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9章 初习武艺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9章 初习武艺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1

净乐国的秋,总带着金戈铁马的气息。皇城西北角的演武场,日日传来将士们的呐喊,护城河边的芦苇荡里,偶尔能瞥见巡逻禁军的甲胄反光——国王虽崇尚文治,却也深知“武备”是安邦之本,尤其边境偶有蛮族滋扰,更需磨砺将士。

玄元七岁这年,身形已如修竹般挺拔,褪去了孩童的圆胖,眉眼间添了几分英气。他依旧爱读道经,爱观星象,却也多了个新去处——演武场。国王说:“身为太子,不仅要懂文,也要识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二者不可偏废。”便命护国将军赵虎亲自教他骑射武艺。

赵虎是净乐国的名将,出身行伍,一身武艺勇猛过人,曾单骑闯过蛮族大营,斩将夺旗。他初见玄元,见这孩子眉目清秀,手无缚鸡之力,心里本有些不以为然——怕是学几日便会喊苦。可第一日教拉弓,他便惊住了。

演武场的靶场边,摆着几张弓。赵虎选了张最轻的“小力弓”,递过去:“殿下,先试试拉满,感受一下力道。”寻常七岁孩童,能将这弓拉开半满已是不易,他本想先教些基础架势。

玄元接过弓,手指轻抚过温润的木柄,忽然问:“将军,这弓为何左边稍厚,右边稍薄?”

赵虎一愣,这才想起弓匠曾说过“左阳右阴,阳刚阴柔,方能蓄势”,可他用了十年,从未细想过这点,一个七岁孩子竟一眼看穿。他刚想解释,却见玄元左手握弓,右手搭弦,吸气时小腹微收,拉弓时脊背挺直,竟摆出个标准的“满月式”,动作流畅自然,仿佛练过千百遍。

“这……”赵虎惊得后退半步。那小力弓虽轻,要拉成满月也需几分力气,更别说这架势——肩不耸,肘不抬,腰不晃,正是军中苦熬三年才能稳住的“定弓式”。

“殿下练过?”

玄元摇摇头,指尖轻轻一松,弓弦“嗡”地一声弹回,震得空气都在颤。“刚才看将士们拉弓,觉得该这样用力——气沉丹田,力从脊发,就像道长说的‘太极生力,由内及外’。”

赵虎这才想起,这孩子连梁柱的阴阳都能看透,对“力”的领悟自然不同常人。他不再敢小觑,从头教起:“拉弓要‘三平’——肩平、肘平、靶平;放箭要‘三稳’——心稳、手稳、眼稳……”

玄元学得极快。教站姿,他看一遍便记住“脚分肩宽,重心在脐”;教瞄准,他能说出“眼、准星、靶心,三点成一线,这是‘道生一’的理”;教放箭,他问“箭离弦后,便由不得人,这是不是‘势不可挡’?”

不过半月,他便能拉开稍重些的“柳叶弓”,箭能射到五十步外的靶上,虽不中红心,却也离得不远。赵虎愈发惊奇,这孩子不仅学得快,还总在招式里悟“理”,仿佛学的不是武艺,是另一种“道”。

九月初九,秋猎之日。国王带着文武百官去城郊围场,玄元也跟着去了。围场里林木茂密,野兔、山鸡随处可见,将士们策马奔驰,箭如流星,不时传来“射中了”的欢呼。

赵虎给了玄元一张“青冥弓”,比柳叶弓沉些,配的是特制的小箭。“殿下试试?百步外有只山鸡,站在松枝上。”

众人都围了过来,想看看太子的身手。只见玄元翻身上马,动作虽不熟练,却稳当。他骑马行至百步外,勒住缰绳,转身,搭箭,拉弓。阳光照在他侧脸,额间朱砂痣格外鲜亮,眼神专注得像在观星。

“嗡——”弓弦轻颤,小箭如一道白虹,直飞出去。那山鸡刚想振翅,便被箭羽钉在枝上,扑腾了两下便不动了。

“好!”国王抚掌大笑,百官也纷纷喝彩。七岁孩童,百步穿杨,这等身手,连军中好手都自愧不如。

赵虎更是激动:“殿下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能百步穿杨,威慑四方!”

