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52章 静雅启发:从太极图获灵感,创新菜造型

深夜11点,郑州二七塔旁“明远楼”的灯终于暗下。

后厨的炉火熄了,排风扇还在嗡嗡作响,像一头疲惫的老牛,拖着最后一丝热气。

李明远坐在露台台阶上,右腕缠着冰袋,冰水滴在水泥地,瞬间被暑气蒸干。他面前摆着一排失败样品:麻辣扒广肚、快餐燕菜、水煮鲤鱼……红油凝成一层硬壳,像给创新盖上的“封条”。他盯着它们,眼神空洞,像看一群走丢的孩子——想喊,却喊不出名字。

陈静雅悄悄走来,把一罐冰可乐贴在他后颈,冰凉触感让他猛地回神。

“别硬撑,”她声音轻,却带着笑意,“我带你去个地方,让古人给你点灵感。”她晃了晃手机,屏幕上是河南博物院的夜景——太极图展厅,24小时开放,灯光如月。

李明远犹豫半秒,还是点头——右腕的疼痛告诉他:再硬撑,只会更糟。

午夜十二点,两人踏进博物院。

空调冷气扑面而来,像给暑气按下暂停键。

太极图展厅在中央,圆形穹顶,直径18米,地面用黑白石板拼出巨型阴阳鱼,每条鱼直径9米,鱼头、鱼尾、鱼眼,精确到毫米。

灯光从穹顶洒下,2700K暖光,像给古图镀上一层金膜。陈静雅站在阳鱼鱼头,张开双臂,像给巨型图案一个拥抱:“看,这就是‘中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对立又统一,豫菜不也是这样?”她声音不高,却在穹顶下回荡,像给历史按下了播放键。

李明远仰头,看光线在石板上流动,黑白交界处,像有一条看不见的河,把对立面悄悄融合。

他忽然想起,豫菜也说“中和”——酸甜苦咸鲜,五味调和;君臣佐使,礼仪调和;慢火与快炒,时间调和;传统与现代,人心调和。

他脑海里闪过一道光:如果把太极图做成一道冷盘,用两种食材代表阴阳鱼,既守古法,又应市场,是不是就能走出创新迷宫?

他蹲下身,手指沿着石板缝隙滑动,黑与白的交界,像一条0.08毫米的刀工线,精确到肉眼难辨。

他喃喃:“阳鱼,可以用胡萝卜泥,甘甜,带土生金;阴鱼,用山药泥,甘润,带土藏精;交界处,用极细的姜丝,既分割又连接,像刀工,也像火候。”声音不高,却像给古图按下了保存键。

陈静雅眼睛一亮,从背包里掏出ipad,打开绘图软件,把太极图拍照导入,用指尖勾勒:

阳鱼,橙红,甘中带酸;阴鱼,乳白,甘中带润;鱼眼,用两粒黑枸杞,黑而亮,像给阴阳点上“灵魂”;交界,用0.08毫米姜丝,既分割又连接,像给古图按下了刀工键。她边画边解释:“胡萝卜泥,加少量醋,提酸,代表‘阳中有阴’;山药泥,加桂花蜜,增香,代表‘阴中有阳’;整体甜度控制在12 %,酸度0.3 %,符合豫菜‘甘而不浓,酸而不峭’。”她声音轻快,却带着数据人的精确,像给古图按下了量化键。

李明远看着屏幕,脑海里的光越来越亮:胡萝卜泥,可以用“铁棍山药”产地附近的胡萝卜,甘甜带土生香;山药泥,用温县铁棍山药,粉性足,入口即化;交界姜丝,可以用焦作怀姜,辛辣中带甜,既分割又连接,像给味道按下了过渡键。

他右腕不再疼痛,像被古图治愈,像给创新按下了重启键。

凌晨两点,两人回到“明远楼”后厨。

炉火重新点燃,像给深夜按下了启动键。李明远把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上笼蒸15分钟,取出压泥,加少量白醋、微量盐,调成橙红色,甘中带酸;山药去皮,切段,蒸20分钟,压泥,加桂花蜜、微量柠檬汁,调成乳白色,甘中带润。

他用便携质构仪检测:胡萝卜泥,黏稠度2800mpa?s;山药泥,黏稠度3200mpa?s,均符合“泥而不稀”标准。

他再把两泥分别装入裱花袋,在白色瓷盘上,用裱花嘴挤出两条鱼:阳鱼,头向右,尾向左;阴鱼,头向左,尾向右;交界处,用0.08毫米姜丝,一根根摆放,像给古图按下了刀工键。

第一次成型,阳鱼边缘模糊,阴鱼头部塌陷,交界姜丝过粗,像被水浸湿的剪纸。

他皱眉,像给失败盖上了“重做”章。陈静雅提议:胡萝卜泥加少量藕粉,增稠;山药泥加少量琼脂,定型;交界姜丝,用刨刀刨成0.06毫米细丝,既分割又连接,像给古图按下了修正键。

第二次成型,两条鱼边缘清晰,头部挺拔,交界细腻,像被阳光晒干的剪纸。

他用便携色差计检测:阳鱼,橙红值a* 35;阴鱼,乳白值L* 85;交界,姜丝直径0.06毫米,误差±0.01毫米,均符合“太极图”标准。他笑了,像给创新盖上了“合格”章。

试吃环节,他请来王建业、老厨师、年轻厨师、服务员,像给古图按下了民意键。

老厨师尝了一口,眉头由紧到松:“有胡萝卜的甘,有山药的润,有姜丝的辛,层次清晰,是豫菜的味道。”

年轻厨师尝了一口,眼睛一亮:“造型酷,像给太极图吃了,拍照一定出片!”

服务员尝了一口,嘴角上扬:“甜度适中,酸度清新,我可以推荐给00后!”

王建业尝了一口,沉默3秒,点头:“有锅气,有厚度,有‘中和’味。”

他看向李明远,目光像给徒弟盖上了“合格”章,“这就是从豫菜本身长出来的创新。”

凌晨四点,最后一份“太极双味冷盘”成型:直径18厘米,与太极图展厅一致;阳鱼,橙红,甘中带酸;阴鱼,乳白,甘中带润;鱼眼,两粒黑枸杞,黑而亮;交界,0.08毫米姜丝,既分割又连接,像给古图按下了完成键。他用手机拍照,发进团队群,配文:“从太极图,到太极盘;从0.08毫米,到0.08毫米——创新,回家。”

照片一出,群里的“0”和“1”瞬间跳动,点赞、表情、语音,像给深夜按下了烟花键。

凌晨五点,陈静雅把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在博物院看太极图,在厨房做太极盘;从古人‘中和’,到今人‘中和’——创新,不是剪掉,是展开。”

照片末尾,是李明远的一句话:“回家,从‘中和’开始。”

发出去不到10分钟,点赞破百,评论飞过:“豫菜太极盘,太酷了!”“0.08毫米刀工,太极交界,绝了!”“期待美食节!”像给深夜按下了烟花键。

凌晨六点,二七塔钟声敲响,像给深夜按下了终止键。

李明远站在露台,看城市灯火连成一条光带,像给未来点上一盏灯。他右腕不再疼痛,左眼不再微跳,心里那团湿棉花,被火光烤干,变成轻盈的棉絮,随风飘起。

他对着晨光轻声说:“回家,从‘中和’开始;创新,从‘本身’长出来。”像给未来点第一盏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