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10章 江湾寒冬的守候与新春序曲

江湾钓事 第10章 江湾寒冬的守候与新春序曲

作者:大仙女的哭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6 18:22:19

冬至过后,青衣江湾彻底被寒冬裹住。清晨六点的天还浸在墨蓝色的夜色里,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凝结,脚下的石板路冻得坚硬,每一步都带着清脆的 “嗒嗒” 声。他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袄 —— 这是老伴去年特意给他做的,里面塞了厚厚的新棉花,领口和袖口还缝了毛绒边,暖得像揣了个小炭炉。

“爷爷!”

远处传来小满的喊声,陈守义循声望去,只见少年穿着件亮黄色的羽绒服,像个小太阳一样从楼道口跑出来,背上的双肩包鼓鼓囊囊,怀里还抱着一个不锈钢的保温桶,帽子上的绒毛沾着细碎的雪粒,却丝毫挡不住眼里的光:“爷爷,我妈早上五点就起来熬了八宝粥,放保温桶里了,您趁热喝!”

陈守义接过保温桶,指尖触到滚烫的桶身,暖意顺着指尖往骨头缝里钻。他拧开盖子,一股香甜的热气扑面而来,红豆、莲子、桂圆的香气混在一起,瞬间驱散了鼻腔里的寒气。“你妈妈总是这么贴心,” 他舀了一勺粥放进嘴里,软糯的食材在舌尖化开,甜而不腻,“今天咱们去江湾的浅滩区,前两天我看李师傅在那儿冰钓,钓上了不少鲫鱼,咱们也试试。”

“冰钓?” 小满眼睛一下子亮了,怀里的保温桶都差点晃倒,“爷爷,冰钓是不是要凿冰窟窿?我昨天特意在网上查了冰钓的技巧,说要用短竿、细线下钩,饵料要选红虫,还要注意冰面安全!” 他说着,从双肩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 —— 不是平时记钓鱼技巧的笔记本,而是一本崭新的速写本,上面已经画了好几幅冰钓的草图,有凿冰的工具,有冰面上的钓位,还有挂红虫的细节。

陈守义接过速写本,指尖拂过纸上细腻的线条,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软。这孩子不仅把钓鱼技巧记在心里,还会用画笔把期待的场景画出来,那份认真和热爱,比寒冬里的阳光还暖。“小满想得真周全,” 他把速写本还给小满,“咱们今天就按你查的技巧来,爷爷还带了凿冰的冰镐和防滑的冰爪,保证安全。”

两人踩着薄雪往江湾走,寒冬的江湾安静得只剩下风声。岸边的柳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裹着一层薄薄的冰壳,像被冻住的水墨画;芦苇丛早已枯黄,芦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层碎棉絮;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远处的航标灯在夜色里忽明忽暗,冰面反射着淡淡的光,像一块巨大的玻璃。

“爷爷,您看!那是不是李爷爷的灯?” 小满突然指着前方,只见江湾浅滩处亮着一盏暖黄色的头灯,灯光在冰面上投下一个圆圆的光斑,旁边还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

陈守义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李师傅。两人加快脚步走过去,李师傅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头灯的光落在他们身上,笑着说:“守义,小满,这么早来?我凌晨四点就来了,已经钓上十几条鲫鱼了,都在桶里养着呢。”

他指了指旁边的塑料桶,桶里装着半桶带冰碴的江水,十几条银闪闪的鲫鱼在里面游动,偶尔溅起的水花落在桶壁上,瞬间结成小冰粒。“李爷爷,您真厉害!” 小满凑过去看,眼睛里满是羡慕,“我们今天也想试试冰钓,您能教教我们怎么凿冰窟窿吗?”

