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90章 江湾深秋的全球治理收尾期巩固与跨洲生态协同深化

寒露过后的青衣江湾,银杏叶铺满联盟园区的石板路,踩上去发出清脆的 “沙沙” 声,生态湖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偶尔有候鸟掠过,留下一串轻盈的剪影。陈守义站在收尾期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033 全球生态治理收尾期巩固计划》,封面上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用金色线条标注着关键任务 —— 加勒比海珊瑚礁修复成果监测、萨赫勒地区荒漠化治理技术推广、极地冰盖修复成果转化落地。可当他翻到 “北欧生态治理” 章节时,指尖突然停在一行红色预警文字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火灾频发,瑞典、挪威、芬兰边境区域森林过火面积超 5000 平方公里,濒危物种北极狐栖息地破坏率达 80%”。

“陈叔!北欧森林火灾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红色的围巾被风吹得扬起,屏幕里的画面触目惊心 —— 瑞典拉普兰地区的针叶林,熊熊烈火吞噬着高大的云杉,浓烟滚滚直冲天际,原本翠绿的森林变成一片焦黑;挪威特罗姆瑟附近的森林里,火舌沿着地面枯枝快速蔓延,消防员们手持水枪奋力扑救,却难以阻挡火势扩散;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里,芬兰罗瓦涅米的北极狐巢穴被大火烧毁,几只幼狐在焦土上瑟瑟发抖,找不到母亲的踪迹。

陈守义接过平板,快速滑动屏幕查看实时数据:过去两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高温天气,白天最高气温达 28c,较往年同期升高 6c,瑞典已有 30 片原始森林被烧毁,挪威的木材产量减少 40%,芬兰的北极狐种群数量从 500 只骤降至不足 200 只。“当地的火灾扑救措施效果怎么样?”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

“瑞典政府已出动直升机投放灭火弹,但森林面积太大,灭火弹覆盖范围不足 30%,而且高温导致火势反复,刚扑灭的区域很快又会复燃,” 小满调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来的报告,“挪威和芬兰的消防设备老化,缺乏智能火情监测系统,只能靠人工巡查发现火情,往往错过最佳扑救时机。三国林业部门联名发来求助函,希望江湾能提供智能灭火技术和生态修复支持。”

陈守义立刻拨通赵叔的电话,听筒里传来设备打包的碰撞声:“赵叔,立刻组建北欧森林火灾应急团队,把东南亚的智能火情监测设备和澳大利亚的航空灭火技术改造后调运过去,用‘跨洲应急通道’转运,务必在 60 小时内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参与‘森林生态保护’项目的学员加入,这既是收尾期的实战任务,也是项目技术迭代的重要检验。”

“可是陈叔,北欧的针叶林结构和东南亚的阔叶林差异很大,智能火情监测设备可能无法精准识别火情,而且学员们没有寒带森林灭火经验,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 赵叔的声音里带着顾虑。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是欧洲重要的碳汇库,火灾再持续下去,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陈守义的语气坚定,“让技术团队在转运途中对监测设备进行针叶林适配改造,加装枯枝火情识别模块;学员们带上多语言智能翻译设备,再邀请瑞典的萨米人、挪威的拉普人和芬兰的卡累利阿人部落首领担任生态顾问,他们世代生活在森林周边,掌握着传统的火情预警和森林恢复经验,能帮我们快速适应环境。另外,通知马丁先生协调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三国建立‘跨区域森林火灾联防联控机制’,我们需要形成‘智能监测 航空灭火 原住民参与’的立体扑救网络。”

挂了电话,陈守义转身走向大厅墙上的跨洲生态协同地图,手指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重重一点:“小满,把森林火灾数据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联系中国、瑞典、挪威、芬兰的林业科研机构,共享火情监测和森林植被数据,让技术团队开发‘森林火灾扩散预测模型’,实时预判火势蔓延路线,为扑救部署提供数据支持。”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门被推开,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穿着统一的橙红色消防实训服站在门口,来自瑞典的学员埃里克手里捧着项目方案,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是拉普兰人,熟悉当地的森林地形和气候,一定能帮消防员们控制火势!”

