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91章 冰湖与蓝海的共鸣 ——2034 跨洋珊瑚救援与治理新局

青衣江湾的冬至,总带着一种冰与火的奇妙对照。生态湖的冰面被寒风冻得发脆,孩童在岸边掷出的雪球砸在冰上,溅起细碎的冰渣;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却正播放着印度洋马尔代夫海域的实时画面 —— 碧蓝海水下,本该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像被抽走了生命力,惨白的骨架在洋流中摇晃,几条失去庇护的热带鱼慌不择路地穿梭,身后是不断蔓延的褐色藻斑。

陈守义的手指在屏幕边缘轻轻摩挲,指尖的温度似乎想透过玻璃传递到千里之外的蓝海。他面前摊开的《2034 全球生态治理新周期启动纲要》上,北欧森林恢复、加勒比海珊瑚养护的标记都已用绿色笔勾注,唯独 “印度洋环礁生态” 这一页,被红色记号笔圈出了密密麻麻的标注,最新一行墨迹未干:“1 月 12 日监测数据,马累环礁珊瑚死亡率突破 78%,北马累环礁出现 20 公里长的珊瑚空白带”。

“陈叔,马尔代夫环境部的紧急视频会议请求,他们的部长穆罕默德亲自参会,还带了两位迪维希人部落长老。”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匆匆进来,屏幕上跳动的 “紧急会议” 提示灯格外刺眼。

接通视频的瞬间,热带海域的湿热气息仿佛透过屏幕扑面而来。穆罕默德的衬衫领口沾着汗渍,身后坐着两位身披靛蓝色传统纱丽的长老,他们手中握着用椰壳制成的法器,神情肃穆。“陈先生,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穆罕默德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上周的大潮冲垮了三个沿海村庄的防护堤,而珊瑚礁如果再无法恢复,下个月的季风季,至少有十个岛屿会被海水淹没。”

画面切换到迪维希人长老阿卜杜勒,他用带着口音的英语缓慢开口,手中法器轻轻晃动:“我们的祖先说,珊瑚是海洋的骨骼,当骨骼碎裂,海洋就会哭泣。这三个月,我们举行了三次‘海洋祭祀’,可海水还是在变暖,珊瑚还是在死去。我们知道江湾有让珊瑚重生的技术,求你们帮帮我们。”

陈守义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马尔代夫环礁群的位置:“穆罕默德部长,阿卜杜勒长老,江湾已组建应急团队,但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 一是马尔代夫的鹿角珊瑚、脑珊瑚与加勒比海的柳珊瑚基因差异大,现有种苗适配率不足 30%;二是斯里兰卡、印度的近海资源调配存在分歧,调水降温、藻类清理设备的运输通道尚未打通。”

“基因适配的问题,我们马尔代夫海洋研究所保存了近五十年的珊瑚基因样本,” 穆罕默德立刻回应,“至于资源调配,我愿意牵头与斯、印两国协商,但需要江湾出面协调联合国海洋署,提供中立的资源分配方案。”

挂了视频会议,陈守义即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实验室仪器的蜂鸣声:“赵叔,让基因研发组立刻对接马尔代夫海洋研究所,用冷冻电镜分析鹿角珊瑚的耐热基因序列,同时改造南太平洋的智能监测设备,加装‘环礁水流适配’芯片,确保在复杂洋流中能稳定传输数据。另外,让迭戈、索菲亚带‘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核心学员,携带便携式基因扩增仪,先乘专机赴马累,种苗驯化工作在途中同步推进。”

“可是陈叔,基因适配至少需要十天,而马尔代夫等不了那么久,” 赵叔的声音带着担忧,“而且斯里兰卡提出,要优先使用他们的港口运输设备,否则不同意开放领海通道。”

“用‘双轨并行’方案,” 陈守义的语气果断,“迭戈团队先到马累,用迪维希人的传统方法清理藻类、种植海草,为珊瑚创造临时生存环境;基因组同步进行‘快速适配’,提取耐热基因片段进行定向扩增,缩短至五天内完成种苗培育。至于资源调配,让马丁联系联合国海洋署,以‘跨海域生态补偿’为原则,斯里兰卡每开放一个港口,江湾为其提供两套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印度则优先获得珊瑚修复后的渔业资源共享权。”

