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9章 江湾深秋的渔获与回忆交响

江湾钓事 第9章 江湾深秋的渔获与回忆交响

作者:大仙女的哭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6 18:22:19

霜降过后,青衣江湾的清晨便裹上了一层薄薄的霜花。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踩在结霜的石板路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轻响,像谁用指尖轻轻拨动着老琴弦。他抬头望了望天空,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在江面上洒下零星的光斑,却没什么暖意,只有江风裹着寒气,往衣领里钻。

“爷爷!”

远处传来小满的喊声,陈守义循声望去,只见少年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背着双肩包,怀里抱着铁皮盒子,还提着一个保温袋,正快步往这边跑。小满的帽子上沾着霜花,像撒了一层碎银,脸颊冻得通红,却依旧笑得灿烂:“爷爷,我妈早上煮了红薯粥,装在保温袋里了,您喝一碗暖暖身子!”

陈守义接过保温袋,指尖触到温热的袋身,一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他打开保温袋,拿出里面的搪瓷碗,红薯粥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喝了一口,软糯的红薯混着黏稠的米粥,在嘴里化开,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你妈妈想得真周到,” 他笑着把保温袋放进钓包,“今天咱们去下游的深水区,深秋的鲤鱼要钻到深水区越冬,得用浓腥的饵料引它们出来,说不定能钓上大家伙。”

“真的吗?” 小满眼睛一亮,赶紧打开铁皮盒子,里面除了鱼钩、鱼线,还放着一小袋红色的粉末,“爷爷,我昨天跟渔具店的老板请教,他说深秋钓鲤鱼要用红虫粉拌玉米面,腥味浓,鱼最喜欢吃!我特意让我妈帮我拌好了,您看行不行?”

陈守义拿起一点饵料闻了闻,浓郁的腥香中带着玉米面的甜气,恰到好处。这孩子不仅会查资料,还懂得向专业人士请教,比以前更会动脑子了。“小满有心了,” 他点点头,“这饵料拌得刚好,今天咱们肯定能钓上大鲤鱼。”

两人沿着江边的小路往下游走,深秋的江湾别有一番萧瑟之美。岸边的柳树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像一幅简约的水墨画;芦苇丛完全变成了金黄色,风一吹,芦花漫天飞舞,落在江面上,像一片片白色的雪花;江面上的渔船很少见了,只有偶尔驶过的货轮,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慢慢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中。

“爷爷,您看!那是不是李爷爷?” 小满突然指着前面,只见李师傅推着扫地车,正在清理岸边的落叶,车斗里还放着一根鱼竿。

陈守义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李师傅。两人快步走过去,李师傅看到他们,笑着停下手里的活:“守义,小满,这么冷的天还来钓鱼啊?深秋的鲤鱼都躲在深水区,可不好钓。我早上来的时候,看到下游深水区有鱼星,你们可以去试试。”

“是啊,我们正打算去下游钓鲤鱼,” 陈守义笑着说,“您今天不钓鱼了?”

“不了,今天得把岸边的落叶清理干净,不然下了雪,路就不好走了。” 李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对了,我昨天钓上几条鲫鱼,放在家里养着,等你们钓完鱼,去我家拿几条,给小满熬鲫鱼汤喝。”

“不用了,李爷爷,我们自己钓就行,您留着自己吃吧。” 小满推辞道。

“跟我客气啥!” 李师傅故作生气地说,“你们教我钓草鱼的技巧,我还没好好谢谢你们呢,几条鲫鱼不算啥。”

两人拗不过李师傅,只好答应下来。跟李师傅道别后,他们继续往下游走,小满一路上都在兴奋地说着自己对深秋钓鲤鱼的想法,从饵料的配比到钓位的选择,再到遛鱼的技巧,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很仔细,像个小小的钓鱼专家。

