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成炮灰后我靠烤串称霸古代 > 第225章 新苗迎生长期 协同解新忧

星落谷的清晨,阳光透过魂息防护网,在试验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 距离首批跨域作物播种已过去十天,作物正式进入 “生长期初期”。本源养分区的小麦幼苗已长出两片真叶,淡绿色的叶片上泛着淡淡的本源光泽;星光调控区的水稻终于破土,纤细的秧苗在星光下舒展身姿;魂息防护区的油菜长出了嫩黄色的子叶,叶片边缘萦绕着极淡的魂息雾;生机培育区的蔬菜幼苗则长势喜人,叶片翠绿饱满,紧紧依偎在生机导管旁。四界技术团队与理事会专项小组早早抵达试验田,开启生长期的精细化管理与协同优化工作。

“小光斑,先采集各作物的生长期基础数据!” 灵汐手持升级后的 “多维度生长监测仪”,仪器新增了株高、叶片厚度、光合作用效率等生长期关键指标。数据显示,本源养分区的小麦平均株高已达 8 厘米,但有 15% 的幼苗株高超过 10 厘米,叶片纤细,出现了 “徒长” 迹象。“可能是本源养分供给过量,且星光照射不足导致的!” 灵汐分析道,小光斑立刻叼着检测仪在徒长小麦周围检测,果然发现该区域的本源养分浓度比标准值高 18%,且因周边小麦叶片遮挡,底层幼苗的星光吸收效率仅 65%,远低于正常的 80%。

“技术小组启动‘小麦徒长调控方案’!” 星芽通过理事会通讯器快速协调。玄门团队首先调整本源养分供给,将该区域的养分注入量减少 30%,同时改用 “间歇供给模式”,避免持续高浓度养分刺激生长;天蛊团队则优化星光反射系统,在本源养分区上方加装 “分层反射镜”,将星光精准投射到底层幼苗叶片,提升整体星光吸收效率至 78%;妖域团队还带来了 “矮化生机剂”,按 1:200 的比例稀释后,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徒长小麦的叶片上,既能抑制茎秆过快生长,又能促进叶片增厚。小光斑在旁协助,用翅膀轻轻拨开相互遮挡的小麦叶片,让喷雾更均匀地覆盖,同时每隔 2 小时监测一次株高变化,当发现徒长趋势减缓时,它的翅膀忍不住轻快地颤动起来。

星光调控区的水稻虽顺利破土,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 部分秧苗出现 “叶片发黄” 现象,中央监测屏显示,这些秧苗的星光吸收效率仅 70%,明显低于其他健康秧苗的 85%。“是秧苗的星光适配性存在个体差异!” 点点带着天蛊技术团队,用 “星光适配检测仪” 逐株检测,发现发黄秧苗的叶片星光受体活性较低,无法高效吸收星光能量。“启动‘星光适配增强方案’!” 天蛊团队在该区域的星光反射塔上加装了 “波段调整模块”,将星光波段微调至更适合弱适配秧苗的范围;同时,在秧苗根部埋入 “星光能量缓释颗粒”,颗粒能缓慢释放星光能量,为秧苗提供额外能量补给。小光斑协助分发缓释颗粒,用爪子轻轻将颗粒埋在秧苗根部 5 厘米处,确保与根系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灼伤。

阿澈和绒绒的协调小组则面临 “油菜魂息平衡” 的新挑战。魂息防护区的油菜进入生长期后,对魂息的需求从 “萌发期的低浓度” 转为 “生长期的平衡浓度”—— 部分油菜因魂息浓度过低(75%),叶片出现干尖;另一部分则因浓度过高(95%),叶片过于肥厚,影响光合作用。“协调小组动态调整魂息防护网参数!” 阿澈通过远程系统,将防护网的魂息浓度设定为 “梯度分布”:靠近防护网边缘区域保持 85%,中部区域 80%,远离防护网区域 78%,同时在不同区域加装 “魂息调节珠”,实时微调局部浓度。绒绒带着幽冥弟子,用 “魂息平衡喷雾” 对干尖和肥厚的油菜分别处理:干尖油菜喷洒低浓度魂息液(5%),肥厚油菜喷洒魂息稀释剂(10%)。小光斑帮忙监测调整效果,用检测仪逐株确认油菜叶片状态,当看到干尖逐渐恢复翠绿,肥厚叶片变得舒展时,它兴奋地围着油菜苗转圈。

生机培育区的蔬菜虽整体长势良好,但芽芽在巡查中发现,部分番茄幼苗出现 “叶片卷曲” 现象,且根系生长缓慢,紧紧缠绕在生机导管表面,无法向周围土壤延伸。“是生机力过于集中,导致根系‘趋力性过强’!” 阿苗判断道,妖域团队立刻调整生机导管的释放模式,将 “持续释放” 改为 “扩散释放”,通过导管壁上的微小孔隙,让生机力缓慢扩散到周围土壤,引导根系向四周生长;同时,在导管旁种植 “引导生机藤”,藤苗释放的温和生机力能吸引根系向远处延伸。小光斑协助摆放引导生机藤,用翅膀轻轻按压土壤,让藤苗与导管保持合适距离,确保引导效果。

