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1127章 施琅发誓保台湾

康熙正史 第1127章 施琅发誓保台湾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姚启圣接着写道:

是以,从国防大局着眼,守台湾,则东南安;弃台湾,则东南乱。

此非危言耸听,乃是老朽数十年总督闽浙,深谙海事后所得出之血泪教训。

台湾之物产与民生——不可弃之膏腴宝地

论者又言,台湾乃蛮荒之地,民顽风陋,治理不易。

此更是未经之谈。

老朽在福建,对台湾情形略知一二。

此地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种稻可一年三熟,蔗糖、鹿皮、硫磺、樟脑之产,冠绝东南。

其地之富庶,足以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反哺内地。

郑氏之所以能久抗,正是凭借台湾之财力。

如今此地已归朝廷,我们为何不能善加利用?

只要朝廷选派贤能干吏,安抚遗民,鼓励垦殖,开放贸易,不出二十年,台湾必成东南一大财源,为朝廷平添无数税赋。

至于民心,台湾民众,多为闽粤之民渡海而成,本就是我朝子民。

他们背井离乡,只为求生。

郑氏败亡,人心思定。

此时朝廷若能施以仁政,减免赋税,使其安居乐业,则民心自附。

反之,若强行将其迁回内地,则彼等在台之田产、庐舍尽皆抛弃,半生心血化为乌有,必怨声载道,激起民变。

即便强迁成功,数十万流离失所之民涌入内地,亦是地方治理之一大难题。故安抚台湾遗民,就地治理,乃上上之策。

为千秋万代计,恳请将军联名上疏

将军,启圣已草拟奏疏,痛陈《保留台湾议》,将以上诸点,详细奏闻圣上。

然启圣人微言轻,且长年在外,于朝中诸公影响有限。

兼之老朽年事已高,精力日衰,恐此一封奏折,不足以扭转乾坤,唤醒庙堂诸公。

此事之成败,关键在于将军。

将军乃平台首功之臣,亲历战阵,深知台湾形势之险要。

圣上对将军信任有加,将军之言,于圣心必有千钧之重。

若将军能另上一疏,或与老朽联名共奏,以赫赫战功之将帅身份,力陈守台之利,弃台之害,则此事必谐矣!

启圣斗胆,恳请将军以国家社稷为重,以东南百姓安危为念,暂且放下你我昔日之些许嫌隙。

你我二人,一文一武,一同为朝廷筹划平台大计,如今更应一同为朝廷擘画守台之长策。

此事若成,则将军之功,不仅在于平台,更在于保台,此乃泽被子孙、功在千秋之伟业!

为表决心,启圣愿在此立誓:若朝廷能纳我等之议,保留台湾,设府管辖,启圣愿以残年余力,倾尽家产,身家性命,为朝廷保此疆土,治此遗民,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使台湾成为朝廷之负累。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朽病体在身,心潮澎湃,临颖涕零,不知所云。

唯盼将军能明察老朽一片赤诚之心,速做决断,以安天下。

顺颂

戎安

福建总督 姚启圣 顿首

康熙二十二年 秋

“姚都啊……”

施琅缓缓地放下手中的酒坛子,那酒坛子在他手中已经变得空荡荡的了,仿佛他心中的某种东西也随着酒液一同流淌殆尽。

他凝视着那空酒坛子,眼神有些迷离,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是信任我施琅……”施琅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他的泪花在眼眶中打转,晶莹剔透,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

施琅抬起头,模糊的视线中,姚启圣的身影若隐若现。

那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熟悉的是他们曾经一起共事的日子,陌生的是此刻姚启圣对他的态度。

“海霹雳,我呸!”姚启圣的声音突然在施琅耳边炸响,如同一道惊雷。

施琅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指着自己大骂的老东西。

“你还海霹雳了,若保不住台湾,你枉为海霹雳!”姚启圣的话语像一把利剑,直刺施琅的心脏。

施琅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发不出声音。

“老东西你放心,台湾是你我共同的功劳,我绝对不会让朝廷放弃台湾!”

施琅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坚定。

台湾的去留问题,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施琅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很久,成为他心中一个巨大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得不去拜访礼部右侍郎苏拜和福建巡抚金鋐。

苏拜是在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底才离开京城,到福建上任的。

而金鋐,也仅仅做了福建巡抚七个月而已。

施琅不知道他们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如何,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理解他的苦衷。

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去试一试,因为台湾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他一生的痛,和姚启圣的梦。

金鋐上任之后,对姚启圣和其他福建官员的行事风格极为不满,于是接二连三地向康熙上书弹劾他们。

然而,让金鋐始料未及的是,康熙竟然对他的举动大为光火,并怒斥道:

“他刚到任就开始弹劾他人,无非就是想让下属畏惧自己罢了。这种恶习长期沿袭,实在是非常不妥当,你们都要记住!”

金鋐原本打算大干一场,三把火还没烧完,就已经得罪了福建的众多官员,不仅遭到了他们的冷眼相待,还让康熙对他心生不悦。

更糟糕的是,朝廷对金鋐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与此同时,苏拜也是个胆小怕事之人,面对台湾的去留问题,尽管施琅不停地强调台湾的重要性,但苏拜和金鋐的态度却都显得犹豫不决、支支吾吾,谁也不肯明确表态。

“你们啊……”施琅怒不可遏地指着金鋐和苏拜,心中充满了愤恨。

从这两人的态度来看,即使放弃台湾,对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施琅深感失望和无奈,他转身回到驿馆,决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心。

在驿馆中,施琅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名垂千古的《恭陈台湾弃留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