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10章 老物件与慢时光

林骁蹲在院角的石磨旁,手里攥着块粗砂纸,一点点打磨磨盘上的凹槽。石磨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齿纹早就被岁月磨平,母亲总说“磨出来的豆浆没从前香了”,他便想着趁秋收后有空,细细打磨一番。

“阿骁,歇会儿不?”母亲端着碗绿豆汤走过来,鬓角的白发被风拂得乱动,“你爹说这磨盘都快成古董了,磨不磨都一样。”

林骁直起身,甩了甩酸麻的胳膊,接过碗一饮而尽。绿豆汤里放了冰糖,甜凉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去,压下了秋老虎的燥气。“娘,您不懂,”他抹了把嘴,“这磨盘啊,就跟人似的,老了也得修修,不然走不动道。”

母亲被他逗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菊花:“就你有理。你爹在屋里翻箱倒柜呢,说要找他那把老刨子,想给你打个新板凳。”

“让他歇着吧,板凳我去镇上买就行。”林骁皱眉,父亲的关节炎这几日犯了,手指头肿得像胡萝卜,哪还能拿刨子。

正说着,屋里传来“哐当”一声响,紧接着是父亲的咳嗽声。林骁心里一紧,扔下砂纸就往屋里跑。只见父亲蹲在柜角,手里攥着个锈迹斑斑的铁刨子,旁边翻倒的木箱里滚出些旧零件——有断了弦的算盘,缺了口的铜墨盒,还有个掉了底的竹编蝈蝈笼。

“爹,您这是干啥?”林骁赶紧扶他起来,父亲的膝盖一弯就咯吱响,显然是蹲久了。

“找着了,”父亲举着刨子,眼里闪着光,却因为用力,指节泛白,“这刨子还是我年轻时跟你爷爷学木工时用的,快三十年没见了……”他说着,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弯着腰半天直不起身。

林骁连忙给他拍背,心里又酸又涩。父亲年轻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做的木活又快又好,后来一场大病伤了肺,别说刨木头,就连走快两步都喘。可他总不服老,前阵子见邻居家的小板凳晃了,还硬撑着去帮忙修,结果累得半夜咳醒。

“您看您,”母亲也进来了,嗔怪地夺过刨子,“说了让你别瞎折腾,偏不听。阿骁都多大了,还能缺个板凳?”

父亲喘匀了气,嘟囔道:“他买的哪有我打的结实……”

林骁没接话,默默把散落在地上的老物件捡起来。那把算盘是他小时候上学用的,算珠缺了两颗,他总爱把剩下的珠子拨得哗啦啦响;铜墨盒上刻着“学海无涯”,是爷爷送父亲的成年礼;蝈蝈笼是父亲亲手编的,他小时候总蹲在笼边,听里面的蝈蝈叫到天黑……这些东西,母亲好几次想扔,都被父亲拦了下来,说“是念想”。

“爹,”林骁忽然开口,“这刨子我收着,等您手好点了,咱爷俩一起打个板凳,行不?”

父亲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好,好啊……”

母亲在一旁撇嘴:“你们爷俩啊,就是一对老古董爱好者。”嘴上这么说,却转身去厨房端了盘刚蒸的山药,“快吃点,补补力气。”

下午,林骁继续打磨磨盘,父亲就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看着,时不时指点两句:“左边的齿深点,不然磨不碎豆子。”“慢点磨,别把纹路磨偏了……”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洒下斑驳的光点,倒比平时精神了些。

母亲搬了张竹椅坐在廊下,一边择菜一边跟父亲说话:“前儿张婶来串门,说她儿子在城里买了个电动磨浆机,一刻钟就能磨十斤豆子,哪用得着这么费劲。”

“那能一样吗?”父亲立刻反驳,“电动的磨出来的浆,哪有石磨磨的香?你忘了当年咱刚成亲,我用这磨盘给你磨豆浆,你说比蜜还甜……”

母亲的脸“腾”地红了,嗔道:“老没正经的,孩子还在这儿呢。”

