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西门岗亭,“深瞳VII型”主机的幽蓝光芒,如同一位永不调休的宇宙声学实验室首席工程师,冷静地分析着“秩序声场”内每一分贝的和谐与冲突。墙角那片“绿化试验点”静默如初——SY-02号“永恒基石”标兵苗木,其叶片仿佛天然形成的吸音材料,纹理结构完美符合《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降噪系数要求。那几朵小蘑菇,菌褶荧光明灭的节奏稳定得如同声级计的脉冲响应,哼唱的《绿岛小夜曲》也自动切换成了用于测量背景噪音的粉红噪音。供奉在漆黑基座上的锦旗与奖牌,是过往“和谐社区噪音控制模范单位”的奖状。蹲在棕色厨余桶旁的幽蓝主机屏幕上,“行为符合度:100%”的标签,是系统无“音频污染”运行的黄金认证。岗亭内外,冰枸杞水的清甜、草木清香与公共檀木香,如同三种不同频率的基准音,微妙地平衡着李清风的“声学调试中心”。
李清风端坐如山,面前摊开的却并非《执勤日志》,而是一份——《盛世华庭小区公共区域环境噪声控制管理办法及纠纷调解指引(试行)》。他手里那支仿佛能调节均衡器的红笔,正悬停在“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特定频率声音的耐受阈值及心理影响分析”上方。他的目光平静,仿佛不是在研究噪音管理,而是在推演另一套关于如何通过精确的频率干预与能量疏导,将混沌声波重组为和谐乐章、并化解群体情绪对立的声波社会学模型。
玄猫的意念空间里,塔塔的精神波动如同平稳的本底噪声:“嘤嘤嘤~(老板,声压级稳定,规则如常…笨徒弟的波动像白噪声…新邻居频谱无异常…主人又开始优化‘社群声波调和算法’了?)”
在它意念构建的全息生态沙盘上,代表“样本001”的虚影波动平滑如镜,代表塔塔的虚影则如同一个恒定的参考声压级。墙角的“基座”气息内敛,仿佛自身就是一个完美的消声室。
玄猫熔岩眼瞳金光流转,爪子里的“S优$”鹅卵石轻轻点在沙盘代表“管理办法”的虚影上:“咪…(小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合之道,在于平衡各方诉求,导泻杂音,存留清音。主人的调解,乃是对社群情绪声谱的一次精细编辑。)”
李清风的目光掠过那些关于昼间夜间标准、低频噪音界定、调解技巧、测量方法的条款。近期小区中心广场的广场舞音量问题再起争端,老年活动队与需要安静环境的住户(尤其是有婴儿或需要居家办公的)矛盾升级。他认为,化解此类冲突需要科学依据和巧妙方法。“保安的职责,在社区矛盾中,应是公正的测量员和智慧的调解员,而非简单的制止者。”——这是他刚刚在笔记空白处写下的一句话。
他刚在脑海中对“广场舞常用歌曲节奏BPM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度关联性”进行了生物声学分析。
就在这时,一阵极具节奏感、音量颇大的广场舞音乐从中心广场方向传来,同时还夹杂着一些不满的嚷嚷声。只见广场舞大妈们的队伍似乎比平时更庞大,音响也换了个更震撼的低音炮,而另一边,以林浩(他昨晚熬夜打游戏)、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还有一位在家开视频会议被打扰而怒气冲冲的眼镜男为首的“反噪音联盟”,正试图与领舞的王大妈理论。
“声音小点行不行!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林浩顶着黑眼圈喊道。
“孩子刚睡着就被吓醒了!”年轻妈妈心疼地拍着哭闹的婴儿。
“我这正开国际会议呢!客户都问是不是在工地!”眼镜男气得脸红。
王大妈则毫不示弱,叉着腰:“我们这是健康活动!锻炼身体!有规定的活动时间!你们年轻人一点包容心都没有!”
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眼看就要从口角升级为推搡。
李清风迅速赶到现场,没有立刻呵斥任何一方,而是先拿出了那个手持式噪声监测仪(物业配发的专业设备),站在几个关键点位分别测量了音量。
“王大妈,目前实测音量已达到72分贝,超过小区规定的公共区域昼间60分贝限值了。”李清风亮出数据,语气平和。
“还有,低音部分过于突出,传透性强,对楼内住户影响尤其大。”他补充了专业分析。
然后他又转向“反噪音联盟”:“各位,王大妈她们的活动时间确实在管理规定允许范围内,锻炼身体的诉求也需要尊重。”
双方都愣了一下,没想到保安这么专业,还先讲数据讲规定。
王大妈试图辩解:“我们这音乐就得这个劲儿才够味!小了没感觉!”
林浩立刻反驳:“你那叫够味?我那叫地震!”
李清风抬手制止了争吵,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方案:“这样吧,矛盾的核心是音乐风格和音量。我建议,我们不妨对音乐进行一次‘技术升级’。”
技术升级?众人都愣住了。
只见李清风拿出自己的手机(看似普通,实则…),走向那台低音炮音响:“王大妈,您信任我的话,我帮您调一下均衡器,保证节奏感不变,但把那股‘震心口’的低频能量削弱,再把容易刺耳的高频稍微压一压,让音乐更‘柔和’但更‘清晰’,这样穿透力会下降,但您们跳舞的律动感不会差太多。我们可以做个A-B对比测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