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17章 深秋江湾的渔获总结与温情回望

霜降过后,青衣江湾的银杏叶彻底黄了,像一把把小扇子,铺满了小区到江湾的小路。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落叶发出 “沙沙” 的轻响,混着深秋特有的微凉空气,让人心里泛起一阵清爽。他摸了摸钓包内侧,里面装着小满昨天熬夜装订好的《江湾钓鱼指南》终稿,封面是少年手绘的江湾四季图 —— 春有浅滩新绿,夏有芦苇荡波光,秋有银杏落满岸,冬有冰面映暖阳,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献给青衣江湾所有热爱钓鱼的人”。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江湾钓鱼指南》,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木质书签 —— 那是他用去年深秋的芦苇根打磨的,上面刻着 “渔获满满” 四个字。少年穿着件焦糖色的厚外套,脸颊冻得微红,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咱们的指南!我昨晚把全年的钓技都整理好了,还加了‘钓友故事’章节,把张爷爷、李爷爷他们的钓鱼经历都写进去了!”

陈守义接过一本指南,指尖拂过厚实的纸张,心里满是暖意。指南里不仅有详细的钓技图解 —— 从春钓开江鱼的红虫饵料配比,到夏钓草鱼的草窝搭建步骤,再到秋钓鲤鱼的线组调整技巧,最后到冬钓冰窟的安全注意事项,每一页都标注着清晰的季节标签;还有 “钓友故事” 章节,里面记录着老张在部队钓草鱼的往事、李师傅守江湾三十年的经历,甚至王奶奶第一次钓上鲫鱼的趣事,字里行间满是温情。“小满做得真好,” 他把指南抱在怀里,“今天的‘深秋渔获分享会’,咱们把指南分给大家,也算是给今年的钓鱼季画个圆满的句号。”

“好啊!” 小满蹦了一下,怀里的指南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我还准备了‘全年渔获统计表’,把咱们每次钓鱼的收获都记下来了,等会儿跟大家一起总结,看看今年谁钓的鱼最多、最大!”

两人踩着落叶往江湾走,深秋的江湾满是诗意。岸边的芦苇荡已经变成了金黄色,芦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落在水面上,像一片片白色的雪花;江面上的渔船少了很多,偶尔有一艘驶过,船桨划开水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很快又被水波抚平;远处的群山被秋色染透,红的、黄的、绿的树叶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江湾中央的观景亭出现在眼前。亭子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钓友 —— 老张和李师傅正忙着挂横幅,上面写着 “青衣江湾深秋渔获分享会”;王师傅提着一个大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熬好的姜汤;小林和小周则在亭子周围摆桌子,上面放着大家带来的渔获标本 —— 有小满春天钓的 “开江第一鲫”,有陈守义夏天钓的七斤重草鱼,还有王师傅秋天钓的五斤大鲤鱼;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赵叔,也带来了自己做的鱼拓画,上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翘嘴,鳞片在纸上泛着银光。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横幅,迎上来接过他们怀里的指南,“就等你们的指南了,昨天钓友群里都在问,什么时候能拿到这本‘江湾钓技宝典’!”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从保温桶里倒出两杯姜汤:“先喝点姜汤暖暖身子,深秋的江风凉,别冻着。今天咱们不仅要分享渔获,还要一起回顾今年的钓鱼故事,让新来的钓友也听听咱们江湾的趣事。”

小满赶紧从双肩包里拿出 “全年渔获统计表”,铺在桌子上:“大家快来看!这是咱们今年的渔获统计 —— 爷爷钓了 28 条鱼,总重量 35 斤,最大的是夏天的七斤草鱼;张爷爷钓了 25 条,总重量 30 斤,最大的是秋天的六斤鲤鱼;李爷爷钓了 30 条,总重量 28 斤,虽然平均重量小,但数量最多;我钓了 22 条,总重量 25 斤,最大的是初秋比赛时的四斤鲤鱼……”

钓友们围过来看统计表,纷纷讨论起来。王奶奶指着统计表上的 “3 月 15 日” 那一行,笑着说:“这天我记得!小满教我调浮漂,我第一次钓上鲫鱼,虽然只有二两多,却比什么都开心!”

