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项目的蓝图在云游脑海中已然清晰,但再完美的构想也需要技术之手将其变为现实。
他深知,初创团队的核心成员,往往决定着一个项目的基因与成败。
他需要的是真正有技术热情、有潜力、并且能跟上他超前思路的人,而非仅仅冲着高薪而来的码农。
周家明领了“招贤令”,立刻发挥他“小百事通”的特长,如同猎犬般钻进国府大学的各个技术角落。
校园BBS的编程版块、技术交流群的聊天记录、软件学院公告栏上的项目招募帖,甚至是一些小众的技术论坛,都成了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他筛选的不是成绩最顶尖的,而是那些在论坛上积极讨论技术难题、分享开源项目代码、对游戏开发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技术宅”。
几天后,周家明带着一份简短的名单和初步调查结果来找云游。
“游哥,摸了一圈,有几个人选我觉得有点意思。”
周家明递过几张打印的论坛帖子截图和个人信息,“这个ID叫‘码狂’的,真名刘健,软件工程大二的,成绩中上,但特别痴迷底层优化和图形渲染,在论坛里帮人解决过好几个引擎相关的硬核问题,说话有点冲,但水平好像确实硬。
就是人有点…嗯…怪。”
云游扫了一眼那些技术讨论的帖子,虽然有些术语很深奥,但能看出发帖人逻辑清晰,对技术有自己独特的执着。
“怪没关系,有真本事就行。还有呢?”
“还有两个,一个叫孙浩,计科大三的,动手能力很强,自己折腾过简单的游戏上传到论坛分享。
另一个叫王莉,女生,数媒专业的,好像对游戏美术和UI交互特别感兴趣,自己画了不少设定图。”
“约他们聊聊。”
云游拍板,“就以…‘四海工作室’的名义,约在学校咖啡厅,低调点。”
第一次面试,云游只带了周家明。他特意选择了角落的位置。
刘健是第一个到的。人如其名,身材高瘦,穿着件略显宽大的T恤,头发有些乱糟糟的,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眼神有些游离,似乎还沉浸在某个代码世界里。
他坐下后,直接看向云游:“你就是那个要做游戏的工作室负责人?你们打算做什么类型的?用什么引擎?预算多少?”
一连串问题,没有任何寒暄,带着一种技术人特有的直接和…些许的不耐烦。
云游不以为意,笑了笑:“引擎暂定,看技术团队评估。类型是面向大众的休闲游戏,比如三消、跑酷。
预算不是问题,关键是快速做出原型,验证市场。”
“休闲游戏?”
刘健皱了下眉,似乎有些失望,“那种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吧?没什么挑战性。”
“技术是为商业目标服务的。”
云游平静地回答,“能把一款休闲游戏做到千万人同时在线稳定运行,海量数据处理,实时活动更新,其技术挑战不比任何一款大型端游小。
而且,我们会在游戏内应用一种全新的付费模式,这对服务器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极高。”
“新的付费模式?”刘健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不是卖点卡?”
“不是。”云游简要描述了免费游玩、内购增值服务的“氪金”模式雏形。
刘健听着,眼神渐渐亮了起来,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
他是技术宅,但对商业逻辑并非一无所知。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种模式对传统点卡模式的颠覆性,以及其背后巨大的技术挑战——高并发、小额支付、防作弊、数据分析……
“有点意思。”
刘健推了推眼镜,“你们服务器准备怎么架构?数据库用MySQL还是Oracle?支付接口对接哪家?防刷方案有预案吗?”
云游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如果交给你来牵头技术选型和初期架构,你会怎么做?”
刘健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对方会直接问这个。
他沉思了片刻,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想法,从引擎的选择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从数据库的分库分表到日志分析系统的搭建……
虽然有些想法还略显稚嫩,但条理清晰,思考深入,显露出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架构思维。
云游静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键点,都能问在要害上。
周家明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只能默默喝咖啡。
良久,刘健才停下来,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但眼神却灼灼地看着云游,带着期待。
“理论基础不错,但缺乏大规模实战经验。”云游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过,潜力很大。有兴趣来实战吗?
四海工作室技术负责人的位置,初期主要任务是搭班子、做技术选型、攻克核心难题。
薪资按市场价上浮百分之三十,项目上线后有奖金包和期权。”
刘健几乎没有犹豫:“干!什么时候开始?我需要权限,技术选型和人员招聘我得有话语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