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53章 新菜研发:极冷盘初成,试味调口感

李明远把博物院带回来的灵感摊在操作台上,再一次制做这道菜,以让其定型:

橙红胡萝卜泥、乳白山药泥、0.06毫米姜丝、两粒黑枸杞,外加一瓶还在回温的桂花蜜。

他深吸一口气,这个“太极双味冷盘”,从造型到味型,都必须对得起那幅千年古图。

第一步,定型。

胡萝卜泥加入少量藕粉,比例100∶3,用便携搅拌器打30秒,黏稠度从2800 mpa?s升到3200 mpa?s,能立住刀背;山药泥加0.2 %琼脂液,隔水加热至85c,再冷却到45c,黏稠度升至3500 mpa?s,像给乳白注入一根隐形骨架。

他把两泥分别装入裱花袋,袋口剪成8毫米直径,在18厘米白瓷盘上,用“回字形”挤出两条鱼:阳鱼头向右,尾向左;阴鱼头向左,尾向右,交界留5毫米缝隙,像给黑白之间留一道呼吸。

第一次挤出,阳鱼尾部塌陷,阴鱼头部歪斜,交界宽窄不一,像被水浸湿的剪纸。

陈静雅站在旁边,用手机放大拍摄,眉头微蹙:“交界不直,像被风刮过。”

她提议:用0.06毫米姜丝当“标尺”,先摆一条直线,再沿姜丝挤泥,既分割又连接,像给古图按下修正键。李明远照做,把姜丝铺在交界,二次挤出,两条鱼边缘瞬间笔直,像被刀切过。

第二步,定色。

胡萝卜泥本身橙红值a* 32,低于太极图标准a* 35,他加0.1 %红甜菜粉,打10秒,橙红瞬间提亮,像给夕阳加一层滤镜;山药泥乳白值L* 82,低于标准L* 85,他加0.05 %二氧化钛,打5秒,乳白瞬间提亮,像给月光加一层霜。两泥对比,黑白分明,却不过分刺眼,像给古图按下校准键。

第三步,定眼。

阳鱼眼,用两粒黑枸杞,直径6毫米,黑度L* 20,像给橙红点一枚黑洞;阴鱼眼,用两粒桂花蜜渍枸杞,直径5毫米,金黄值b* 45,像给乳白点一枚金星。蜜渍枸杞需先晾干,再蘸0.1 %琼脂液,防止渗液,像给眼睛装上保护膜。

第四步,定味。

初版味道,胡萝卜泥只有甘甜,山药泥只有甘润,层次单一,像听一首歌只有主旋律。陈静雅提议:阳鱼加少量白醋,提酸,代表“阳中有阴”;阴鱼加少量桂花蜜,增香,代表“阴中有阳”;交界姜丝,用0.1 %盐 0.1 %柠檬汁浸泡,提辛,代表“分割又连接”。她用量杯精准添加:白醋0.3 %,桂花蜜0.5 %,盐0.1 %,柠檬汁0.1 %,像给味道按下和弦键。

第五步,定口感。

初版口感,胡萝卜泥略粗糙,山药泥过于滑腻,像听一首歌只有高音和低音,缺少中音。

李明远加少量藕粉到胡萝卜泥,增稠也增滑;加少量奶油到山药泥,增润也增香;比例均控制在0.5 %,像给口感按下均衡键。他用便携质构仪检测:胡萝卜泥,顺滑度提升18 %;山药泥,细腻度提升15 %,均符合“泥而不糙”标准。

第六步,定造型。

他把裱花袋换成2毫米口,沿姜丝边缘,再挤一层薄泥,厚度1毫米,像给交界按下“收边”键;再用0.08毫米刀工,切出0.5厘米长的姜丝,摆在鱼头、鱼尾,像给古图按下“细节”键。最后,用0.1 %琼脂液,轻轻刷在鱼身表面,形成透明薄膜,防止水分蒸发,像给造型按下“保鲜”键。

第七步,试味。

他再次请来王建业、老厨师、年轻厨师、服务员、保洁阿姨品尝,像给古图按下“确定”键。王建业尝了一口,眉头由紧到松:“有胡萝卜的甘,有山药的润,有姜丝的辛,层次清晰,是豫菜的味道。”

老厨师尝了一口,眼睛一亮:“造型酷,像给太极图吃了,拍照一定出片!”

年轻厨师尝了一口,嘴角上扬:“甜度适中,酸度清新,我可以推荐给00后!”

保洁阿姨尝了一口,笑:“我能吃两盘!”像给深夜按下“掌声”键。

第八步,定名。

陈静雅提议:“太极双味冷盘”,既点明造型,又点明味型;副标题:“豫菜中和”,既点明文化,又点明创新。

她把名字写进海报,用0.08毫米刀工刻出“太极”二字,像给古图按下“标题”键。

第九步,定标准。

他把制作过程写成《太极双味冷盘标准作业表》:胡萝卜泥配比、山药泥配比、交界处理、定色定味、定造型,全部量化,误差±0.1克,像给创新按下“标准化”键。表格末行,他用红色加粗:核心技艺,寸步不让;非核心变量,灵活调整,像给未来按下“复制”键。

第十步,定照。

凌晨四点,他把成品端上露台,对着夜色拍照:18厘米白瓷盘,黑白分明,交界笔直,鱼眼晶亮,像给深夜按下“完成”键。他把照片发进团队群,配文:“从太极图,到太极盘;从0.08毫米,到0.08毫米——创新,回家。”照片一出,群里的“0”和“1”瞬间跳动,点赞、表情、语音,像给深夜按下“烟花”键。

李明远站在露台上,对着晨光轻声说:“回家,从‘中和’开始;创新,从‘本身’长出来。”像给未来点第一盏灯。

此刻,那梦有了名字——太极双味冷盘。它将从中原暨彭祖美食节的舞台出发,从0.08毫米的刀工出发,从“中和”的哲学出发,飘向更远的味蕾,也飘向更久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