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西门岗亭内,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擦得一尘不染的工作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李清风端着那个崭新的“优秀员工”搪瓷杯,杯子里是半杯红艳艳、饱满圆润的新鲜枸杞,浸泡在冰凉的自来水中。他滋溜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带着枸杞微甜的清香滑入喉咙,脸上那丝极其微妙的满足感稍纵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墙角那片“绿化试验点”沐浴在晨光里,SY-01号新苗茎秆上的淡金纹路温润流转,旁边新落户的“磐石”暗金嫩芽叶片舒展,叶缘古朴纹路的光泽内敛而深邃,几朵乳白小蘑菇簇拥在侧,菌褶边缘的淡金荧光如同呼吸般规律明灭。经历过早上的闹剧,这片角落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如同钢锯般撕裂了清晨的静谧。不是岗亭的内线,也不是李清风的老年机,而是来自墙角储物柜——苏晴遗留的那个崭新的保温杯旁边,一个屏幕碎裂但顽强闪烁的手机正在疯狂震动,来电显示赫然是:“院长(夺命连环Call)!”
铃声锲而不舍,一声高过一声。
李清风放下搪瓷杯,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走到储物柜前,拉开柜门,那部疯狂震动的手机旁边,还静静躺着那个崭新的蓝色湿垃圾桶。他没有立刻接电话,而是先拿出执勤记录本,翻到新的一页,拿起笔:
【执勤记录 - 物品保管及噪音扰民预警】
时间:X时X分
地点:西门岗亭储物柜
事项:
1. 试验点合作方(苏晴博士)遗留个人物品:
- 全新保温杯一个(医院logo,内无液体)。
- 智能手机一部(屏幕碎裂,品牌XXX,型号XXX,电量剩余78%)。
- 全新湿垃圾桶一个(蓝色,可回收垃圾图标)。
2. 上述物品已按《岗亭物品保管条例》规范登记(详见附件《访客遗留物品登记表》),暂存于储物柜。
3. 遗留手机于X时X分开始持续发出高强度来电铃声,音量超过85分贝(估测),持续时间已超30秒。
4. 依据《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小区安静时段管理规定》(早6点至晚10点,公共区域噪音限值55分贝),该行为已构成噪音污染,对岗亭执勤环境及周边业主休息造成干扰。
处理情况:
5. 已对噪音源(手机)进行物理隔离(关闭储物柜门,门缝加塞抹布一条,噪音降低至约60分贝)。
6. 准备启动紧急联络程序:尝试回拨来电号码(院长),通知物主尽快领回物品并处理噪音源。
记录人:李清风
写完记录,他才拿起那部依旧在柜子里闷声震动的手机。屏幕碎裂的纹路下,“院长”二字跳得异常执着。李清风按下接听键,将手机拿得离耳朵稍远。
“苏晴!!你死哪去了?!深瞳核心实验室警报都响炸了!那三颗样本…不对,那三颗‘圣物’!能量读数爆表了!光谱分析仪烧了三台探头!质谱仪直接死机!整个实验室的灵能场…不,电磁场都紊乱了!你快给我滚回来!立刻!马上!否则我扣光你十年经费!!!” 一个气急败坏、中气十足的咆哮声几乎要冲破手机听筒,连站在旁边的小王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清风等电话那头的咆哮声稍微停顿换气的间隙,才平静开口,声音透过碎裂的听筒传过去,清晰稳定:“您好,这里是筒子楼西门岗亭。苏晴博士不在,她的手机是遗留物品。我是值班保安李清风。”
电话那头瞬间安静了。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足足五秒。
“保…保安?”院长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苏晴的手机怎么在你那里?!她人呢?!那三颗…东西呢?!”
“苏博士于约一小时前离开岗亭,情绪激动,去向不明。遗留物品包括手机、保温杯及湿垃圾桶,已登记保管。”李清风语气毫无波澜,“至于您提到的‘东西’,如果是指她饮用过的三颗过期宁夏枸杞渣,已随高山矿泉水一同被苏博士本人饮尽。”
“饮…饮尽了?!”院长的声音陡然变调,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她…她把那…那蕴含了…那东西…喝了?!就着矿泉水?!过期枸杞渣?!李清风!你是不是在耍我?!”
“陈述事实,院长先生。”李清风的声音依旧平稳,“苏博士饮用过程及后续反应(剧烈干呕),我已记录在执勤记录第87号。建议您联系苏博士本人确认身体状况,或查阅贵院消化内科急诊记录。”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和什么东西打翻的声音,紧接着是院长带着哭腔的咆哮:“查个屁!她手机关机!实验室炸了!李清风!我警告你!苏晴要是出了什么事!那三颗…那三颗‘东西’要是没了!我跟你们物业没完!跟那个破岗亭没完!跟那几棵破草没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