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3章 没想到老了还能摸到这些‘行头\’,就像回到了年轻时

正月的寒风还带着凛冽的凉意,樊赟刚在柳岸里的小院晒完竹编材料,就接到了医院临终关怀科打来的电话——陈奶奶在凌晨安详离世了,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那只她亲手编的竹编蝴蝶。

电话那头的护士声音带着轻颤:“陈奶奶走之前说,要谢谢你们给她办的汉服生日会,还要把那只竹编蝴蝶留给樊老师,说这是她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樊赟握着手机,指尖冰凉,眼前瞬间浮现出陈奶奶穿着浅粉色襦裙、捧着竹编蝴蝶笑的模样,喉咙像被什么堵住,半天说不出话。

倾喃和凰慕很快赶了过来,看到樊赟红着眼眶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手机,不用问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凰慕在她身边坐下,轻轻拍着她的背:“我们去送陈奶奶最后一程吧,她肯定也想再见见我们。”

三人赶到医院时,陈奶奶的病房已经收拾得干净整洁,只有床头柜上还放着那只竹编蝴蝶,翅膀上的竹丝被摩挲得有些发亮。陈奶奶的女儿红着眼眶递给樊赟一个布包:“我妈说这个给你,里面是她攒的几块手帕,还有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她说你们喜欢传统的东西,这些或许你们会喜欢。”

打开布包,里面是三块浆洗得平整的蓝布手帕,边角绣着简单的兰花纹,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正是陈奶奶常拿出来看的那张,穿蓝色旗袍的她站在老槐树下,笑容明媚得像春日的阳光。樊赟把布包紧紧抱在怀里,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们还说等天气暖和了,再带她去柳岸里看桃花,还想教她编竹编篮子……”

离开医院的路上,三人都没怎么说话。路过一家花店时,倾喃停住脚步:“咱们买束白菊吧,去养老院的工作室放着,就当是陪陈奶奶一起看看她没来得及见的‘非遗手作展’。”凰慕点头,补充道:“再把陈奶奶的竹编蝴蝶和照片放在展示区,让大家都记得她,记得她对传统的喜欢。”

回到国风养老院的工作室,三人把白菊放在展示区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上竹编蝴蝶和陈奶奶的照片,还贴了一张小卡片,写着“纪念喜欢汉服与竹编的陈奶奶”。老人们听说陈奶奶走了,都围过来静静看着照片,程师傅叹了口气:“多好的老太太啊,还等着跟我学编竹编果篮呢……”郑师傅也红了眼眶:“我还想给她做个漆器梳妆盒,让她放那些手帕,现在只能把盒子留给其他喜欢的老人了。”

那天下午,工作室里没有往日的热闹,大家都在默默做着手作——有人编竹编蝴蝶,有人做漆器小摆件,有人拼布艺兰花纹,每个人都想把对陈奶奶的怀念,织进手作里。樊赟编了一只更大的竹编蝴蝶,翅膀上编着细小的兰花纹,她说:“这只蝴蝶就挂在工作室的窗边,风一吹,就像陈奶奶在看着我们做手作。”

二月的桃花刚冒出花苞,樊赟、倾喃和凰慕就带着工作室老人们做的手作,去了陈奶奶的墓地。她们在墓碑前放了那只大竹编蝴蝶,还有郑师傅特意做的漆器小花瓶,里面插着几枝刚开的桃花。

“陈奶奶,我们来看您了,”樊赟蹲在墓碑前,轻声说,“柳岸里的桃花快开了,您要是还在,肯定能看到满院的桃花。我们把您的竹编蝴蝶挂在工作室了,大家做手作的时候,都能想起您。”倾喃把一张打印好的“跨国银发非遗展”照片放在墓碑旁:“您看,这是我们和德国养老院一起办的展览,有很多人喜欢咱们的手作,您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开心的。”

从墓地回来后,三人决定把对陈奶奶的怀念,变成继续推进“非遗关怀活动”的动力。她们联系了更多医院的临终关怀科,还联合当地的公益组织,招募了一批“非遗关怀志愿者”——有喜欢非遗的年轻人,有退休的手工艺人,还有想为老人做点事的学生。

志愿者培训会上,樊赟给大家讲了陈奶奶的故事,还有那只竹编蝴蝶的由来:“我们做‘非遗关怀’,不只是教老人们做手作,更是想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被重视、被爱着,就像陈奶奶,她因为一件汉服、一只竹编蝴蝶,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凰慕则教志愿者们简单的竹编、布艺技巧,还有和老人沟通的方法:“和老人们说话要慢一点,有耐心一点,他们可能记不住步骤,我们就多教几遍,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陪伴。”

