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10章 微服见苦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10章 微服见苦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1

净乐国的冬,总带着凛冽的寒意。皇城根下的积雪冻得像铁板,御花园的湖面结着厚冰,连那玄色龙气都仿佛被冻得凝在半空,失去了往日的流动。玄元八岁这年,都城的繁华之下,悄悄藏着一丝不安——南方遭了雪灾,不少流民顺着官道往北走,渐渐聚集在都城外的贫民窟。

国王下了旨,开仓放粮,设棚施粥,可流民太多,粥棚前每日都排着长队,寒风里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哭喊声。玄元在宫中听闻此事,几次三番求国王带他去看看,国王总说“流民中多疫病,太子金枝玉叶,不宜前往”。

这日清晨,玄元揣着几个刚出炉的麦饼,换上了碧月找来的粗布衣裳——灰扑扑的棉袄,打了补丁的棉裤,头上裹着块旧头巾,活脱脱一个寻常人家的孩童。他拉着同样换了装的侍卫阿武,趁着宫门换岗的空档,溜了出去。

“殿下,咱们真要去?”阿武心里发慌,这要是被国王知道了,他十条命都不够赔。

“再不去,那些人该饿死了。”玄元的声音透过头巾传出来,带着孩童的清亮,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父王说我是太子,要护着百姓,可我连他们苦成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护?”

出了皇城,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往日里车水马龙的朱雀大街,今日显得有些萧条,偶尔有马车驶过,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嘎吱的声响。往南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房屋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窝棚——用破布、茅草、木板搭成,东倒西歪地挤在城墙根下,这便是流民聚集的地方。

还没走近,便闻到一股混杂着汗臭、煤烟和隐约馊味的气息。寒风里,无数衣衫褴褛的人缩在窝棚门口,有的裹着草席,有的抱着饿得直哭的孩子,眼神空洞得像结了冰的湖面。几个骨瘦如柴的孩童,正蹲在雪地里,用冻裂的小手扒拉着什么,凑近一看,竟是别人丢弃的烂菜叶。

玄元的心猛地一揪,像被那寒风刺透了。他在宫中,每日喝的是晨露,吃的是精细点心,穿的是柔软棉袍,从未见过这般景象——原来“苦”不是书上写的“饥寒交迫”,是冻得发紫的嘴唇,是瘦得能看见骨头的手腕,是孩子哭着要吃的,母亲却只能背过身抹泪。

“给。”他走上前,将怀里的麦饼递给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那妇人愣了愣,接过麦饼,手抖得厉害,连声道谢,转身便掰了大半给孩子,自己只咬了一小口,饼渣掉在地上,都赶紧捡起来塞进嘴里。

玄元又拿出两个麦饼,分给旁边两个老人。老人们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对着他作揖,嘴里念叨着“小菩萨”。可他身上的麦饼很快就分完了,更多的人围过来,眼神里带着期盼,却又不敢伸手,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没了……”玄元攥着空空的手,心里发堵。他第一次发现,自己以为的“帮助”,竟如此微不足道。

“后生,你是好心人。”一个坐在窝棚门口的老丈忽然开口。他须发皆白,脸上刻满了皱纹,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木杖,眼神却比旁人清亮些,“可这麦饼,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啊。”

玄元走到老丈面前,蹲下身,轻声问:“老丈,这里……一直这么苦吗?”

老丈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往年还好,今年雪太大,南方的麦子全冻坏了,家里存的粮吃完了,只能出来讨活路。可这都城的粥,每日就那么点,来晚了就只能饿着……”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墙角,那里盖着块破布,“昨天夜里,又冻死了一个,才十几岁的娃。”

玄元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闷得喘不过气。他想起宫中温暖的火炉,想起母亲为他缝制的棉鞋,再看看眼前这一切,忽然觉得那繁华的皇宫,像个精致的笼子,让他看不见外面的风霜。

“我父王是国王,”玄元抬起头,眼中满是困惑,“他已经开仓放粮了,为什么还救不了你们?”

老丈浑浊的眼睛看着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苍凉,几分通透:“后生,你以为国王是神仙吗?粮再多,也有吃完的日子;粥棚再暖,也挡不住这漫天风雪。你看这些人,”他指了指周围缩着的流民,“有的是遭了灾,有的是被官府逼得没了活路,有的是家里人病了,没钱治……根源不一样,岂是一仓粮能救的?”