“当然能!” 李师傅放下鱼竿,从身边的包里拿出一把小巧的冰镐,“凿冰要选冰面厚的地方,至少得有十厘米,不然不安全。先在冰面上画个圈,然后顺着圈慢慢凿,别太用力,不然冰碴子会溅到身上。” 他一边说,一边在冰面上画了个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圈,然后举起冰镐,轻轻往下凿 —— 冰镐的尖刃落在冰面上,发出 “咚咚” 的闷响,细小的冰碴子顺着镐刃往下掉,很快就凿出了一个小坑。

小满看得认真,手里的速写本都忘了合上,还时不时用铅笔在纸上记着要点。陈守义则在旁边检查冰面,用脚轻轻跺了跺,确认冰面足够结实后,才对小满说:“你也试试,注意姿势,别弯腰太厉害,小心滑倒。”

小满接过冰镐,学着李师傅的样子,先在冰面上画了个圈,然后举起冰镐往下凿。冰镐比他想象中重,第一次凿的时候没掌握好力度,冰镐差点滑出去,陈守义赶紧扶住他的胳膊:“慢慢来,手腕用点劲,对准一个点凿。”

在陈守义和李师傅的指导下,小满渐渐找到了窍门,冰镐落下的位置越来越准,没过多久,冰面上就出现了一个深深的坑。李师傅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称赞道:“小满这孩子真聪明,学东西就是快,比我第一次凿冰的时候强多了。”

又凿了十几分钟,一个圆圆的冰窟窿终于打通了,江水从窟窿里冒出来,带着刺骨的凉意,在冰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膜。李师傅拿出一根短竿,挂上红虫,递给小满:“来,试试下钩,冰钓的鱼都在水底,不用抛太远,把钩放进窟窿里就行,注意看浮漂,有动静就提竿。”

小满接过短竿,小心翼翼地把鱼钩放进冰窟窿里。红虫在水里扭动着,很快就吸引了小鱼的注意。他按照李师傅教的方法,把浮漂调整到刚好露出水面一目,然后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浮漂。陈守义站在他身边,帮他扶着竿子,生怕他不小心把竿子掉进冰窟窿里。

没过多久,浮漂轻轻动了一下。小满心里一紧,手指下意识地握紧了竿柄。又过了几秒钟,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提竿!” 李师傅大喊一声。

小满反应迅速,双手握着竿子,轻轻往上一扬 —— 鱼竿弯了一个小小的弧度,一条银闪闪的鲫鱼被钓了上来,尾巴还在不停摆动,溅起的水花落在冰面上,瞬间结成了小冰粒。“我钓上鱼了!爷爷,李爷爷,我冰钓钓上鱼了!” 小满高兴得跳起来,差点滑倒,陈守义赶紧扶住他。

李师傅笑着递过抄网:“好样的!第一条冰钓的鱼要留着,这叫‘开竿鱼’,能带来好运气。” 小满小心翼翼地把鲫鱼放进自己带来的小水桶里,桶里早就放好了带冰碴的江水,鲫鱼进去后,很快就欢快地游了起来。

陈守义也在旁边凿了个冰窟窿,挂好红虫下钩。他的动作比小满熟练很多,没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鲫鱼。三人坐在冰面上,头灯的光交织在一起,映着冰窟窿里的江水,像三颗温暖的星星落在江湾的寒冬里。

“李爷爷,您冬天经常来冰钓吗?” 小满一边挂红虫,一边问道,手里的速写本还放在腿上,偶尔会画几笔眼前的场景。

“是啊,冬天没事干,来冰钓既能打发时间,又能钓点新鲜鱼,给家里添道菜。” 李师傅钓上一条鲫鱼,放进桶里,“以前江湾冬天没这么多人来冰钓,自从你和你爷爷来了之后,好多人都跟着学,现在每到周末,这浅滩区都能看到不少钓手。”

陈守义听着,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想起自己刚退休时,每天一个人来江湾钓鱼,那时候的江湾冬天总是冷冷清清的,如今因为他和小满,江湾变得热闹起来,还多了这么多一起钓鱼的朋友,这份热闹,比钓上多少鱼都让他开心。