很快,“非遗关怀活动”在更多医院展开了。志愿者们带着竹丝、布料、漆料,走进一个个临终关怀病房,教老人们编简单的竹编挂件,拼布艺小布包,做漆器书签。有位患重病的老奶奶,以前是戏曲演员,志愿者们就教她用布艺做小小的戏曲头饰,老奶奶摸着自己做的头饰,笑着说:“没想到老了还能摸到这些‘行头’,就像回到了年轻时上台的日子。”还有位老爷爷,喜欢书法,志愿者们就教他在布艺上用颜料写字,他写了“平安”二字,说要送给一直照顾他的护士。

每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把老人们的手作和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非遗关怀日记”,放在线上平台分享。很多网友看到日记后,都深受感动,有人留言说:“原来非遗还能给人带来这么多温暖,我也想加入志愿者,为老人们做点事。”还有人寄来自己做的手作材料,说要“为非遗关怀出一份力”。

樊赟、倾喃和凰慕看着越来越多人加入“非遗关怀”的队伍,心里满是感慨。倾喃说:“陈奶奶虽然走了,但她的故事就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更多人,也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只是手艺,更是能温暖人心的力量。”樊赟点头,看着工作室窗边那只竹编蝴蝶,轻声说:“这就是陈奶奶留给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三月的柳岸里,桃花终于开了,粉白色的花瓣铺满了小院的青石板路,国风养老院的“银发非遗手作工作室”也迎来了新的热闹——德国养老院的负责人带着两位德国老人,专程来中国交流,想亲眼看看“非遗关怀活动”,还想和老人们一起做手作。

接待那天,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德国客人参观了工作室。当看到展示区里陈奶奶的竹编蝴蝶和照片时,德国养老院的负责人停下脚步,听三人讲了陈奶奶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他感慨地说,“我们德国的养老院也有很多老人,他们也渴望被陪伴、被关注,你们的‘非遗关怀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也想把这样的活动带回德国。”

两位德国老人对竹编和漆器格外感兴趣。程师傅教他们编简单的竹编蝴蝶,德国老人学得很认真,虽然手指不灵活,编得有些歪歪扭扭,但还是很开心:“中国的竹编太神奇了,一根小小的竹子,能变成这么好看的蝴蝶。”郑师傅则教他们在小木片上涂漆,德国老人用漆料画了一朵郁金香,说要送给中国的老人们:“郁金香是德国的国花,希望你们喜欢。”

交流期间,三人还带着德国客人去了开展“非遗关怀活动”的医院。看到志愿者们教老人们做手作,老人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德国客人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这样的场景太美好了,我们要把这些照片带回德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非遗关怀。”有位德国老人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教一位中国老人做德国传统的布艺小挂件,两位老人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手作,很快就熟悉起来,脸上都带着温暖的笑容。

临走前,德国养老院的负责人和三人约定,要一起开展“跨国非遗关怀计划”——双方定期分享“非遗关怀”的经验,互相寄老人们的手作,还通过视频连线,让两国的老人一起做手作、分享故事。“我们要让非遗关怀跨越国界,让更多老人感受到温暖,”他握着樊赟的手说,“就像你们说的,手作能连接人心,非遗能传递美好。”

送走德国客人后,三人坐在柳岸里的小院里,看着满院的桃花,还有工作室里两国老人一起做的手作,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凰慕说:“咱们的‘非遗关怀’从一个病房,走到了更多医院,现在又要走向国外,这都是陈奶奶给我们的力量。”倾喃点头:“以后我们还要把‘非遗关怀’做得更细,比如根据老人们的爱好,设计不同的手作项目,让每个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樊赟望着窗外那只挂在窗边的竹编蝴蝶,风一吹,蝴蝶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她的目光。她轻声说:“陈奶奶肯定在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把非遗的温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心怀热爱,带着这份温暖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美好,让更多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桃花还在静静绽放,小院里的笑声渐渐响起——老人们在工作室里编竹编,孩子们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联盟的年轻团队在筹备新的“非遗关怀”活动。“轻折柳”的故事,还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继续书写,而那份因陈奶奶而起的温暖,会像春日的桃花一样,开遍更多角落,也像那只竹编蝴蝶一样,带着非遗的微光,飞向更远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