“那……那该怎么办?”玄元的声音有些发颤,“难道就看着他们冻死、饿死吗?”

“救?”老丈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天空,仿佛能穿透云层,看到更深远的东西,“非帝王能救,唯大道可安。”

“大道?”玄元愣住了。他日日读《道德经》,知道“大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万物生灭的根本,可这“大道”,怎么能救这些饥寒交迫的人?

“是啊,大道。”老丈缓缓道,“大道是什么?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是不仁,是公平。风不会只吹富人的屋,雪不会只落穷人的田;大道也是‘利而不害’,就像阳光,照得着王公贵族,也照得着我们这些流民。可现在呢?有的人占着千亩地,粮仓堆得放不下,有的人却连一口吃的都没有,这就失了‘道’的公平。”

他顿了顿,看着玄元:“帝王能做的,是少收点税,多开点恩,可他管不了人心的贪念——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那些克扣赈灾粮的官,他们心里的‘私’,才是最害人的。什么时候,人人都懂‘大道’,懂‘不争’,懂‘知足’,商不囤粮,官不贪财,富者能帮穷者,强者能护弱者,这日子才能真的安稳。”

玄元坐在雪地里,听着老丈的话,像有一道光劈开了心里的迷雾。他一直以为,“救”是给吃的,给穿的,是用权力下令,可老丈说,真正的“安”,是让“大道”住进每个人心里——让公平像阳光一样普照,让善意像流水一样流动,这不是帝王一道圣旨能做到的,是要每个人都悟,都行。

“后生,你还小,不懂这些。”老丈拍了拍他的头,粗糙的手掌带着暖意,“天快黑了,赶紧回家吧,这里不是你该待的地方。”

玄元站起身,望着老丈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睛,忽然觉得,这个蜷缩在窝棚门口的老人,比宫里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更懂“道”。他对着老丈深深一揖,转身往回走。

回去的路,比来时沉重了许多。寒风依旧刮着,可玄元感觉不到冷,心里像压着块冰,又像燃着团火。他想起那些冻裂的手,那些空洞的眼神,想起老丈说的“非帝王能救,唯大道可安”,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路过粥棚时,正见几个官差在呵斥流民,嫌他们排得不齐,用鞭子抽打着一个踉跄的老人。玄元的心猛地一缩,想上前阻止,却被阿武拉住:“殿下,咱们身份不能暴露!”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老人捂着被抽打的胳膊,佝偻着身子,不敢作声。那一刻,他忽然懂了老丈说的“人心的贪念”——这些官差,本是来赈灾的,却借着权力作威作福,这便是失了“道”的表现。

回到皇宫时,天已经黑透了。玄元换下粗布衣裳,穿上柔软的锦袍,可总觉得身上还沾着贫民窟的寒气。善胜皇后见他脸色苍白,问他怎么了,他摇摇头,没说话。

夜里,他坐在灯下,翻开《道德经》,看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时,手指停住了。以前读这句话,只觉得是说赋税重,今夜再读,却仿佛看到了那些流民的脸——他们的饥,是税多,是官贪,是人心的“私”,是“大道”的偏离。

他想起老丈说的“大道可安”,忽然提笔,在纸上写下:“道在民心,民心安,则天下安。”字迹还带着孩童的稚嫩,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窗外,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覆盖了皇城的琉璃瓦,也覆盖了远处贫民窟的窝棚。玄元望着窗外的雪,默然良久。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那个只懂观星、论道的太子了。见过了苦,便不能再假装看不见;听过了“大道可安”,便要去寻那能让天下人都安的“道”。

或许,这道不在经书里,不在宫殿中,而在流民冻裂的手掌上,在老丈通透的话语里,在每一个渴望公平、渴望温暖的人心里。

八岁的玄元,第一次明白了“责任”二字的重量。它不是太子的身份,不是未来的王位,是要让那“大道”的光,照进每一个角落,让寒风里的哭喊声,变成安稳的鼾声。这条路很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走,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雪地里,那行小小的脚印,从皇宫延伸到贫民窟,又从贫民窟回到皇宫,仿佛在他心里刻下了一道印记——一边是繁华,一边是苦难;一边是帝王的权,一边是大道的真。而他,要在这中间,走出一条让所有人都能安身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