“我记得 4 月 20 日那次,” 赵叔也凑过来,“咱们去水库南岸钓草鱼,突然下暴雨,小满把伞让给我,自己淋了一身,最后还帮我钓上一条三斤多的草鱼,这孩子心善!”

小满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从双肩包里拿出几本空白笔记本:“大家要是有补充的故事,或者想记录自己的钓鱼经历,就写在这个本子上,以后咱们每年都整理一本‘江湾钓鱼年鉴’,把大家的故事都留下来。”

众人纷纷接过笔记本,开始回忆今年的钓鱼趣事。陈守义坐在亭子的长椅上,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初春的融冰钓,到盛夏的草窝诱鱼,再到初秋的鲤鱼赛,最后到深秋的渔获总结,这一年,江湾不仅留下了他们的渔获,更留下了无数温暖的回忆 —— 有钓友间的互相帮助,有老少间的钓技传承,还有邻里间的温情陪伴。

“大家安静一下!” 老张拿着小喇叭,站在亭子中央,“现在咱们开始‘渔获分享会’第一项 —— 颁发‘江湾年度钓友奖’!经过大家投票,今年的‘最佳钓技奖’颁给陈守义,他不仅钓技高超,还耐心教大家调漂、选位;‘最佳传承奖’颁给小满,他整理的《江湾钓鱼指南》和全年渔获统计,为咱们江湾的钓鱼文化传承做出了大贡献;‘最佳奉献奖’颁给李师傅,他全年义务为大家准备窝料、熬姜汤,还经常分享自己的钓技经验!”

众人纷纷鼓掌,老张把三个用木头做的奖杯递给他们 —— 奖杯是小林和小周特意雕刻的,上面分别刻着 “钓技高超”“传承使者”“奉献之星”。陈守义接过奖杯,心里满是感动:“谢谢大家!其实我没做什么,都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让咱们江湾的钓鱼氛围这么好。以后我还会继续教大家钓技,跟大家一起在江湾钓鱼。”

小满也接过奖杯,激动地说:“谢谢大家!《江湾钓鱼指南》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贡献的经验。以后我会继续完善指南,还会组织更多钓友活动,让更多人喜欢上江湾、喜欢上钓鱼!”

李师傅接过奖杯,笑着说:“我就是喜欢跟大家一起钓鱼,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心里高兴。以后我还会给大家准备窝料、熬姜汤,咱们一起在江湾钓得开心、玩得尽兴!”

接下来是 “渔获展示” 环节。钓友们纷纷拿出自己今年的得意之作 —— 王师傅展示了自己钓的五斤大鲤鱼标本,鳞片完整,栩栩如生;赵叔展示了自己的鱼拓画,还现场教大家如何制作;小林和小周则播放了今年钓鱼的视频集锦,里面有小满遛鱼时的紧张瞬间,有陈守义钓上大草鱼的兴奋时刻,还有大家一起分享渔获的欢乐场景,引得众人阵阵欢呼。

“我提议,咱们一起回顾今年的钓鱼故事,每个人都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钓鱼经历!” 王奶奶提议道,眼里满是期待。

众人纷纷响应。老张先开口:“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秋天刚回来的时候,跟守义、小满一起在江湾冰钓,那天钓上了一条三斤多的鲫鱼,守义还跟我聊起在部队钓鱼的往事,那一刻我觉得,还是江湾最亲切、最温暖。”

李师傅接着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夏天,咱们去水库东岸钓草鱼,小满教大家用草窝诱鱼,那天大家都钓上了不少草鱼,晚上在小区广场一起分享渔获,喝着啤酒、吃着红烧鱼,那种热闹的氛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陈守义想了想,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天,跟小满在江湾的隐秘草滩钓开江鱼,小满用枯草逗钓钓上了一条六两多的鲫鱼,当时他兴奋得跳起来,那种对钓鱼的热爱和认真,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江湾的钓鱼文化,有传承了。”

小满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印象最深的是初秋的鲤鱼赛,那天我钓上了两条大鲤鱼,获得了一等奖,大家还送给我一根竞技钓竿。但最让我开心的不是获奖,而是比赛时大家互相帮忙 —— 我遛鱼的时候,张爷爷帮我稳住鱼竿,李爷爷帮我抄鱼,王师傅帮我记录成绩,那种团队协作的温暖,比任何奖品都珍贵。”

