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97章 盛大豫菜宴:展经典创新,享全球宾朋

十月第三天的傍晚,郑州如意湖被秋风熨成一面铜镜。

湖岸300张圆桌呈“鼎”字排开,直径1.2公里的环状水域就是天然护城河。穹顶舞台由360°可升降LEd地屏组成,像一枚倒扣的“豆”,此刻正播放最后一缕夕阳——金黄、橘红、绛紫层层晕染,与真实的暮色无缝衔接。

18:58,三声编钟后,灯光瞬间收拢,所有桌面亮起“河图洛书”纹路,暗合豫菜“五味调和”的底味。

嘉宾凭“鼎卡”入席——芯片植入的筷架会自动识别身份,桌面投影随之切换语言: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七种文字像七瓣蒜,一拍即碎,香得毫无国界。

历史篇:舌尖上的考古

19:00,第一盏“牡丹燕菜”登场。

传菜机器人“小鼎”头顶银盘,盘中央是一朵直径28厘米的“牡丹”——白萝卜用豫西旱刀削成8192根细丝,冷水浸泡三小时,根根挺拔;再用鸡清汤“冲”三次,汤清而丝不糊。花蕊是金华火腿、黑松露、蟹黄按1:1:1调和,蒸3秒定型。

桌面投影同步“开花”——花瓣一层层舒展,最终拼出武则天登基的剪影。

讲解员AI“小豫”用河南话 字幕播报:“公元690年,神都洛阳,女皇以燕菜赐宴群臣,喻意‘萝卜也能登大雅之堂’,从此豫菜有了‘粗料细作’的dNA。”

德国米其林三星厨师奥托?克莱默用镊子夹起一撮,放入口中,眉毛像被挑高的蒸笼盖:“上帝!这分明是松露的狂野与萝卜的谦逊在跳探戈。”

紧接着,“糖醋黄河鲤鱼”乘一叶“木舟”破浪而来。

鱼选自黄河孟津段,重1.1公斤,背鳍像刀,尾柄如弓。大师王建业亲自站台:

“唐《烧尾宴》有‘乳酿鱼’,宋《东京梦华录》记‘醋鱼’,今天我们把糖醋汁做成‘三起三落’——180c炸鱼、220c锁边、120c收汁,酸、甜、咸、香在0.3秒间完成量子纠缠。”

鱼身被服务员轻敲三下,竟“跃”起10厘米,鳞甲片片张开,像要游回黄河。

投影随即打出壶口瀑布慢镜头,浪头与鱼身同框,嘉宾集体鼓掌。法国美食记者塞琳娜边拍边感叹:“原来‘跃龙门’不是传说,是豫菜人的日常。”

创新篇:分子与水墨

20:10,灯光由金转蓝,湖面升起干冰,正式进入“创新篇”。

第一道菜“太极冷盘”由李明远团队呈现。

直径60厘米的磁悬浮圆盘缓缓升空,盘面黑白双鱼用墨鱼汁与山药茸塑成,鱼眼是两枚“跳跳糖”大小的分子胶囊——咬破后,左腮是伏牛山蓝莓醋,右腮是淮阳黄花菜酱,酸甜对冲,像给味蕾做cpR。

投影打出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却将青绿山水替换成食材色谱:山药白、蓝莓蓝、黄花菜黄、黄河红。

韩国吃播博主“泡菜欧巴”直播时忘了关美颜,脸被投影映成半蓝半白,粉丝刷屏:“真人版太极面膜!”

紧随其后,“清明上河图”拼盘用3d食品打印技术,把虹桥、骆驼、漕船、酒旗、仕女、贩夫走卒,全部做成可食用微缩模型:

虹桥——黑麦 竹炭粉,承重2公斤;

骆驼——五香牛肉干,驼峰里灌的是开封府状元红;

酒旗——糯米纸,蘸了信阳毛尖茶汤,入口即化。

讲解AI“小豫”切换rap模式:“虹桥是碳水,骆驼是蛋白,酒旗是多酚抗氧化,一张图提供三大宏量,宋代Gdp原来靠营养金字塔!”

全场大笑,墨西哥主厨卡洛斯拿镊子夹起一只“骆驼”,对着手机镜头配音:“你好,我是来自1000年前的蛋白质,现在要去21世纪的胃里旅行。”

未来篇:太空与少年

21:00,星空灯亮起,地屏变成银河,晚宴进入“未来篇”。

第一道菜“彭祖养生羹”被装进“太空舱”——透明钛合金罐,外壁用液氮冷却,内壁保持65c。服务员轻按按钮,罐顶“嘭”一声弹开,却不见热气,只见一朵“云”缓缓升起——由藜麦、铁棍山药、宁夏枸杞、云台冰菊打成纳米级微粒,经超声波震荡悬浮,像给每位嘉宾私人订制一片“中原晚霞”。