陈守义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加勒比海珊瑚礁修复后的疲惫,却依旧眼神明亮。“好,” 他拍了拍埃里克的肩膀,“到了北欧,要多听部落首领的建议,他们的传统经验是应对森林火灾的宝贵财富。记住,火灾扑救不仅要控制火势,还要保护濒危物种栖息地,不能为了快速灭火破坏生态平衡。”

学员们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开,橙红色的身影在金黄的银杏叶映衬下,像一道道守护森林的光。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跨洲森林火灾扑救战,不仅是收尾期巩固的关键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协同深化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赵叔的北欧森林火灾应急团队与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时,正值清晨,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笼罩着城市,空气里弥漫着焦糊的味道。瑞典林业部门代表卡尔带着工作人员在机场等候,焦虑地说:“拉普兰地区的火势还在蔓延,昨晚又有 50 平方公里的森林被烧毁,北极狐的栖息地已不足原来的 10%,再不想办法,这个物种可能会在当地灭绝。”

埃里克跟着卡尔登上直升机,向火灾重灾区飞去。从空中俯瞰,原本连绵不绝的绿色森林里,出现大片黑色的 “伤疤”,火舌在林间跳跃,浓烟遮蔽了阳光,地面上的消防员们像渺小的蚂蚁,在焦土上艰难作业。“我们萨米人有‘森林火情预警’的传统,通过观察鸟类的飞行方向和松树的松脂分泌情况,就能预判火情,” 埃里克指着远处天空中盘旋的啄木鸟,“你看,那些啄木鸟一直在远离森林的方向飞行,说明前方 5 公里左右的地方有新的火情。”

来自挪威的学员奥莱打开平板,调出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共享的火情监测数据:“根据芬兰林业科研机构提供的信息,未来三天将有一股强风经过,风速可达每小时 25 公里,火势可能会向挪威和芬兰边境扩散,我们必须在这之前建立防火隔离带。”

“不能只靠防火隔离带,” 来自芬兰的学员埃琳娜摇了摇头,她想起卡累利阿部落长老说过的话,“我们部落的人在森林里生活了几百年,会用‘湿地蓄水’的方法,在森林周边的湿地挖掘蓄水池,收集雨水,火灾时用抽水机将水输送到火场,同时湿地还能阻挡火势蔓延,保护濒危物种栖息地。”

赵叔这时拿出一个银色的设备箱:“我们带来了‘智能森林火灾扑救系统’,包括针叶林适配型火情监测仪、模块化航空灭火装置和生态恢复无人机。火情监测仪能精准识别针叶林枯枝火情,误报率低于 5%;模块化航空灭火装置可根据火势大小调整灭火弹类型,包括干粉弹、水基弹和阻燃弹;生态恢复无人机能在火灾后快速播种,投放适合寒带生长的树种种子和牧草种子。”

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由埃里克带领,在瑞典拉普兰地区安装智能火情监测仪,萨米人的年轻人帮忙选址,他们知道哪些区域是火情高发区;第二组由奥莱带领,前往挪威特罗姆瑟,与拉普人合作,搭建模块化航空灭火基站,协调直升机灭火作业;第三组由埃琳娜带领,联合芬兰的卡累利阿人,在罗瓦涅米的北极狐栖息地周边挖掘湿地蓄水池,建立生态防护带;第四组由赵叔负责,在瑞典、挪威、芬兰三国边境的森林里搭建跨区域灭火指挥中心,实时汇总监测数据,协调三方扑救力量。

森林里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白天的高温让消防服里的汗水顺着裤腿往下淌,夜晚的低温又冻得人瑟瑟发抖,学员们的手上布满了被树枝划伤的伤口,却依旧坚持在一线。萨米人部落的长老比约恩递过来一壶驯鹿奶:“这是我们森林里的‘能量奶’,能补充热量和营养,比你们带的压缩饼干管用多了。”