玄元却没有笑,他望着那只坠落在地的山鸡,眉头微微蹙起,翻身下马,走到近前,轻轻拔下箭羽。山鸡的血染红了枯草,他的指尖也沾了点温热的腥气。

“将军,”他忽然抬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这箭能射飞鸟,能射走兽,若是在战场,能射敌人,对吗?”

“正是!”赵虎朗声道,“箭是利器,能保家卫国,斩将夺旗!”

“可妖邪无形,箭能射吗?”玄元又问。

赵虎一愣:“妖邪?那是虚妄之物,何须箭射?”

“若是有呢?”玄元执着地问,“比如附在人身上的戾气,藏在心里的贪念,这些‘妖邪’,箭能射穿吗?”

众人都安静下来。这孩子问的,哪里是箭的事?分明是在说“武艺能防外,不能防内;能射有形,不能射无形”。

玄元低头看着指尖的血迹,声音轻却清晰:“方才射这山鸡,我只觉它可怜。它没惹我,却因我一时兴起而死。这箭射出去,伤的是它的身;可若是人心里有了恶念,像蛮族抢掠,像贪官害民,这些‘心妖’,箭又能奈何?”

赵虎张了张嘴,竟答不上来。他一生征战,只知“箭能杀敌”,从未想过“箭不能射心”。

国王望着玄元,心中百感交集。这孩子学武艺,却不沉迷于“力”;能百步穿杨,却悲悯于“杀”;他问的是箭,想的却是“如何除去人心的妖邪”——这或许,比骑射本身更重要。

“玄元说得对。”国王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箭能射有形之物,却射不了无形之恶。所以,除了武艺,更要修心。心正了,才能知何为该射,何为不该射;道明了,才能辨何为妖邪,何为良善。”

玄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青冥弓递给赵虎:“将军,我不想再射活物了。能不能教我……怎样用箭守护,而不是伤害?”

赵虎心中一震,对着玄元深深一揖:“殿下此言,点醒末将!末将教您‘止戈之术’——弓不仅能射,还能威慑;箭不仅能伤,还能警示。比如蛮族来犯,我们不必射杀,只需将箭射在他们马前,让他们知难而退,这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玄元眼睛亮了:“这就像《道德经》说的‘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正是!”

那日秋猎,玄元再没射过一只活物。他跟着赵虎学“止戈式”——拉满弓却不发箭,用弓弦的震颤声吓退靠近的野兽;学“警示箭”——将箭射在地上,留下标记,告诉同伴“此处有险”。他说:“这样的箭,没有杀气,只有善意。”

回宫后,玄元依旧每日去演武场,却多了个习惯——练完箭,便去旁边的竹林静坐。赵虎问他在想什么,他说:“在想,如何让心里的‘箭’,也能射走贪念、嗔恨,就像射走野兽一样。”

有一次,宫中侍卫因口角动了手,玄元正好撞见。他没有喝止,只是取来一张弓,对着两人中间的地面射了一箭,箭羽深深扎进土里,嗡嗡作响。那两人吓了一跳,顿时停了手。

“你们看,”玄元指着那支箭,“箭在这里,能分开你们的手,却分不开你们心里的火气。若想真的不打架,得先射走心里的‘怒’。”

侍卫们面面相觑,羞惭地低下了头。

赵虎将这事告诉国王,叹道:“殿下学的不是武艺,是‘武道’。他知道,真正的强大,不是能射多少猎物,杀多少敌人,而是能管住自己的手,守住自己的心。”

秋去冬来,演武场的地面结了薄冰。玄元已能拉开最重的“霸王弓”,却依旧很少放箭。他常站在靶场边,看将士们操练,看箭羽穿梭,然后低头在沙地上画着什么——有时是弓的形状,有时是箭的轨迹,更多时候,是一个小小的“心”字,旁边画着一支绕着心飞行的箭,不靠近,不远离,像在守护。

七岁的玄元,或许还不懂“人心”有多复杂,不懂“妖邪”有多难除,但他已经明白:弓可挽,箭可射,却要先问清楚——为何而挽,为何而射。这或许便是他习武的开始,也是他悟道的另一条路——从弓弦的震颤里,听出慈悲;从箭羽的飞行里,看到守护。

净乐国的风,吹过演武场的旗帜,也吹过玄元清瘦的身影。他的武艺日臻精进,眼神却愈发澄澈,仿佛那青冥弓的力道,不仅没让他染上杀伐气,反而让他更懂得——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