中国首位航天员陈全意外现身,通过全息投影从“天宫”发来祝贺:

“我在太空喝的第一口中式流食就是豫菜团队研发的‘太空胡辣汤’,今天这朵云,让地球和宇宙共享同一位厨师。”

第二道菜“杂粮豫味酥”更“离谱”——外观是一枚火箭模型,箭体用红薯、紫米、燕麦、荞麦、青稞五种杂粮3d打印,箭头是低糖黑巧克力。

服务员倒数“3、2、1”,火箭底部“点火”——其实是薄荷醇与跳跳糖反应,产生“嘶嘶”推力,箭体缓缓升空30厘米后,自动分离成五段,落入五个小碟,对应五种蘸酱:

中原剁椒、南阳黄酱、王守义十三香、西峡猕猴桃、洛阳牡丹蜂蜜。

嘉宾可以选择“助推器”与“箭体”自由组合,像在玩一场可食用的“航天乐高”。

九岁的加拿大华裔小男孩tim踮起脚,把燕麦段蘸上蜂蜜,一口下去,眼睛瞪成铜铃:“mom!I just ate a rocket,and it tastes like grandma’s hometown!”

文化彩蛋:钧台之享

21:30,压轴大戏“钧台之享”复刻菜亮相。

《左传》记载:夏启大宴诸侯于钧台,设“九鼎八簋”,奠定“宴以定邦”的中华礼制。豫菜团队用一年考据,以食材还原“九鼎”——

鼎一:青州盐焗海鲈——喻“海晏河清”;

鼎二:徐州五谷豕肩——喻“五谷丰登”;

鼎三:豫州黄河鲤——喻“鱼跃龙门”;

……

鼎九:雍州冰川羊——喻“雪域献瑞”。

八簋则对应“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其中“肝膋”需用狗肝网油包烤,团队以鸭肝 嵩山黑猪网油替代,既合古礼,又符现代伦理。

菜品上桌前,300名服务员同时行“周礼”——左手横胸,右手覆鼎,高声唱和:

“九鼎既成,四方既平,以食为礼,和合大同。”

唱罢,钟声九响,湖面喷泉瞬间拔高99米,水幕投影出“钧台之享”全息动画:夏启、商汤、周武、唐宗、宋祖依次举杯,最终镜头拉回现场,嘉宾的脸被AI合成进古画,与千年王者同桌。

德国历史学家米歇尔?施耐德眼眶泛红:“在欧洲,我们靠石头保存历史;在中国,你们靠味觉复活文明。”

21:45,大屏幕切分12宫格——

纽约“豫味”快闪店,老外排成长龙,学用筷子夹牡丹燕菜;

东京银座,机器人“小鼎2号”做糖醋鲤鱼,平均45秒一条;

巴黎塞纳河游船,把“清明上河图”拼盘做成60米长卷,随船缓行;

悉尼歌剧院,交响乐团奏响《黄河》钢琴协奏曲,台下观众举“杂粮火箭”干杯。

郑州主会场发起“云端碰杯”——嘉宾高举“钧台”青铜杯,杯中装的是“未来中原”无酒精鸡尾酒:铁棍山药发酵乳 信阳毛尖冷萃 郑州蜜桃气泡。

全球同步倒数:“3、2、1,cheers!”

12座城市、名食客、230万线上观众,在同一秒咽下同一口“中原”,味蕾的涟漪跨越24个时区,像给地球系上一条看不见的“味道腰带”。

尾声:最难忘的体验

22:00,礼花升空,却不再是传统爆破,而是1万架无人机携冷焰火组成“豫菜”二字,字体缓缓旋转,最终化作一粒“麦穗”,落回如意湖。水面承接光影,像被一粒种子击穿,荡开层层麦浪。

法国美食协会副会长朱丽叶?罗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参加过戛纳电影节、威尼斯双年展,但今晚的豫菜宴才是此生最难忘的体验。它把历史、科技、艺术、生态、未来全部炖进一口鼎,让时间变成可以咀嚼的分子。从此我理解的‘中原’,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种可以带着走的宇宙味觉。”

德国厨师奥托?克莱默则说:“米其林给星星,豫菜给银河。星星只能仰望,银河可以畅游。”

九岁的加拿大男孩tim拽着妈妈衣角:“mom,我们能把火箭味道带回家吗?”妈妈摸摸他的头:“火箭味道叫‘梦想’,已经在你的背包里了。”

最后一张圆桌,张震寰、王建业、李明远、张强四代师徒并排而坐,面前只剩一杯清茶。老爷子把杯中水轻洒在地:“第一杯敬黄河,第二杯敬嵩山,第三杯敬未来。”

湖面恢复平静,像一口巨大的炒锅终于关火,但香味仍在上升,沿着北斗的勺柄,飘向更远的夜空。

散场通道的灯牌缓缓熄灭,最后一行字却越亮越灼目:“豫菜,不止是河南的味,还是世界的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