏而着称。

而熊赐履,则是另一番景象。

他同样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曾官至内阁大学士。

其一生着述颇丰,对理学、经学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此二人皆是贤良之才,志同道合,遂一同商议并拟定了将国史院并入翰林院一事。

历经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设立翰林院满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及侍讲等职位,每个职位均配备三人。

此外,还设有典簿和孔目各一名,待诏则有两名。

同时,习满字笔帖式和习汉字笔帖式也分别安排了十六名。

如此一来,翰林院的规模得以扩大,人才济济,熠熠生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