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52章 千里孤踪,暗夜微光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第52章 千里孤踪,暗夜微光

作者:雨霖淼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10:03

夜色,如同一块浸透了墨汁的厚重绒布,严丝合缝地笼罩着大地,将白日的惨烈与喧嚣都吞噬殆尽。初冬的寒风,像是无数冰冷的细针,无孔不入地钻进破败的窗棂,刮在人的脸上,带来刺骨的疼。

林薇靠在一堵半塌的土墙边,将身上那件从废墟里捡来的、沾满泥污和暗褐色血渍的棉袄又紧了紧。棉絮板结,几乎丧失了保暖的功能,寒意依旧丝丝缕缕地渗透进来。她怀里,紧紧搂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孩子瘦得脱了形,此刻正蜷缩着,发出轻微而均匀的呼吸声,显然是累极了。

这是她离开上海、向西逃亡的第十七天。

十七天前,那场席卷天地的大火,那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有……那个在混乱人流中瞬间消失不见的挺拔身影,都像是烙印,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令人心悸。

淞沪会战,败了。

上海,沦陷了。

而她,和沈惊鸿,失散了。

最初的几天,她几乎是凭着本能,跟随着溃败的军队和无穷无尽的难民潮,漫无目的地向南、再向西移动。饥饿、寒冷、恐惧,如同跗骨之蛆,时刻折磨着每一个人。她亲眼目睹了太多惨状:倒毙在路边的尸体无人收殓,被遗弃的婴孩在襁褓中哭到声嘶力竭最终沉寂,为了一口吃的而爆发的血腥争斗……人间地狱,不过如此。

她身上那点微薄的钱财和首饰,早在离开上海不久,就在一次混乱中被抢掠一空。如今的她,和周围这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难民,没有任何区别。

怀里的孩子动了动,无意识地往她怀里更深的地方钻了钻,寻求着一点点可怜的暖意。这孩子叫小石头,是三天前,她在路过一个刚被日军飞机轰炸过的小镇时,从一堆燃烧的废墟瓦砾下发现的。当时他趴在他母亲早已冰冷的身体旁,不哭不闹,只是睁着一双黑得吓人的大眼睛,空洞地望着天空。林薇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他拉了出来,带在了身边。

她自己尚且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带上一个孩子,无疑是沉重的拖累。但当她看到那双酷似记忆中某个孩童照片的眼睛时,一种同病相怜的刺痛感,以及内心深处属于现代灵魂的道德底线,让她无法袖手旁观。

“娘……”小石头在梦中呓语,小小的眉头紧紧皱着。

林薇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道:“睡吧,石头,姐姐在。”

她的声音沙哑,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清亮。这十几天,她说过的话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地赶路,警惕地观察,努力地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

她不再是那个在上海滩凭借智慧和才华初露头角的“薇薇安”,也不是那个被沈惊鸿小心翼翼保护在羽翼下的“林小姐”。她是乱世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是挣扎求生的无数难民之一。

然而,即便是尘埃,也有求生的意志。

她抬起头,望向远处漆黑的天际线。根据路上零星听来的消息和她对历史粗浅的记忆,他们现在应该还在江苏境内,目标是向西,前往尚未被战火完全波及的武汉。那里是新的政治军事中心,或许……也会有更多来自各地的消息,包括那个人的消息。

惊鸿。

沈惊鸿。

这个名字像是一根细小的针,在她早已麻木冰冷的心上,轻轻刺了一下,带来一阵尖锐的酸楚和无法言说的牵挂。

他怎么样了?

那天在混乱中,他是否安全脱身?

他的任务完成了吗?

他……还活着吗?

无数个问题,日夜啃噬着她的心。她不敢深想,却又控制不住地去想。那种悬在半空、无处着落的担忧,比身体的疲惫和饥饿更让人难以忍受。

“他会没事的。”她低声对自己说,仿佛这样就能给自己注入一丝力量,“他那么厉害,一定有办法脱身。他一定会去找我……他答应过的。”

可是,人海茫茫,烽火连天,他又该去哪里找她?她甚至不确定,自己能否活着走到武汉。

……

天光微熹时,寒冷达到了顶峰。破庙里蜷缩的难民们开始骚动,人们呵着白气,活动着冻得僵硬的四肢,准备开始新一天的逃亡。

林薇将最后一点点干硬的、掺着麸皮的饼子掰成两半,大的那块塞给小石头,小的那块自己就着冰冷的雪水,艰难地咽了下去。喉咙被划得生疼,胃里却依旧空落落的。

“姐姐,吃。”小石头举着自己那块饼子,递到林薇嘴边,黑亮的眼睛里带着依赖和懵懂的善良。

林薇心头一软,摸了摸他稀疏枯黄的头发,“石头吃,姐姐吃饱了。”她强迫自己露出一个微笑,尽管她知道这个笑容一定比哭还难看。

收拾起唯一的“家当”——一个捡来的破旧包袱,里面包着几件勉强能御寒的破烂衣服和一个小水囊,林薇拉着小石头,再次汇入了沉默前行的人流。

道路泥泞不堪,满是车辙和脚印。两旁是荒芜的田地和被焚毁的村庄,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若有若无的尸臭味。不时有溃散的士兵拖着枪,神情木然地超过他们,也有插着膏药旗的日军卡车轰鸣着驶过,卷起漫天尘土,引来人群一阵压抑的恐慌和骚动。