上午 11 点,理事会专项小组召开 “生长期问题协同会”,通过共生记忆玉连线四界理事代表。灵汐首先汇报生长期初期的问题与应对进展:“小麦徒长已得到初步控制,株高增长速度减缓;水稻星光适配性调整后,发黄秧苗的吸收效率提升至 78%;油菜魂息梯度分布效果显着,叶片异常率从 20% 降至 8%;蔬菜根系引导工作正在推进。” 技术小组还提出了 “跨作物能量协同” 的新设想:“小麦的本源能量、水稻的星光能量、油菜的魂息能量、蔬菜的生机能量,在试验田中央区域存在微弱的相互干扰,建议在各功能区之间种植‘能量缓冲植物’,减少能量交叉影响。”

协调小组立刻响应,快速调配四界特色缓冲植物:玄门提供 “本源草”,能吸收过量本源能量;天蛊带来 “星光苔”,可平衡星光波动;幽冥准备 “魂息蕨”,能调节魂息浓度;妖域则提供 “生机藻”,可稳定生机力扩散。小光斑帮忙搬运缓冲植物幼苗,按技术小组标记的位置,将不同植物分别种在功能区边界,每种完一株,就用检测仪确认周边能量变化,确保缓冲效果符合预期。

宣传小组的工作也同步升级。点点带着影像团队,制作了 “生长期专题日志”,通过延时摄影记录作物从萌发到生长的变化过程,同时采访四界技术人员,解读生长期管理的技术要点;在试验田的 “透明观察廊” 内,新增了 “生长期科普展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参观者介绍跨域作物的生长特性与管理难点;宣传小组还发起了 “我的跨域作物观察日记” 活动,邀请四界民众通过共生记忆玉分享对作物生长的观察与期待,短短半天就收到了 500 多条投稿,其中不乏孩子们用画笔记录的作物生长画面。

午后,试验田迎来一场短暂的阵雨,为生长期的作物带来了天然水分补给,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 雨水导致魂息防护网的局部魂息浓度骤降,油菜叶片上的魂息雾几乎消散;同时,雨水冲刷使部分小麦幼苗的根系裸露,面临倒伏风险。“协调小组启动‘雨后应急方案’!” 阿澈迅速下达指令。幽冥团队第一时间启动魂息防护网的 “快速补能系统”,通过应急能量站向防护网注入储备魂息,半小时内将浓度恢复至标准值;妖域团队则用 “生机固根土” 对裸露根系的小麦进行处理,将特制的湿润土壤轻轻覆盖在根系上,同时用迷你生机藤缠绕茎秆,增强抗倒伏能力。小光斑在雨中穿梭,用翅膀为幼苗遮挡部分雨水,同时协助检测魂息浓度与根系稳固情况,雨水打湿了它的翅膀,却丝毫没有影响它的专注。

傍晚时分,当天的生长期管理与应急处理工作圆满结束。中央监测屏显示:小麦徒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株高增长速度从每天 1.2 厘米降至 0.8 厘米,叶片厚度增加 10%;水稻发黄秧苗的星光吸收效率提升至 82%,叶片逐渐恢复翠绿;油菜叶片异常率降至 5% 以下,光合作用效率提升至 90%;蔬菜根系引导效果初显,已有 30% 的根系开始向周围土壤延伸。技术小组更新了《跨域作物生长期管理手册》,新增了徒长调控、星光适配、魂息平衡等专项方案,为后续管理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理事会专项小组召开晚间线上会议,总结当天的协作经验。灵汐强调:“生长期的问题比萌发期更复杂,且具有突发性,需要技术小组快速诊断、协调小组高效调配、宣传小组及时传递信息,形成‘发现问题 — 协同解决 — 总结优化’的闭环机制。” 各小组代表纷纷表示,将进一步细化分工,加强跨界沟通,确保作物顺利度过生长期。

夜幕降临,试验田的监测系统仍在高效运行,中央监测屏上的作物生长曲线平稳向上;星光反射塔和魂息防护网保持着稳定运行,为夜间生长的作物提供保障;生机导管缓慢释放着生机力,滋养着每一株努力生长的幼苗。小光斑趴在灵汐肩头,目光透过夜色望向试验田,看着那些在月光下静静生长的幼苗,翅膀偶尔轻轻颤动,像是在期待它们早日开花结果。

灵汐知道,生长期的挑战远未结束 —— 未来还会遇到病虫害防治、开花期调控、果实发育管理等更复杂的问题。但看着四界团队日益默契的协作,看着作物在跨域技术的滋养下健康生长,她心中充满信心:只要始终坚持协同创新、精细管理,这些跨域作物终将在星落谷绽放异彩,结出象征四界共生的丰硕果实,为跨域合作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