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2章 万民叩首 恩泽苍生

中国古代奇闻录 第12章 万民叩首 恩泽苍生

作者:仁德之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9:24:30

旭日初升,金辉洒满杨家沟。青云子方才做完晨课,便听门外人声鼎沸。推门一看,不由得怔在原地——但见院外黑压压跪满了村民,一直延伸到村道尽头,少说也有二三百人。

为首的李老四携女儿杏儿跪在最前,见青云子出来,立即叩首高呼:谢道长救命之恩!身后众人随之叩拜,呼声震天:谢道长救命之恩!

这场景着实震撼。但见男女老幼皆伏于地,许多人手中捧着香烛供品:有用红布盖着的猪头,有竹篮盛着的时鲜果品,有一坛坛自酿米酒,更有人捧着亲手缝制的道袍鞋袜。供品之丰富,礼节之隆重,堪比年节祭祖。

青云子急忙上前搀扶:诸位乡亲快快请起!贫道何德何能,受此大礼!

李老四却不肯起,泪流满面道:道长有所不知,昨夜关帝显圣,不仅救了小女,全村人都得了恩泽!王老汉多年的腿疾好了,张寡妇家枯井涌泉,连李秀才久治不愈的咳疾都大见好转!这都是托道长的福啊!

众人纷纷附和,诉说自家得到的恩惠。原来昨夜关帝神光普照,竟让全村人都沾了光,种种奇迹不一而足。

青云子心中明了:这是关帝神力余波所致。神恩如雨,润泽万物,本不稀奇。但他更知此事若处理不当,恐生弊端。

他整肃衣冠,向众人朗声道:诸位乡亲误会了!昨夜显圣诛邪的乃是关圣帝君,贫道不过是个叩请神恩的凡夫。诸位要谢,当谢帝君神恩才是!

说着侧身让开,指向南方常平里方向:关帝祖庙就在常平里,诸位若真心感恩,不妨去祖庙焚香叩谢。至于这些供品...他看向琳琅满目的礼物,若是献给贫道,便是错了对象;若是请贫道转献帝君,贫道愿代为效劳。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众人纷纷称是。于是青云子在院中设下香案,将关帝神像请出供奉。村民们依次上前焚香叩拜,将供品献于神像前。

青云子在一旁细心观察,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朴实的村民或许不懂高深教义,但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恩:

王老汉献上一双亲手编的草鞋,口中念叨:帝爷公走路辛苦,草鞋虽糙,却是我老汉一片心... 张寡妇供上一篮鸡蛋,低声祝祷:求帝爷公保佑我儿平安归来... 李秀才奉上新抄的《春秋》,虔诚叩拜:学生愿效仿帝君忠义,光耀门楣...

每一份供品都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猪头三牲代表最隆重的敬意,时果鲜蔬象征生生不息,米酒清茶寓意洁净虔诚,鞋袜衣冠表示贴身侍奉。这正是中国民间人神契约最生动的体现——以物质供奉换取神灵庇佑,以虔诚心意沟通天地神明。

更让青云子动容的是村民们的许愿方式。他们并不简单索取,而是先陈述自己将如何行善积德:若帝爷公保佑我儿高中,我愿捐资修桥铺路若小儿病愈,我愿吃斋三月若生意兴隆,我愿周济乡邻...

这种以善换善的许愿机制,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伦理观:神明赐福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人以善行相报。这种互动关系,既不同于纯粹的功利交换,也不同于单向的神灵赐予,而是一种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双向契约。