到了下游的深水区,这里的水面比上游开阔很多,岸边的石头上还沾着霜花,踩上去滑溜溜的。陈守义放下钓包,先拿出鱼竿试了试水深,然后对小满说:“小满,深秋的鲤鱼喜欢在水流平缓的深水区活动,咱们就在这里打窝,用你拌的红虫玉米面饵料,肯定能引鱼过来。”

小满点点头,帮着陈守义打窝。他从铁皮盒子里拿出饵料,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动作比以前熟练了很多。撒完窝料,陈守义开始调试鱼竿,他把红虫粉玉米面饵料捏成小团,挂在鱼钩上,对小满说:“你试试抛竿,注意别太用力,深水区的水流慢,抛到窝子旁边就行。”

小满接过鱼竿,深吸一口气,双手握着鱼竿,轻轻往后一拉,然后往前一送 —— 鱼钩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准确地落在窝子旁边,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露出两目。“爷爷,我抛得怎么样?” 他兴奋地问道,眼睛紧紧盯着浮漂。

“越来越好了,” 陈守义笑着点头,“深秋的鱼吃饵慢,得有耐心,等浮漂完全沉下去或者斜着走,再提竿。”

小满点点头,专注地盯着浮漂。江风轻轻吹过,带着江水的寒气,芦花落在他的帽子上,他却浑然不觉。陈守义也抛竿入水,目光落在浮漂上,思绪却飘回了过去 —— 三十年前,他和老战友老张在边境的小河边钓鲤鱼,也是这样的深秋时节,两人穿着厚厚的军大衣,用自制的饵料,钓上了一条四斤多的大鲤鱼,在篝火上烤着吃,那香味,他到现在还记得。

“爷爷,浮漂动了!”

小满的喊声把陈守义拉回现实,他赶紧凑过去看,只见小满的浮漂轻轻往上顶了顶,然后又慢慢沉下去一点。“别慌,再等等,这是鲤鱼在试探。” 陈守义压低声音说道,生怕惊到鱼。

小满紧紧握着鱼竿,手心都冒出了汗。过了几秒钟,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还往旁边拉了一段距离。“提竿!” 陈守义大喊一声。

小满反应迅速,双手握着鱼竿,猛地往上一扬 —— 鱼竿弯成一道紧绷的弧线,鱼线被拉得 “嗡嗡” 响,一股巨大的力道从鱼竿末端传来。“有鱼!爷爷,我钓到鱼了!” 他兴奋地喊道,手臂都在发抖。

“别硬拽,顺着鱼的力道来!” 陈守义赶紧跑过去,双手扶住小满的胳膊,帮他调整鱼竿的角度,“你看,鱼往深水区跑,你就稍微放线,等它没劲了,再慢慢往回拉。”

鲤鱼在水里拼命挣扎,时而往深水区冲,时而又往岸边游,鱼线被拉得笔直,仿佛随时会断。小满按照陈守义教的方法,慢慢放线、收线,脸上满是专注。江风裹着芦花吹过,落在他的脸上,他却一点都不在意,眼里只有水里的鱼。

约莫过了二十五分钟,鲤鱼终于没了力气,被小满慢慢拉到了岸边。那是一条四斤多的大鲤鱼,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又宽又大,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小满的羽绒服。“爷爷,您看!好大的鲤鱼!” 小满高兴得跳起来,手里的鱼竿都差点掉在地上。

陈守义拿起抄网,帮小满把鲤鱼抄了上来,放进活鱼桶里。“小满真棒,第一次在深秋钓上这么大的鲤鱼,进步真快。” 他擦了擦脸上的寒气,笑着说,“这条鲤鱼够咱们吃两顿的,回去让你奶奶做红烧鲤鱼,肯定好吃。”

小满摸了摸活鱼桶里的大鲤鱼,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掏出笔记本,在寒风中借着阳光的光,把钓上大鲤鱼的过程记了下来,还画了一条大鲤鱼的简笔画,旁边写着 “深秋和爷爷在下游深水区钓的大鲤鱼,四斤多,用的红虫粉玉米面饵料,太开心了!”