林薇总是第一时间低下头,将小石头紧紧护在怀里,避免与任何目光接触。她深知,在这个秩序崩坏的时代,一个落单的、稍有姿色的年轻女子,会面临怎样可怕的处境。

中午时分,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使得道路更加难行。饥饿和寒冷如同两把钝刀,缓慢地切割着人们的体力与意志。不断有人倒下,再也爬不起来。周围的人大多表情麻木,只是默默绕开,继续前行。死亡,在这里已经司空见惯。

林薇感到一阵阵眩晕,脚步也开始虚浮。她知道,自己的体力快到极限了。小石头更是走不动了,小脸冻得发青,全靠她半拖半抱。

“坚持住,石头,前面……前面可能有村子,我们找地方歇歇。”她喘息着,给自己也给孩子打气。

然而,所谓的村子,只是一片更加彻底的废墟。断壁残垣间,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难找。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一点点淹没上来。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找个相对避风的墙角蜷缩起来听天由命时,一阵略显嘈杂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在废墟的另一头,似乎聚集着一些人,还有隐隐的歌声传来。

那歌声微弱,却带着一种奇特的、不屈的力量,穿透风雪,敲打在人的心上。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歌声苍凉而悲壮,是那首流传甚广的《歌八百壮士》。

林薇心中一动。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唱起这首歌的,绝不会是普通的难民或者溃兵。

她拉起小石头,循着声音,小心翼翼地靠近。

绕过几堵残墙,她看到了一幅与周围死寂格格不入的场景。大约二三十个穿着各异但大多衣衫单薄的人围坐在一起,中间燃着一小堆篝火,火上架着一个破铁锅,煮着什么东西,冒着微弱的热气。一个戴着眼镜、穿着破烂灰布长衫的年轻男子,正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挥舞着手臂,低声领唱着。他的脸庞瘦削,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而就在那领唱男子的身旁,林薇看到了一个绝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见的身影——

顾言笙!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色学生装,外面套着同样沾满尘土的棉袍,脖子上围着一条灰色的围巾,原本清俊的脸上满是疲惫,嘴唇干裂,但那双看向众人的眼睛,却依然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热忱与坚定。

他正低声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似乎在安排事情。

“顾……顾先生?”林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声音颤抖着,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顾言笙闻声转过头来。当他的目光落在林薇身上时,先是愣了片刻,随即,那疲惫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巨大的、毫不掩饰的惊喜。

“林小姐?!”他几乎是惊呼出声,立刻从人群中大步走了过来,上下打量着林薇,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关切,还有一丝如释重负,“真的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你还好吗?”

一连串的问题,透着真挚的担忧。

看到他熟悉的面容,听到他关切的话语,林薇一直紧绷的神经仿佛瞬间松弛了一下,鼻尖一酸,眼眶不受控制地湿润了。在这种绝境之中,遇到一个相识的、可以信赖的人,那种感觉,无异于在无边黑暗中看到了一盏微弱的灯火。

“我……我还好。”她深吸一口气,强行将泪意逼了回去,声音依旧沙哑,“从上海逃出来的。顾先生,你呢?你怎么也……”

“我们是跟着文化界救亡协会的一部分人员一起撤离的,路上被打散了,就带着这些愿意跟着我的学生和市民一起走。”顾言笙简单解释了一句,目光随即落到她身边紧紧抓着她衣角、怯生生看着他的小石头身上,“这位是?”

“他叫小石头,我在路上……遇到的。”林薇低声道。

顾言笙立刻明白了,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和怜悯,他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温和:“小石头,你好,我叫顾言笙,是林小姐的朋友。别怕,到这里就暂时安全了。”

小石头依旧不说话,只是紧紧地抓住了林薇。

顾言笙站起身,对林薇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过来烤烤火,我们煮了点稀粥,虽然清得能照见人影,但总比没有强。”

他引着林薇和小石头走到篝火旁,立刻有人让出了位置,并盛了两碗几乎看不见米粒的“粥”递给他们。

碗是破口的粗陶碗,粥是冰冷的,但林薇和小石头都如同捧着珍宝,小口小口地,珍惜地喝着那带着一丝暖意的液体。

胃里有了点东西,身体似乎也回暖了一些。林薇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顾言笙和他身边的这些人。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有学生,有职员,也有像顾言笙这样的文化人,虽然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眼神却不像外面那些难民般麻木,大多还带着一种未熄的光亮。

“顾先生,看到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林薇由衷地说。

“我也是。”顾言笙看着她苍白憔悴却依然难掩清丽的面容,心中百感交集。他记得最后一次在上海见到她,还是在沈惊鸿的身边,虽然身处险境,却依旧被保护得很好,光彩照人。而如今……他难以想象,她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是如何带着一个孩子,从那片血肉磨坊里挣扎出来的。

