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6章 最后的晚餐 - 会昌五年的终极清算

会昌五年(845年)的春天,是在一种近乎凝固的恐惧和诡异的寂静中到来的。持续数年的风暴,已然摧毁了帝国佛教体系的枝叶与毛细血管——那些遍布乡野的兰若、佛堂,以及无数如玄净的师兄慧明那般被认定“有瑕”的僧尼。如今,这柄高悬已久的利剑,终于要斩向主干,劈向那些曾经金碧辉煌、声名显赫的敕建大寺。

最后的审判,降临了。

朝廷的意志,化身为一位位身着深绿色官袍、手持尚书省牒文的“勘检使”。他们多是来自御史台或户部的干练官员,表情冷峻,眼神锐利,如同精准的尺规,被派往全国各地那些尚未被拆毁的、规模宏大的寺院。他们的任务明确而彻底:在最终毁灭之前,完成对这些庞大帝国“毒瘤”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清点与核算。一切资产,皆需登记造册,为即将充入国库做准备。

东都洛阳,这座帝国曾经的繁华心脏,此刻也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城南的奉国寺,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殿宇巍峨、敕额高悬的巨刹,迎来了它的勘检使——一位姓王的御史。王御史面无表情,在地方官员和军士的簇拥下,迈入了奉国寺高大的山门。他的身后,跟着数十名抱着账册、算盘的书吏和差役。

奉国寺的方丈,慧明大师(与西明寺的慧明非一人),是一位年近八旬、德高望重的老僧。他早已从各种渠道得知了消息,此刻,他身着最庄重的金线袈裟,率领寺中所有僧众,静静地站立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没有愤怒,没有哀求,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平静。他深知,末法时代,已然真切地降临。任何挣扎,在帝国的国家意志面前,都是徒劳。

“奉旨勘检。贵寺所有僧尼、奴婢、田产、房舍、法器、财物,乃至一应器具,皆需一一登记,不得有任何隐瞒遗漏。”王御史的声音平淡无波,仿佛在宣读一份与己无关的公文。他展开长长的清单卷轴,书吏们迅速摊开纸墨,准备记录。

清算,开始了。

这个过程,高效、冷酷,且充满了屈辱性。

僧尼们被逐一唱名,核对度牒,记录年龄、籍贯、出家年限。他们不再是修行者,而是即将被还俗、纳入国家户籍的“两税户”资源。

寺中负责洒扫、炊爨、种田的“净人”(寺院奴隶)也被驱赶过来,他们大多面带惶恐,不知自己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他们被视为财产,被清点、登记,等待着被“解放”并重新分配。

巨大的仓库被打开,里面堆积如山的粮食、绢帛、铜钱被逐一丈量、称重、计价。书吏的算盘噼啪作响,记录着惊人的数字。

一箱箱的地契、房契、放贷的契约被搬出,那是寺院数百年积累下的庞大田产和产业的证明,如今全部被查封、登记,即将收归国有。

然而,最令人心碎的场面,发生在供奉着佛像的各大殿宇。

差役们举着火把,涌入昏暗的大殿。火光跳跃,映照着一尊尊或慈悲、或庄严、或威严的佛像。王御史指挥着书吏,如同清点货物一般,记录着它们的材质、尺寸、重量。

“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一尊,高丈二,重约……”

“银铸菩萨立像一尊,高七尺,重……”

“檀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一尊,镶嵌宝石若干……”

“丝织绣画佛像一堂……”

“金铜钟一口,重……”

“玉磬一套……”

冰冷的数字,取代了往日的虔诚颂赞。巨大的佛像沉默地俯视着这一切,它们的金身将在不久之后被熔化为金锭银锭,它们的铜躯将被铸成铜钱,它们的铁骨将被打造成农具。艺术、信仰、数百年的工匠心血,在帝国的财富账簿上,被简化为一个个冰冷的重量和估值。

慧明大师全程闭目合十,默默诵经,身体却微微颤抖。每报出一个名字,每记录一个数字,都仿佛是在他心头割下一刀。这是他守护了一生的信仰殿堂,如今却像一间即将破产倒闭的巨贾库房,被彻底抄检。

勘检持续了数日。整个奉国寺,从庄严肃穆的宗教圣地,变成了一个喧嚣而压抑的露天账房。僧人们被限制活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熟悉的一切,被贴上标签,等待毁灭。

最后一天傍晚,勘检似乎接近尾声。王御史带着书吏,在做最后的核对。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空旷的大雄宝殿内,照亮了尘埃,也照亮了佛祖那依旧慈悲却即将不存的容颜。

一直沉默的慧明大师,忽然睁开了眼睛,走向王御史。他的声音沙哑而平静:“御史公,诸事将毕。老衲有一不情之请。”

王御史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讲。”

“寺可拆,像可熔,僧可散。然佛法在心,非外力可尽灭。”老法师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恳请御史公允准,容我寺僧众,于此殿之内,举行最后一次晚课,诵经一回,以别我佛,亦别我等修行之身。此后,各安天命,再无怨言。”

王御史凝视着这位老僧,沉默了片刻。或许是出于一丝残存的人性,或许是觉得此事无伤大雅,甚至可能只是为了更快地完成这令人不适的差事,他最终缓缓点了点头:“准。速速行事,不得延误。”

消息传开,所有僧侣,无论老少,迅速而安静地聚集到大雄宝殿。没有钟鼓,没有引磬。众人依序排班,面向那尊即将被熔化的巨大鎏金佛像,徐徐跪下。

慧明大师站在最前方,深深吸了一口气,用苍老而洪亮的声音,领诵起《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数百个声音同时响起,低沉、庄重,却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力量。经声在大殿中回荡,与殿外守候的差役们不耐烦的踱步声形成了诡异的对比。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晚课。这是一场葬礼,为他们毕生的信仰,为他们即将消失的家园,也为他们自己作为僧人的身份,举行最后的告别。

玄净也在人群中。他从长安西明寺被临时派遣到洛阳协助经卷整理,却不幸赶上了这场终极清算。他跪在人群里,跟着诵经,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想起庆阳节上的紫衣之辱,想起慧明师兄被拖走时的哭喊,想起长安街头血腥的屠杀,想起终南山谷那座被毁的小兰若……一幕幕惨状,与眼前这庄严肃穆却又绝望无比的场景交织在一起。他知道,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僧人们诵经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定,仿佛要将所有的悲愤、所有的眷恋、所有的不甘,都灌注到这最后的佛号之中。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经声悠扬,穿透殿宇,飘向洛城的黄昏天空。许多差役也不自觉地停止了骚动,默默地听着,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王御史站在殿门外,背对着里面,负手望着天际最后的晚霞,一动不动。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最后一段经文诵毕,慧明大师带领众僧,向佛像行了最后三拜。起身后,他缓缓转过身,面对众僧,声音疲惫却清晰:“诸弟子,缘尽于此。各自珍重,莫失善念。红尘亦是道场,好自为之。”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率先向殿外走去,步伐蹒跚却异常决绝。僧众们默默跟上,许多人已是泪流满面。

玄净走出大殿,回头望去。夕阳恰好完全沉入地平线,最后一道余晖掠过佛像低垂的眼眸,那目光仿佛充满了无尽的悲悯,注视着这群被命运驱散的弟子,也注视着这个即将陷入更深沉寂的帝国。

最后的晚餐结束了。盛宴的主人,是冷酷的帝国机器。而他们这些曾经的参与者,即将被抛入命运的洪流,不知所终。奉国寺的灯火,一盏接一盏地熄灭,等待着明日到来的最终拆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