“爷爷,咱们再钓几条吧,我还想钓上一条更大的!” 小满收起笔记本,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不过别钓太久,天太冷了,别冻感冒了。” 陈守义点点头,重新挂好饵料,抛竿入水。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两人又钓上了几条鲫鱼和一条两斤多的鲤鱼。活鱼桶里的鱼已经快满了,小满的鼻子冻得通红,却依旧兴致勃勃。

“小满,咱们该回去了,不然你妈妈该担心了。” 陈守义看了看手表,已经快中午了,说道。

小满虽然有些不舍,却还是开始收拾钓具。他把鱼竿擦干净,小心翼翼地放进钓包里,又把铁皮盒子里剩下的饵料收好,动作有条不紊。

两人背着钓包,提着活鱼桶和保温袋,慢慢往家走。深秋的江湾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芦苇的 “沙沙” 声和江水流动的声音。小满走在前面,偶尔会捡起几片漂亮的芦花,说要带回家做标本;陈守义走在后面,看着少年的背影,心里觉得格外踏实。

走到李师傅家楼下时,李师傅已经在那里等他们了。他手里提着一个小水桶,里面装着几条鲜活的鲫鱼。“守义,小满,你们回来了?这几条鲫鱼你们拿回去,给小满熬鲫鱼汤喝。” 李师傅笑着把水桶递给小满。

“谢谢您,李爷爷,又麻烦您了。” 小满接过水桶,感激地说。

“跟我客气啥!” 李师傅摆摆手,“你们快回家吧,外面冷,别冻着了。”

两人跟李师傅道别后,继续往家走。小满手里提着李师傅送的鲫鱼,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陈守义说过的话,钓鱼不仅能收获渔获,还能收获邻里间的温情,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回到家,老伴已经做好了午饭,桌子上摆着几道菜,都是陈守义和小满爱吃的。“回来了?赶紧洗手吃饭,我做了你们爱吃的萝卜炖排骨,暖暖身子。” 老伴笑着说道,眼里满是疼惜。

陈守义把活鱼桶递给老伴,笑着说:“今天跟小满钓了不少鱼,有一条四斤多的大鲤鱼,还有几条鲫鱼,李师傅还送了几条鲫鱼,晚上咱们可以做红烧鲤鱼和鲫鱼汤。”

“是吗?那太好了,我早就想做红烧鲤鱼了。” 老伴高兴地说,赶紧把鱼放进盆里,开始收拾。

小满坐在餐桌旁,看着桌子上的萝卜炖排骨,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嘴里,肉质鲜嫩,汤汁浓郁,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奶奶做的萝卜炖排骨真好吃!” 他忍不住称赞道。

“好吃就多吃点,” 老伴笑着说,给小满夹了一块排骨,“小满最近学习辛苦,得多补补。”

吃完饭,陈守义坐在沙发上休息,小满则拿出笔记本,把今天钓鱼的收获和学到的技巧都记了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一幅江湾深秋的简笔画,画里有深水区、大鲤鱼,还有他和陈守义钓鱼的场景。

“爷爷,您看我画的画好不好看?” 小满把笔记本递给陈守义,眼里满是期待。

陈守义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看,画得很生动,充满了童趣。“好看,小满画得真好,比爷爷画得强多了。” 他笑着说,把笔记本还给小满,“以后咱们把每次钓鱼的场景都画下来,做成一本画册,留作纪念。”

“好啊!” 小满高兴地答应道,赶紧把笔记本收好,“爷爷,周末咱们还来江湾钓鱼吗?我还想钓上一条更大的鲤鱼。”

“好啊,” 陈守义点点头,“周末咱们去上游的芦苇荡,那里的草鱼应该还没完全钻进深水区,说不定能钓上一条大草鱼。”