林骁低头笑着打磨,耳朵却竖着听。这些陈年旧事,父亲母亲翻来覆去说了无数遍,可每次听,他心里都暖暖的。父亲说的“香”,大概不只是豆浆的味,还有当年两个人守着石磨,从晨光熹微磨到日头当空的慢时光。

磨到日头偏西,磨盘的齿纹终于显出清晰的轮廓,林骁直起身,累得腰都快断了,却浑身舒畅。父亲颤巍巍地站起来,伸手摸了摸磨盘,又摸了摸林骁的胳膊:“好孩子,比我年轻时磨得还好。”

“那是,您教的。”林骁笑着扶他,“明儿咱就磨豆浆。”

晚饭时,父亲的胃口好了些,喝了小半碗粥,还吃了块山药。饭后他没像往常那样早早去睡,而是坐在灯下,借着光用布一点点擦那把老刨子。锈迹被擦掉,露出里面暗红的木头纹理,竟还透着温润的光。

林骁端着洗脚水进来时,看见母亲站在父亲身后,给他轻轻捶背。昏黄的灯光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层薄纱,把岁月的褶皱都柔化了。

“阿骁,”父亲头也没回,指着桌上的蝈蝈笼,“这个……你会编不?当年我教过你的。”

林骁放下水盆,拿起竹条试了试,指尖有些生涩:“忘得差不多了,您再教教我?”

父亲眼睛一亮,放下刨子,接过竹条,尽管手指抖得厉害,动作却格外认真:“看好了,先编底座,要留三个空……”

母亲搬了个小凳坐下,手里拿着针线,一边缝补林骁磨破的袖口,一边听着父子俩说话。窗外的虫鸣此起彼伏,屋里的灯光昏昏黄黄,石磨在院角沉默着,像在守护着这满室的烟火气。

林骁忽然懂了,父母说的“修”,从来不是跟岁月较劲。父亲想修刨子,不是要重操旧业,而是想抓住年轻时的手艺;母亲总把旧衣裳补了又补,不是舍不得新布料,而是想留住那些穿旧了的时光。他们老了,就像这石磨,齿纹磨平了,转不动了,却需要子女像打磨磨盘那样,用耐心和时间,一点点找回那些藏在纹路里的故事。

“爹,”林骁跟着父亲的样子编着蝈蝈笼,忽然说,“等过些日子,咱把西厢房的窗棂也修修吧,风一吹总响。”

父亲点头:“好,再给你娘做个窗台板,她总说窗台太窄,放不了花盆。”

母亲笑着插嘴:“就你们爷俩忙,我看啊,修不修都行,一家人在一块儿,比啥都强。”

林骁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母亲鬓边的白发,心里忽然踏实下来。是啊,父母会老,就像老物件会旧,但只要愿意花时间陪着,慢慢修,慢慢补,那些老去的时光就永远鲜活。就像这石磨,磨了几十年豆浆,只要还能转,就总有新的香气,混着旧的回忆,在烟火里慢慢升腾。

夜渐深,蝈蝈笼的骨架渐渐成形。父亲打了个哈欠,林骁扶他上床休息,替他掖好被角时,发现他手里还攥着那把老刨子,像握着个宝贝。

“明儿……教我打板凳。”父亲喃喃道,眼睛已经闭上了。

“嗯,教我。”林骁轻声应着,替他把刨子放在床头。

走出房间,见母亲还在灯下缝补,竹筐里放着他小时候穿的虎头鞋,鞋底都磨平了,她却还在往上面绣着小花。

“娘,早点睡吧。”

“就好,”母亲抬头笑了笑,“把这朵花绣完,给你未来的孩子留着。”

林骁的心猛地一软,原来母亲也在“修”,修的是对未来的盼头。

他走到院角,摸了摸微凉的石磨,月光洒在新磨的齿纹上,泛着淡淡的光。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近处的虫鸣依旧热闹。他想,日子就该这样,慢慢来,慢慢修,父母老了,他就当他们的拐棍和刨子,陪着他们把剩下的时光,磨成最香最甜的豆浆。

至于时间,他有得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