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远处的天际线泛出淡淡的橘红,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冰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三人的水桶里都装满了鲫鱼,小满的速写本上也画满了冰钓的场景,有凿冰的李师傅,有钓上鱼的自己,还有站在冰面上微笑的陈守义。

“时间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不然冰面化了,路就不好走了。” 陈守义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十点了,说道。

李师傅和小满点点头,开始收拾钓具。小满把自己钓的鲫鱼分了一半给李师傅:“李爷爷,您教我冰钓,这些鱼您拿回去尝尝,就当我谢谢您了。”

“不用不用,你自己留着吃,你第一次冰钓就钓这么多,不容易。” 李师傅推辞道。

“李爷爷,您就收下吧,不然我该不高兴了。” 小满把鱼桶往李师傅身边推了推,眼神格外坚定。

李师傅拗不过小满,只好收下,笑着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晚上我做个红烧鲫鱼,给你们送点过去。”

三人背着钓包,提着鱼桶,慢慢往家走。雪地上留下三串长长的脚印,像三条通往温暖的小路。小满走在中间,一边走一边跟陈守义和李师傅讲自己画的速写,还说要把这些画整理成一本 “江湾钓鱼画册”,等以后给孩子们看;陈守义和李师傅走在两边,听着少年的话,时不时笑着点头,寒风虽然刺骨,心里却满是温暖。

回到家,老伴已经做好了午饭,桌子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和几道菜。“回来了?赶紧洗手吃饭,饺子刚出锅,还热着呢。” 老伴笑着接过陈守义手里的鱼桶,“今天冰钓收获不少啊,晚上给你们做个鲫鱼汤,补补身子。”

陈守义洗手坐下,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心里满是满足。小满坐在他旁边,一边吃饺子,一边给老伴讲今天冰钓的趣事,从凿冰窟窿到钓上第一条鱼,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很仔细,还拿出速写本给老伴看自己画的画。

“小满画得真好,” 老伴看着速写本,忍不住称赞道,“等过几天,咱们把这些画贴在墙上,让大家都看看咱们江湾的钓鱼故事。”

吃完饭,陈守义坐在沙发上休息,小满则在房间里整理自己的速写本,还在每幅画下面写上了钓鱼的时间和技巧。陈守义看着少年认真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老战友老张 —— 要是老张还在,肯定会喜欢这个喜欢钓鱼又喜欢画画的孩子,说不定还会跟他一起探讨钓鱼技巧,一起画江湾的风景。

正想着,门铃突然响了。陈守义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 头发花白,穿着件军绿色的外套,手里提着一个帆布包,脸上带着熟悉的笑容。

“守义,好久不见!”

陈守义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眼里瞬间泛起了泪光:“老张!你怎么回来了?”

来人正是陈守义的老战友老张。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拍着彼此的后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小满听到声音,从房间里跑出来,看到眼前的场景,虽然不认识老张,却也能感受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是你孙子?” 老张松开陈守义,看着小满,笑着问道。

“不是,是邻居家的孩子,叫小满,跟我一起钓鱼的小徒弟。” 陈守义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小满,快叫张爷爷。”

“张爷爷好!” 小满礼貌地喊道,眼睛里满是好奇 —— 他终于见到了爷爷经常提起的张爷爷,那个和爷爷一起在部队钓鱼的老战友。

老张走进屋里,把帆布包放在桌子上,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包茶叶和一些土特产:“这是我从外地带来的,给你和嫂子尝尝。我这次回来,是想在老家住一段时间,顺便看看你,没想到你还在钓鱼。”

“是啊,每天都去江湾钓鱼,还收了个小徒弟,” 陈守义笑着说,“你来得正好,明天咱们一起去江湾冰钓,让你看看我这小徒弟的技术,比我年轻时厉害多了。”

“好啊!” 老张高兴地答应道,“我在外地这些年,一直没机会钓鱼,早就手痒了,明天正好跟你们学学冰钓的技巧。”