“林小姐,你……”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就你一个人吗?沈先生他……”

林薇握着碗的手微微一紧,指节有些发白。她垂下眼睫,掩住眸底翻涌的情绪,低声道:“我们……失散了。就在撤离上海的那天,人太多,太乱……”

后面的话,她说不下去了。

顾言笙的心沉了一下。他虽然对沈惊鸿的身份和立场有所猜测,甚至因其与林薇的关系而心存一丝若有若无的芥蒂,但此刻,听到他与林薇失散在战火中,生死未卜,也不禁生出一股同情和担忧。

乱世离散,往往是永别。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更加温和:“吉人自有天相,沈先生……他不是寻常人,一定会化险为夷的。你别太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林薇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她知道顾言笙是在安慰她。

“你们这是要去武汉?”她转移了话题。

“是。”顾言笙点头,“武汉现在是战时首都,需要大量的宣传和文化力量来鼓舞士气,唤醒民众。我们打算到了那里,继续办报,发声!”他的语气里,又充满了那种林薇熟悉的热忱与信念。

就在这时,那个戴眼镜的领唱青年走了过来,递给顾言笙半块黑乎乎的杂粮馍,看了看林薇,问道:“言笙,这位是?”

“哦,介绍一下,”顾言笙连忙道,“这位是林薇林小姐,我在上海的朋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见识的女士。林小姐,这位是周明华,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也是我们这支小队伍的‘政委’兼‘歌唱家’。”

周明华推了推眼镜,对林薇友善地点了点头:“林小姐,你好。非常时期,招待不周,见谅。”

“周先生客气了,是我们打扰了才对。”林薇也礼貌地回应。她能感觉到,这个小小的团体,虽然困顿,却有着一种简陋而有效的组织性,这在这个混乱的环境下,是极其难得的。

“林小姐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周明华问道。

“我……也打算去武汉。”林薇看了一眼顾言笙,“或许,到了那里,能打听到更多消息。”她指的是沈惊鸿的消息。

顾言笙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他沉吟了一下,看向林薇和小石头单薄的身影,果断地说:“既然如此,林小姐,如果你不嫌弃,就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虽然走得慢,但互相之间能有个照应。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周明华也点了点头:“是啊,林小姐,一起走安全些。我们虽然没什么能耐,但绝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同伴。”

看着顾言笙真诚的目光,和周明华等人友善的态度,林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独自带着孩子逃亡的艰辛和恐惧,在这一刻似乎被冲淡了不少。

她知道,接受他们的帮助,意味着要融入这个集体,可能会拖慢他们的速度,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但是,拒绝的话,她和小石头可能真的无法活着走到武汉。

生存,压倒了一切。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顾言笙和周明华,最终点了点头,郑重地说:“谢谢!那……就麻烦你们了。”

做出了决定,心头仿佛放下了一块大石。小石头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缓和,靠在林薇身边,慢慢地睡着了。

夜幕再次降临,风雪似乎更大了些。众人在废墟里找了个相对完整的角落,互相依偎着取暖。顾言笙将自己的破棉袄脱下来,非要给林薇和小石头盖上。

“我是男人,扛得住。你带着孩子,不能冻着。”他的语气不容拒绝。

林薇推辞不过,只好接受。棉袄上还带着顾言笙的体温,在这冰窖般的寒夜里,显得格外珍贵。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周围一张张年轻而疲惫的脸庞。周明华又低声唱起了歌,这次是一首舒缓的民谣,歌声在风雪中断断续续,却奇异地抚慰着人们惶惑不安的心。

林薇靠坐在冰冷的墙壁上,怀里搂着小石头,身上盖着顾言笙的棉袄,听着耳边的歌声,望着跳动的火焰,思绪飘得很远。

她想起了和沈惊鸿在沈公馆的那些短暂而平静的日子,想起了他教她认星图时低沉的声音,想起了他在百乐门舞会上维护她时的强势,也想起了最后分别时,他眼中那复杂难言的情绪……

惊鸿,你到底在哪里?你是否也在这片天空下的某个角落,望着同一片风雪?你是否……平安?

她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自己的脖颈。那里空荡荡的,那枚可能蕴含着穿越秘密的凤凰胸针,早已在混乱中不知所踪。如今,她与那个时代的最后一点有形联系,似乎也断了。

现在的她,除了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和一颗顽强求生的心,一无所有。

“中国不会亡……”周明华的歌声还在轻轻回荡。

林薇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冰冷而带着烟尘味的空气。

是的,中国不会亡。

而她林薇,也不会轻易倒下。

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要等到何时才能得到那个人的消息,她都要活下去。带着小石头,活下去。去武汉,去找到新的立足点,去等待,或者……去主动寻找。

夜色深沉,风雪呜咽。但在这一小片废墟的角落里,在那微弱的篝火旁,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绝望的土壤里,悄悄地重新生根发芽。

那是希望。

微弱,却顽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