钓友们一个个分享着自己的故事,有的温馨,有的有趣,有的感人,亭子周围不时响起阵阵笑声和掌声。深秋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大家身上,暖洋洋的,像一层温暖的纱。

中午时分,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摆成了一桌 “江湾渔获宴”—— 有红烧草鱼、鲫鱼汤、酥炸鲫鱼,还有各种凉菜和主食,桌子中央摆着一个大大的蛋糕,上面写着 “江湾钓友,友谊长存”。

“来,干杯!” 老张举起酒杯,里面装着白酒,“祝咱们江湾钓友友谊长存,明年还能一起钓鱼、一起分享渔获!也祝咱们的《江湾钓鱼指南》越办越好,让更多人了解江湾、喜欢江湾!”

“干杯!” 众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小满喝着果汁,吃着红烧鱼,听着大家的笑声,心里满是幸福。他拿出《江湾钓鱼指南》,在扉页上写下:“202x 年深秋,江湾钓友齐聚,分享渔获、回顾故事,愿这份情谊与热爱,像江湾的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下午两点,分享会接近尾声。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小满把《江湾钓鱼指南》分发给每个人,还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祝福语 —— 给老张的写着 “张爷爷,愿您在江湾钓得开心,常想起部队的钓鱼往事”;给李爷爷的写着 “李爷爷,愿您身体健康,明年还能给大家准备窝料、熬姜汤”;给王奶奶的写着 “王奶奶,愿您明年钓上更多鲫鱼,继续跟我们分享故事”。

钓友们拿着指南,脸上满是珍惜。王师傅说:“我要把指南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翻一翻,回忆咱们在江湾的日子。”

赵叔也说:“我要把指南推荐给其他钓友,让他们也来江湾钓鱼,跟咱们一起分享快乐。”

众人沿着江湾的小路往回走,深秋的阳光渐渐西斜,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奖杯,还在跟大家讨论明年的钓友计划 —— 春天去水库钓开江鱼,夏天去芦苇荡钓草鱼,秋天组织第二次鲤鱼赛,冬天一起冰钓;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明年的窝料配方,还说要教大家新的钓技;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指南,还在跟大家说着明年要带更多的茶叶蛋。

回到小区,众人在门口道别,约定明年春天再一起去江湾钓开江鱼。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着用今年最后一次钓的鲫鱼做的鲫鱼汤,还有几个拿手菜。

“今天分享会怎么样?”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鲫鱼汤。

“特别好!”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奖杯和《江湾钓鱼指南》拿给老伴看,“大家都很喜欢指南,还说明年要跟咱们一起钓鱼、一起组织活动。以后我要把江湾的钓鱼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上这片土地。”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鱼肉:“好!奶奶支持你,以后你去钓鱼,奶奶还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鱼。”

晚饭过后,小满坐在书桌前,开始整理今年的钓鱼笔记。他把大家分享的故事都记录下来,还在《江湾钓鱼指南》的附录里加了 “钓友联系方式”,方便大家以后组织活动。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夜深了,小满把整理好的笔记放在书桌上,旁边摆着今年的奖杯和《江湾钓鱼指南》。他走到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湾,深秋的江湾安静而美丽,远处的航标灯在夜色里泛着暖光,像一颗守护着江湾的星星。

小满心里满是期待 —— 明年春天,江湾的冰会再次消融,浅滩会再次泛出新绿,他会和爷爷、老张、李师傅还有其他钓友一起,在江湾钓开江鱼、钓草鱼、钓鲤鱼、钓鲫鱼,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钓鱼故事;他会继续完善《江湾钓鱼指南》,记录更多的钓技和故事;他会组织更多的钓友活动,让更多人喜欢上江湾、喜欢上钓鱼。

而江湾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情的土地上,陈守义、小满、老张、李师傅,还有更多热爱钓鱼的钓友们,会把这份对钓鱼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对邻里的温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让江湾的渔歌,永远在青衣江畔回荡,让江湾的故事,永远温暖而动人。

霜降已过,寒冬将至,但江湾的温暖,从未消散。因为这里有热爱钓鱼的人,有传承不息的技,有温暖人心的情,更有永远流淌的希望 —— 就像江湾的流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都永远向前,永远充满生机,永远孕育着新的故事、新的传承、新的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