接下来的一下午,陈守义和老张坐在沙发上,聊着分别这些年的经历。老张跟他们讲自己在外地的生活,说自己偶尔也会去河边钓鱼,却总觉得没有江湾的鱼新鲜;陈守义则跟老张讲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讲江湾的变化,讲小满的成长,还拿出小满的速写本给老张看。

“这孩子真有天赋,画得好,钓鱼技术也好,” 老张看着速写本,忍不住称赞道,“守义,你能遇到这么个好徒弟,真是缘分。”

小满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两人的对话,时不时还会问一些关于部队钓鱼的趣事。老张很喜欢小满,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还跟他讲自己和陈守义在部队钓上大草鱼的故事,听得小满眼睛都亮了。

傍晚的时候,老伴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鲫鱼汤和几道菜。四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气氛格外温馨。老张喝着鲫鱼汤,忍不住称赞道:“还是江湾的鱼新鲜,这味道,比我在外地吃的任何鱼都香。”

“喜欢就多吃点,明天咱们再去冰钓,钓更多的鱼。” 陈守义笑着说,给老张夹了一块鱼肉。

吃完饭,老张要回自己家了,陈守义和小满送他到楼下。“明天早上七点,我在小区门口等你们,一起去江湾。” 老张挥了挥手,转身往自己家的方向走。

“张爷爷再见!” 小满喊道,眼里满是期待 —— 他终于能和爷爷、张爷爷一起钓鱼了,还能听更多关于部队钓鱼的故事。

回到家,小满坐在沙发上,拿出速写本,在上面画了一幅画:陈守义和老张站在江湾的冰面上,手里拿着鱼竿,旁边站着微笑的自己,背景是漫天飞舞的芦花和远处的航标灯。他在画下面写道:“今天张爷爷回来了,明天要和爷爷、张爷爷一起去江湾冰钓,太开心了!”

陈守义看着小满的画,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明天将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不仅能和老战友一起钓鱼,还能让小满感受到这份跨越岁月的战友情谊,这份情谊,和钓鱼的传承一样,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第二天早上七点,陈守义、小满和老张准时在小区门口集合。三人背着钓包,提着鱼桶,往江湾走去。老张走在中间,一边走一边跟两人讲自己在部队的趣事,小满走在旁边,时不时拿出速写本画几笔,陈守义走在另一边,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 —— 岁月虽然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他们对钓鱼的热爱,更没有改变他们之间的情谊。

到了江湾的浅滩区,李师傅已经在那里了。看到老张,李师傅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走过来:“这位是?”

“这是我的老战友老张,刚从外地回来,今天跟我们一起冰钓。” 陈守义介绍道。

“原来是张大哥,久仰大名,守义经常跟我们提起你。” 李师傅笑着说,“今天咱们一起冰钓,人多热闹。”

四人在冰面上凿了四个冰窟窿,分别下钩。老张虽然很久没钓鱼了,技术却一点没生疏,没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鲫鱼。小满坐在老张旁边,认真地学习老张的钓鱼技巧,还把老张教的要点记在速写本上。

“张爷爷,您在部队钓的那条大草鱼,真的有五斤多吗?” 小满一边挂红虫,一边问道。

“是啊,” 老张笑着说,“那时候条件艰苦,没有好的鱼竿和饵料,我们就用竹竿当鱼竿,用自己做的饵料,没想到还能钓上那么大的草鱼。那天我们在炊事班煮了一锅鱼汤,全连的人都尝了,都说好吃。”

小满听得入了迷,手里的速写本上又多了一幅画 —— 两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站在河边,手里拿着竹竿,旁边放着一条大草鱼。

不知不觉,天已经快黑了。四人的鱼桶里都装满了鲫鱼,老张的鱼桶里还多了一条一斤多的鲤鱼,是今天最大的收获。“时间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明天还要来呢。” 陈守义看了看天色,说道。

四人收拾好钓具,背着钓包,提着鱼桶,慢慢往家走。雪地上留下四串长长的脚印,在夕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