埃里克接过驯鹿奶,喝了一口,浓郁的奶香在嘴里散开,疲惫感瞬间减轻了不少。“比约恩长老,你们平时除了火情预警,还有其他应对森林火灾的方法吗?” 埃里克问道。

“我们会在森林里开辟‘防火道’,用斧头砍伐出 10 米宽的通道,清除通道内的枯枝和杂草,同时在通道两侧种植耐火的落叶松,” 比约恩指着远处的一条林间小道,“你们看,那条防火道在去年的火灾中成功阻挡了火势蔓延,保护了后方的原始森林,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总结的经验。”

埃里克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学员,赵叔的技术团队也据此对智能森林火灾扑救系统进行了优化,在防火隔离带方案中加入 “耐火树种种植” 模块,选用当地的落叶松和云杉幼苗,提高隔离带的耐火能力。同时,学员们还在北极狐栖息地周边设置 “临时庇护所”,投放食物和饮用水,帮助幸存的北极狐渡过难关。

三天后的清晨,跨区域灭火指挥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瑞典拉普兰地区的火情监测覆盖率从 30% 提升到 90%,新火情发现时间从 2 小时缩短到 15 分钟;挪威特罗姆瑟的航空灭火效率提高了 60%,过火森林复燃率从 40% 下降到 10%;芬兰罗瓦涅米的湿地蓄水池成功阻挡了火势蔓延,北极狐栖息地的保护率达 80%,已有 10 只北极狐幼狐被发现进入临时庇护所。卡尔看着数据,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的技术和部落的传统方法结合,我们的森林和北极狐可能已经彻底消失了。”

在火灾扑救的同时,学员们还帮助当地开展森林生态恢复工作 —— 向林业部门传授 “智能育苗” 技术,利用温室培育耐寒树种幼苗,缩短森林恢复周期;指导他们建设 “生态监测站”,实时跟踪森林植被恢复情况和北极狐种群数量变化;培训消防员使用智能火情监测设备,提高日常火情预警能力。

奥莱在挪威特罗姆瑟的林业站,教消防员们使用模块化航空灭火装置:“这个装置能根据火情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弹,比如针对枯枝火灾用干粉弹,针对树冠火灾用水基弹,既能提高灭火效率,又能减少对森林生态的破坏。”

拉普人部落的消防员奥拉夫看着刚扑灭的火场,眼里满是希望:“以前我们只能靠水枪和灭火弹硬拼,很多时候火势控制住了,森林也被破坏了,现在有了这个设备,我们既能灭火,又能保护森林,这才是真正的生态保护。”

扑救行动结束后,学员们在跨区域灭火指挥中心对 “森林生态保护” 项目进行技术迭代复盘 —— 埃里克的 “智能火情监测仪布设” 方案加入了萨米人的 “鸟类预警” 传统,通过鸟类飞行轨迹和监测数据结合,提高火情预判准确率;奥莱的 “航空灭火方案” 补充了拉普人的 “防火道建设” 经验,在灭火后快速修复防火道,防止未来火情蔓延;埃琳娜的 “生态防护带建设” 方案则融入了卡累利阿人的 “湿地蓄水” 方法,利用自然条件构建长效防火体系。

赵叔看着修改后的方案,对学员们说:“这个方案不仅能用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还可以推广到加拿大魁北克、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寒带森林区域。全球生态治理需要这样的跨文化协作,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适应不同区域的生态需求。”

离开斯德哥尔摩时,学员们和部落长老们一起,在过火森林里种下了 10 万棵落叶松和云杉幼苗,每棵幼苗上都挂着一个小木牌,写着 “三国协同,森林重生”。埃里克抚摸着刚种下的幼苗,轻声说:“等明年夏天,我们再来这里,希望能看到幼苗发芽,也希望能看到北极狐在这片森林里重新安家。”

奥莱和埃琳娜也点点头,他们约定,回去后会推动本国的林业部门完善跨区域森林火灾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灭火演练,让扑救技术和传统经验一直传承下去。