待众人祭祀完毕,青云子将供品分作三份:一份让人送往常平里关帝祖庙,作为正式供奉;一份散给村中孤寡贫苦,代帝君布施恩泽;只留最少一份自用,且多是香烛之类修行之物。

李老四见状不解:道长为何不留些好的?这些酒肉果品,也是大家心意。

青云子正色道:贫道修行之人,衣食简朴足矣。况且这些供品是献给帝君的,若贫道私受,岂不成了借神敛财?此等事断不可为。

众人闻言更加敬重。有几个富户还想捐赠银钱修建道观,也被青云子婉拒:若有余力,不如修缮村学,让孩童读书明理。帝君最重文教,见此必然欣慰。

这时,村中长者提议要在村口立碑记事,将昨日神迹刻碑流传。青云子沉吟片刻,道:立碑可以,但需写明三点:一记妖物为害之事,以为警示;二记关帝显圣之恩,以彰神德;三记村民虔诚之感,以明因果。至于贫道...他微微一笑,便不必提了。

这怎么行!众人纷纷反对,道长是主要功臣,岂能不提?

青云子摇头:《道德经》云:功成弗居,是以不去。贫道若贪天之功,必损道基。况且...他望向远方,昨日之战,让贫道深感修行不足。若非帝君显圣,后果不堪设想。这些虚名,不如化作精进修行的动力。

这番话出自肺腑,众人无不感动。李老四忽然道:道长既不受礼,我等便发愿行善!我李老四在此立誓:今后每月初一十五,必去关帝庙洒扫上香;每年捐资助村中学童读书;若遇困苦之人,必尽力相助!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效仿。有愿捐资修路的,有愿照顾孤老的,有愿戒赌戒酒的...一时间,许愿之声此起彼伏,竟成一场自发的大愿会。

青云子欣慰点头:善哉!帝君闻此,必感欣慰。须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才是对神恩最好的回报。

他趁机为众人讲解道教修行者的伦理观:修行之人,当明推功揽过之理。有功归于天,有过归于己;有福与众享,有难独自当。如此方能心境澄明,道业精进。

又举例说明:譬如昨日之事,若贫道居功自傲,今日受尔等跪拜,明日必生骄躁之心。骄躁一生,道心即损,他日再遇妖魔,恐难请动神恩。此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众人听得入神,许多原本来看热闹的,也不禁肃然起敬。原来这道士不只是法术高强,更明白这般做人道理。

日头渐高,村民们方才陆续散去。临走时,个个面带喜色,仿佛不是来送礼的,而是得了什么宝贝。有几个孩童围着青云子不肯走,非要学神仙法术。

青云子抚着孩童的头,温言道:法术易学,道心难修。你等若要学,不如先学关帝爷的忠义精神。在家孝顺父母,在校敬重师长,待人真诚守信——这些才是真本事。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头。他们的父母却如醍醐灌顶,连连道谢:道长说的是!做人比做法术重要!

待众人散尽,青云子独坐院中,望着堆积如山的供品,不禁陷入沉思。

今日之事,让他对民间信仰有了更深理解。百姓们或许不懂高深教义,但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善有善报的因果观。这种基于道德交换的人神契约,实际上起到了教化人心、规范行为的作用。

而作为修行者,更要明白推功于天的道理。这不是虚伪的谦逊,而是对宇宙规律的深刻认知:个人之力终归有限,唯有顺应天道,方能成就大事。就像昨日之战,若非关帝显圣,单凭自己绝难成功。

功成弗居,是以不去...他喃喃重复着这句话,心中愈发明澈。真正的修行,不在法术高低,而在心境修为。能看破名利,方能得大自在;能推功于天,方能与道合真。

夕阳西下,他将剩余供品分送邻里,只留三炷清香,在关帝像前虔诚叩拜:弟子青云,愿终身奉道,弘扬忠义,不敢有违今日之言...

叩拜毕,但觉心境空明,道心更加坚定。他知道,经此一事,不仅村民们得了教化,自己的修行也迈进了一大步。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次第亮起。青云子静坐院中,忽有所感:但见丝丝缕缕的金色愿力自各家各户升起,向着常平里方向飘去——那是村民们虔诚的感恩之心,正在充实着关帝的神力。

人神交感,莫过如是。青云子微微一笑,闭目入定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