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了个单,地址是“海埂路13号”,但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平台显示,这一单的打赏高得离谱。
送餐时间定在午夜零点整,误差不能超过一分钟。备注栏用加粗红字写着几条规则:
1. 到达目的地前,无论听到什么,不要回头。
2. 只能按导航规划的路线行驶,严禁绕路或超近道。
3. 见到顾客后,不要直视他的眼睛,递过餐盒,说“您的外卖”即可。
4. 务必在零点十五分前离开配送区域。
我皱了皱眉,这些规则透着一股邪门儿。但看在钱的份上,我还是点了“接单”。
取餐很顺利,是城西那家通宵营业的“老陈记粥铺”。老板娘递给我一个温热的打包袋,表情有些奇怪。“小张,这单……有点远啊,路上小心点。”
我笑了笑,“没事,陈姨,跑完这单我就收工。”
骑上电驴,打开导航,一条我从没见过的偏僻小路被规划出来。四周越来越暗,路灯稀疏,光线昏黄。风刮过树枝,发出呜呜的响声。
开了大概二十分钟,导航突然提示:“您已偏离路线,正在重新规划……”
我心里一紧,我明明一直跟着导航走的!屏幕上的箭头在原地打转,然后指向了旁边一条更黑的小路。那条路像是多年无人行走,路面坑洼不平,长满了荒草。
“什么破导航!”我低声骂了一句,但还是硬着头皮拐了进去。规则第二条说了,不能绕路。
小路两旁的树木越来越高,枝叶纠缠,几乎遮蔽了天空。光线几乎消失,我只能靠电瓶车微弱的大灯照明。空气变得阴冷潮湿。
又开了一段,导航再次提示偏离路线。这次,箭头指向了路边一片浓密的灌木丛。
“搞什么鬼?”我停下车,凑近屏幕。导航清晰地显示,我的目的地,就在这片灌木丛后面。
这不可能。但规则说必须按导航走。我看了看时间,十一点五十分,必须尽快找到地址。
我咬咬牙,推着车,艰难地拨开带刺的灌木枝杈。衣服被划破了几道口子。穿过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却让我倒吸一口冷气。
哪里有什么海埂路13号?眼前是一片废弃多年的烂尾楼群。楼体只有水泥框架,窗户都是黑洞洞的窟窿。死一般的寂静。
导航冰冷的电子音响起:“您已到达目的地附近,目的地在您左侧。”
我扭头看向左侧。那是一栋尤其破败的楼,楼门口歪歪扭扭地挂着一个快掉下来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海埂路13号。字迹斑驳。
冷汗瞬间浸湿了我的后背。这地方太不对劲了。但订单显示已经到达,我不得不下车。
我拎着外卖,深吸一口气,走向那栋楼。楼道里漆黑一片,手电筒的光柱只能照亮脚下的一小片地方。地上满是碎石和垃圾。
根据订单上模糊的楼号单元信息,我找到了应该是“单元门”的地方——一个没有门的洞口。里面是向上的楼梯。
顾客地址写的是:海埂路13号,3单元,顶层。
我打开手机照明,一步步往上走。楼梯是水泥的,没有扶手。我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楼梯井里发出巨大的回音。
走到三楼转角时,我隐约听到楼上传来细微的、像是用指甲刮擦墙壁的声音。嘶啦……嘶啦……
我立刻停下,屏住呼吸。规则一:不要回头。声音持续了几秒,消失了。
是老鼠吗?我安慰自己,继续往上。越往上,光线越暗。
终于到了顶层。这一层只有一户。那是一扇锈迹斑斑、虚掩着的铁皮门,门上没有门牌,只有一个用红色粉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圆圈。
就是这里了。
我站在门前,心脏狂跳。时间刚好是零点整。
我抬起手,犹豫着是敲门还是直接推开。就在这时,门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一条缝。里面漆黑如墨。
一股寒意从门缝里涌出。
“您……您的外卖到了。”我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想起规则三:不要直视顾客的眼睛。
没有回应。门缝又开大了一点,刚好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
里面太黑了,我下意识地想用手机往里照一下,但立刻忍住了。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
里面似乎是一个空荡荡的毛坯房。房间深处,似乎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非常高大。
“您的外卖。”我又说了一遍,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脚尖,慢慢往前走,准备把外卖放在地上就走。
就在我弯腰准备放下袋子的瞬间,眼角的余光瞥见了那个“人影”的脚。
那不是人的脚。那更像是什么东西的爪子,巨大,扭曲,覆盖着暗色的、疙疙瘩瘩的角质,牢牢抓在地上。
我的血一下子凉了!恐惧像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我的心脏。
不能看!快走!
我强忍着尖叫的冲动,把外卖袋轻轻放在地上,用尽全身力气保持声音不颤抖:“放……放这里了。祝您用餐愉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