陈守义回到江湾时,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技术迭代争议调解会正陷入热烈讨论。来自 24 个国家的学员分成 6 个项目组,围绕 “森林生态保护”“珊瑚礁生态修复”“沙漠荒漠化治理”“海岛生态防洪”“极地冰盖修复”“草原智能补水” 六个项目的技术迭代问题展开争论,每个项目组都因为迭代方向选择、技术参数调整和传统经验融合程度产生了分歧。

在 “极地冰盖修复技术” 项目组的调解现场,来自挪威的学员奥拉夫和来自俄罗斯的学员伊万正争得面红耳赤。奥拉夫主张将 “人工冰盖加固技术” 向 “智能化” 方向迭代,增加 AI 自动监测模块,实现混凝土裂缝的实时预警和自动修复;伊万则认为 “冰盖生态修复技术” 应向 “本土化” 方向迭代,培育更适应北极不同区域气候的耐寒植物品种,同时增加传统种子的保存比例。

“AI 自动监测模块能 24 小时监控混凝土状况,一旦发现裂缝,就能自动释放修复剂,比人工监测效率高 10 倍,” 奥拉夫指着技术迭代方案,“我们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测试中,AI 模块的裂缝识别准确率达 98%,修复成功率达 90%,这是技术迭代的必然方向。”

“但北极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太大,比如格陵兰岛的冬季气温比新地岛低 15c,单一品种的耐寒植物无法适应所有区域,” 伊万反驳道,“而且传统种子里蕴含着原住民世代积累的生态智慧,增加传统种子的保存比例,既能提高植物存活率,又能保护原住民的文化遗产,这才是可持续的迭代方向。”

其他学员也纷纷发表意见,来自加拿大的学员艾米支持奥拉夫的智能化迭代主张,但认为应增加 “人工复核” 环节,避免 AI 误判导致的修复失误;来自芬兰的学员埃利亚斯则倾向伊万的本土化迭代建议,觉得应建立 “北极植物基因库”,收集不同区域的传统种子,为技术迭代提供基础。

陈守义走进会议室,没有立刻打断讨论,而是坐在一旁翻看项目的技术迭代测试数据和北极区域气候报告。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后,他才开口:“极地冰盖修复技术的迭代,既要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也要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和文化传承,不能只注重单一方向的迭代。我们可以采用‘双轨迭代 资源整合’的模式,在智能化和本土化两个方向同时推进,同时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迭代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他提出了具体的迭代方案:智能化迭代方面,在 “人工冰盖加固技术” 中加入 AI 自动监测模块,但保留 “人工复核” 环节 ——AI 模块实时监测混凝土状况,发现裂缝后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由人工确认后再启动自动修复程序,避免误判;同时,将 AI 模块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对接,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为其他区域的冰盖修复提供参考。

本土化迭代方面,开展 “北极耐寒植物本土化培育计划”—— 根据北极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将耐寒植物分为 “极寒型”“亚寒型”“过渡型” 三个类别,分别培育适合格陵兰岛、新地岛、拉普兰地区的品种;建立 “北极植物基因库”,收集萨米人、因纽特人等原住民的传统种子,对种子进行基因测序和保存,同时邀请原住民参与植物培育过程,确保传统经验融入技术迭代。

资源整合方面,成立 “极地冰盖修复技术迭代联盟”—— 联盟成员包括各国的科研机构、原住民部落和环保组织,负责统筹智能化和本土化迭代的资源分配;设立 “技术迭代专项基金”,从全球生态治理资金池中划拨资金,支持 AI 模块的研发和植物基因库的建设;建立 “迭代技术共享平台”,免费向发展中国家开放迭代后的技术,仅收取技术培训和维护成本。

“我们还可以建立‘技术迭代评估机制’,每年组织专家和原住民代表对迭代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迭代方向和参数,确保技术迭代始终符合全球极地保护的需求,” 陈守义补充道,“同时,联盟每年发布《极地冰盖修复技术迭代报告》,公开迭代进展、资金使用和成果应用情况,接受全球社会的监督。”

奥拉夫和伊万对视一眼,都没有立刻说话。艾米这时补充道:“我们在加拿大北极群岛的技术迭代测试中发现,AI 模块加人工复核的模式,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