两小时后,迭戈带着十名学员登上专机。机舱内,便携式基因扩增仪的指示灯闪烁着绿光,索菲亚正对着平板上的珊瑚基因序列图讲解:“我们要在五天内完成三个步骤 —— 提取马尔代夫珊瑚的耐热基因,与加勒比海抗逆基因片段拼接,再导入到幼苗中进行驯化。这就像给珊瑚装上‘抗高温盾牌’,但必须精准控制基因片段的插入位置,否则会导致珊瑚颜色变异,无法吸引共生藻。”

迭戈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江湾,想起出发前陈守义的叮嘱:“迪维希人的‘海洋祭祀’不是迷信,而是他们观察海洋变化的经验总结。比如他们说‘祭祀时海鸟聚集,珊瑚就会复苏’,其实是海鸟聚集说明海域食物丰富,藻类被鱼类吃掉,珊瑚就能获得更多阳光。要学会把传统智慧转化为科学的治理方法。”

专机降落在马累机场时,阿卜杜勒长老带着二十名迪维希人渔民早已等候在停机坪,他们手中捧着用棕榈叶包裹的珊瑚幼苗,叶片上还沾着新鲜的海水。“这是我们昨天从深海区移栽的幼苗,那里的海水温度低 2c,它们还活着,” 阿卜杜勒将幼苗递给迭戈,“我们的渔民知道哪里有‘珊瑚避难所’,可以带你们去采集更多存活的珊瑚样本。”

接下来的三天,迭戈团队与迪维希人渔民一起,展开了一场 “传统与现代的协同作战”。渔民们驾驶着独木舟,带着学员们前往深海 “珊瑚避难所”,那里的珊瑚虽未大面积死亡,但也已出现白化迹象。他们用阿卜杜勒长老传授的 “海草编织法”,将海草编织成网状覆盖在珊瑚上,减少阳光直射;学员们则操作便携式水质监测仪,记录海水温度、盐度变化,实时传输给江湾基因组。

第四天清晨,基因适配的第一批种苗终于运抵马累。当迭戈将带着温热的种苗放入海底培育箱时,阿卜杜勒长老带领渔民们唱起了迪维希人的 “海洋之歌”,歌声在海面上回荡。“这是在告诉珊瑚,新的生命来了,” 阿卜杜勒笑着解释,“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在种植珊瑚时唱歌,珊瑚会长得更快。”

然而,危机突然降临。第五天午后,斯里兰卡突然通知,暂停开放汉班托塔港,理由是 “本国沿海也出现珊瑚退化,需优先使用设备”。此时,北马累环礁的海水温度已升至 32.5c,刚移植的种苗出现了 30% 的白化迹象。

迭戈立刻联系陈守义,而陈守义已在与联合国海洋署的紧急会议中提出解决方案:“江湾将为斯里兰卡提供三套智能降温设备,同时协助其建立‘近海珊瑚监测站’,但设备运输必须在 48 小时内通过汉班托塔港。另外,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港可作为备用通道,江湾为其提供渔业资源评估报告,帮助其制定可持续捕捞计划。”

最终,斯里兰卡同意恢复港口开放,印度也开放了备用通道。当第一批降温设备抵达北马累环礁时,阿卜杜勒长老带着渔民们协助学员安装设备,他们用传统的 “洋流观测法”,精准找到设备安装的最佳位置 —— 那里的洋流能将降温后的海水输送到周边五公里的珊瑚礁区域。

七天后,当江湾指挥中心收到监测数据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马累环礁的种苗存活率升至 68%,北马累环礁的海水温度降至 30.2c,阿杜环礁的藻类覆盖面积减少 60%。视频画面中,穆罕默德与阿卜杜勒长老站在海边,身后是正在恢复色彩的珊瑚礁,几条热带鱼正围绕着珊瑚游动。

“陈先生,阿卜杜勒长老说,这是二十年来,他第一次在‘海洋祭祀’时看到这么多海鸟,” 穆罕默德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我们已经与斯、印两国签订了《跨海域珊瑚保护协议》,未来五年,我们将共享珊瑚修复技术,共同守护印度洋的生态。”

陈守义望向窗外,青衣江湾的冰湖开始融化,阳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仿佛与千里之外的印度洋蓝海遥相呼应。他知道,这场跨洋救援不仅挽救了马尔代夫的珊瑚礁,更开启了全球生态治理的新局 —— 当现代技术学会倾听传统智慧,当跨海域协作突破利益分歧,海洋的骨骼才能真正重新生长,海洋的哭泣才会停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