下午,小满在房间里认真地写作业,陈守义则坐在阳台上,翻出老战友老张的照片和那根檀木手竿。照片里,两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站在河边,手里拿着鱼竿,笑得一脸灿烂;檀木手竿的竿身上,还留着当年老张刻下的 “义” 字,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格外温润。

他轻轻抚摸着檀木手竿,轻声说:“老张,今天我和小满钓了一条四斤多的大鲤鱼,小满进步很快,不仅钓鱼技术好了,还懂得帮助别人。要是你在,咱们肯定能一起钓上更大的鱼,一起在江湾边喝酒聊天,多好啊。”

夕阳西下时,小满写完了作业。他走出房间,看到陈守义正在阳台上发呆,手里拿着照片和檀木手竿。“爷爷,您在想张爷爷吗?”

陈守义回过头,笑着点点头:“是啊,爷爷在想,要是张爷爷还在,肯定会喜欢跟你一起钓鱼的。”

“爷爷,等放寒假了,咱们去张爷爷家看看好不好?我想听听张爷爷和您在部队钓鱼的故事。” 小满走到陈守义身边,拉着他的胳膊,眼里满是期待。

陈守义摸了摸小满的头,心里暖暖的:“好啊,等你放寒假,咱们就去看张爷爷,让他给你讲咱们在部队钓鱼的趣事。”

小满高兴地跳了起来,赶紧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道:“寒假要和爷爷去看张爷爷,听张爷爷讲部队钓鱼的故事!”

夜幕降临,江湾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洒在江面上,泛着淡淡的光晕。陈守义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湾,心里满是期待 —— 他期待着周末和小满一起去钓草鱼,期待着寒假带小满去看老张,更期待着以后和小满在江湾度过的每一个钓鱼时光。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守义和小满每个周末都会来江湾钓鱼。他们去了上游的芦苇荡,钓上了一条五斤多的大草鱼;去了下游的深水区,钓上了一条三斤多的鲤鱼;还去了那个只有他们知道的秘密钓点,钓上了不少鲫鱼。小满的钓鱼技术越来越熟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优秀,成了小区里人人称赞的好孩子;陈守义也在小满的陪伴下,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有时候,李师傅和王奶奶也会加入他们,四人坐在江湾的岸边,一边钓鱼,一边聊天,分享着钓鱼的技巧和生活的趣事。江湾的晨光里、夕阳下、夜色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笑声,那笑声里充满了快乐、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

冬至那天,江湾下起了小雪。陈守义和小满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满是温暖。“爷爷,明年春天,咱们还来江湾钓鱼好不好?” 小满看着陈守义,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 陈守义笑着点头,“明年春天,咱们还来江湾钓鱼,钓开江鱼,钓草鱼,钓鲤鱼,把江湾的每一个钓点都走一遍。”

小满高兴地答应着,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道:“明年春天,要和爷爷一起在江湾钓开江鱼,钓草鱼,钓鲤鱼,把江湾的每一个钓点都走一遍!”

雪花落在车窗上,慢慢融化,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陈守义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江湾的故事还会继续,他和小满的钓鱼之旅也还会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情的江湾里,他们会一起钓过春天的开江鱼,夏天的草鱼,秋天的鲤鱼,冬天的鲫鱼;会一起经历暴雨、晴天、大雾、小雪;会一起分享钓鱼的快乐,也会一起面对钓鱼的挫折。

而那些刻在鱼钩上的名字,记在笔记本里的技巧,拍在照片里的笑容,还有回荡在江湾上空的笑声,都会像江湾的流水一样,源远流长,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也成为江湾最温暖的故事。

夕阳西下时,车驶离了江湾,留下一道长长的车痕,慢慢消失在远处的雪幕中。江湾的雪还在下,覆盖了岸边的芦苇,覆盖了钓鱼的石凳,却覆盖不了那些留在江湾的温暖回忆,也覆盖不了陈守义和小满之间那跨越代际的温情与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