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秋意渐浓,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甜香。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京华市的大街小巷早已挂起了红灯笼,充满了团圆的喜庆氛围。
持续数月的高强度商战、舆论攻防以及新业务的巨大压力,让云游的神经如同始终紧绷的弓弦。
在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里,他决定暂时放下一切繁杂事务,返回沱市泷县,陪外公外婆过个节。
没有惊动任何人,云游依旧只带了阿诚,悄然返回家乡。
中秋当晚,外公家那座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
大大的圆桌摆在院子中央,上面摆满了外婆和姨娘们忙活了一下午准备的丰盛家宴。
肥美的清蒸螃蟹、香气扑鼻的红烧肘子、鲜嫩的葱油鱼、各式各样的时令蔬菜,当然还少不了象征团圆的月饼和自家酿的甜米酒。
云游的到来让本就热闹的气氛更加热烈。
舅舅、姨娘们早已到齐,表兄弟姐妹们也来了不少,小院里坐得满满当当。
看到云游,大家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游娃儿回来了!快坐快坐!”
“京华的大老板回来了,咱们家这棚棚都亮堂了!”
“游哥!”
云游笑着应和,将带来的京华特产烤鸭、精品月饼和一些营养品递给外婆,换来外婆略带埋怨却满是欢喜的唠叨。
“回来就回来,又乱花钱买这些东西!人来了比啥都强!”
他自然地坐在外公身边的位置,感受着这与集团总部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温暖氛围。
没有钩心斗角,没有步步为营,只有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家人的说笑声和孩童的嬉闹声,简单而真实。
宴席开始,大家共同举杯,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家庭和睦美满。
席间,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到了云游身上。
大舅抿了一口酒,关心地问:“游娃儿,在京华那边一切都还顺利吧?工作别太拼,身体要紧。”
他虽然听说了外甥生意做得很大,但具体多大并不清楚,关心点始终在云游的身体上。
“挺好的,大舅,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云游笑着回答,给外公夹了一块没刺的鱼肉。
二姨接过话头,语气更直接些。
“游娃儿啊,生意做得大是好事,但个人问题也得抓紧啊!你看看你,都多大年纪了,连个对象都没有。
要不要二姨在沱市给你物色几个好的姑娘?保证知根知底,人品模样都好!”典型的中国式催婚虽迟但到。
三姨也跟着帮腔:“就是就是,先成家后立业嘛!找个贤内助,也能帮你分担分担,免得你一个人在外头没人照顾。”
云游顿时感到一阵头大,只好使出拖字诀:“二姨,三姨,谢谢你们操心。
这事急不来,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
我现在公司事情多,确实也没太多时间考虑这个。”
外婆显然对催婚话题不感兴趣,她更关心外孙吃没吃饱,不停地用公筷给云游夹菜。
“别听她们瞎叨叨,吃菜吃菜!这螃蟹肥,多吃两个!你看你,肯定又瘦了,在外面都吃不好……”
老人的关爱,总是体现在最实际的吃穿用度上。
云游一边应付着姨娘们的催婚,一边享受着外婆夹来的菜,心中既觉无奈又感到温暖。
这种家长里短的唠叨和关心,对他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精神按摩。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融洽。
这时,小舅家的儿子,比云游小几岁的表弟李伟,有些不好意思地凑过来,给云游敬了杯酒:“游…游哥,我敬你一杯。”
云游和他碰了杯,笑着问:“小伟,最近怎么样?”
李伟挠了挠头,犹豫了一下才说:“游哥,我……我有个想法,想跟你念叨念叨,你看成不成。”
他之前一直在县里一家酒店做管理工作,人比较踏实肯干。
“你说。”
云游放下酒杯,表示在听。
“我看咱们县现在旅游业发展挺好,尤其是周边几个古镇,游客越来越多。
我就想着,能不能自己也弄个小民宿,不用太大,就十来间房那种,搞得有特色一点。”
李伟说着自己的想法,眼神里带着光,但又有些忐忑,“就是……就是这启动资金还差不少,我自己的积蓄加上家里能帮衬的,还不够……”
桌上其他亲戚也安静下来,听着李伟的话。有了之前云游对待二叔大姑他们的先例,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云游,想知道他会怎么回应。
云游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像之前对待其他亲戚一样,问起了细节:“想法不错。选址看了吗?大概预算多少?目标客群是哪种?预计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有没有做过初步的市场调研?”
李伟显然比之前的二叔有准备得多,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磕磕绊绊地回答了一些。
“选址……我看中了西山脚下靠河边的一块老院子,环境好,就是需要重新装修……预算大概……得四五十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