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代王通将军谢陛下信任!臣与王通将军同乡多年,深知其为人。只要他一息尚存,必血战到底!秦边军将士亦当如此——赳赳老秦,护我家国,宁死不退!”
“赳赳老秦……”始皇帝低声呢喃,眼底泛起波澜,“不错……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此乃我秦人风骨,九死无悔的意志!先辈能够做到,你我为何不能?为何不能!”
朕深感羞愧,万分惭愧。朕竟因尔等言辞,对大秦边军生出一丝疑虑,实在可耻!边军将士赤胆忠心,以血肉之躯戍守国门,宁可战死,绝不退让!
当年,朕命杨翁子赶赴边关,主持防务。他未曾有半分迟疑,难道不知边关局面混乱?那可是中原数十年战乱遗留的烂摊子!杨翁子当时面对的敌军之众,是如今的数十倍!
而你们——这群受边军以命相护才得以安享太平的懦夫,竟敢在背后指手画脚,配吗?
“你们不配!”
始皇帝一声怒喝,满朝文武尽皆伏地,瑟瑟发抖。 之怒,岂容儿戏?
“臣等死罪!”
始皇帝长叹一声,抬头望向殿宇穹顶。
“朕久居深宫,心性竟被磨钝。看来,是时候亲赴天下,一观江山了!”
此言一出,群臣骇然,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读出惊惧。
陛下坐镇咸阳数十载,若贸然离都,恐动摇国本!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请三思啊!”
“天子乃社稷根本,岂能轻易离京?望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以大秦江山为重!”
“陛下若执意离都,国本只怕不稳啊!”
几位宗室老臣立即上前,言辞激烈,甚至有以死相谏之势。他们不知是赤胆忠心,还是愚不可及,竟敢在此时触怒圣颜。
其余文臣武将皆俯首跪伏,不敢抬头。
始皇帝目光微转,看向那些老臣,嘴角微扬。
他缓步上前,亲手将他们一一扶起。
老臣受宠若惊,以为谏言奏效,心中暗喜:纵是 ,亦需屈从于群臣之意!
可惜,他们错估了眼前这位君主。
“诸位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始皇帝重回龙座,昂然端坐。
“朕已决意北巡边关,诸卿有何异议,但说无妨!”
此言一出,已非商议,而是皇命!
方才还面露得色的老臣瞬间憋红脸,立刻跳出来争辩,言辞愈发激烈。
“够了!”
始皇帝厉声打断。
“朕本以为朝堂之上皆是明智之士,不想竟有腐朽之徒!莫非觉得朕缄默不语,便可肆意妄言?”
“来人!剥去他们的官袍,逐出宫门!”
黑甲禁卫顷刻涌入,架起老臣,当众剥去官服,在满朝震撼的目光中,将其拖出大殿!
大殿之上,几位阁老面色惊愕,不曾想区区谏言竟招致天子盛怒。
"忠言逆耳,佞语顺心,还望陛下三思啊!"
"圣心一动,社稷摇摇,主上糊涂啊!"
"天下一统未久,岂容任性妄为,昏聩!"
几位老臣被侍卫挟持,官袍尽除,却仍不住叫嚷。
"哈哈哈!"
"好胆色!"
"多年未见敢当面斥责朕之人,倒是有趣。廷尉,当堂辱骂君王,该当何罪?"
李斯出列答道:"回禀陛下,朝堂之上辱骂君王,若非言官,实属大不敬,此乃无君无父之举。依律轻则割舌,重则腰斩。臣以为,此等犯上忤逆,当处极刑。"
话音未落,朝堂哗然。须知李斯掌刑罚多年,若教他盯上,定是死路一条。这不,张口便是腰斩之刑。
扶稣静立一旁,暗自心惊。这李斯审时度势的本事当真了得,只是不知未来他自家的下场,又会如何?
"奸佞李斯!谄媚之徒!"
"你必不得善终!"
"九泉之下,且看你如何下场!"
李斯拱手笑道:"诸位何须动怒?陛下垂询,臣不过据实以告罢了。"心中却道:这些老顽固,竟在圣怒之时触怒龙颜,莫不是忘了当年长安君之乱时,陛下手段何等凌厉。这些年战争频繁,陛下广开言路,他们便真当君王不会 了?
"肃静!"
"念尔等多年劳苦,死罪可免。朕此去北疆,便是要亲眼看看边关百姓的疾苦。尔等既可空谈,不若亲身体验。传旨:割舌充军,举家流放,让他们也尝尝边塞之苦!"
圣旨既下,这些人才真正慌了神。自己受罚无妨,却要连累家小。
"陛下开恩!"
"臣知错了!"
可惜为时已晚。禁卫押解着痛哭流涕的大臣们退出大殿,不久便传来凄厉的哀嚎。
禁卫统领入内复命:"禀陛下,刑罚已毕。"
"着廷尉府查抄家产。"
"臣遵旨。"
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皇帝沉声道:"众卿可还有异议?"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应道。
朝堂之上,群臣纷纷附和:"陛下亲临边关,定能鼓舞军民士气,震慑匈奴,令胡人闻风丧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