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9章 “中法非遗对话”纪录片完成

三月的徽州,春雨刚过,竹编作坊的院子里冒出新的竹笋。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法国藤编匠人皮埃尔、纪录片剧组,走进了程师傅的竹编工坊——这是“中法非遗对话”纪录片的第一站,要记录徽州竹编与法国藤编的技艺碰撞。

程师傅先给皮埃尔演示“劈竹丝”,一把特制的劈刀在毛竹上轻轻一划,竹片便顺着纹理裂开,再反复劈削,最终变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皮埃尔惊叹地拿起竹丝:“中国匠人能把竹子处理得这么精细,我们法国藤编用的藤条更粗,讲究的是编织的结构感,两种手艺各有妙处。”说着,他拿出自己带来的藤编工具,现场编了一个简单的藤编筐,藤条在他手中交错,很快就形成了紧密的菱形纹路。

樊赟提议“跨技艺合作”:用徽州竹丝编筐身,用法国藤条编筐柄,结合两种手艺的优势。两人围着工作台琢磨,程师傅教皮埃尔如何让竹丝更服帖,皮埃尔则教程师傅如何用藤条做出更有韧性的把手。当一个“竹丝藤柄筐”完成时,竹丝的细腻与藤条的粗犷相得益彰,剧组的摄像机全程记录下这一过程,导演忍不住称赞:“这才是真正的‘非遗对话’,不是谁学谁,而是相互成就。”

凰慕在纪录片脚本里,特意加入了“匠人生活”的片段:镜头跟着程师傅去山上选竹,记录他如何辨别竹子的年限;跟着皮埃尔去柳岸里的市集,看他对中国的竹编小物件充满好奇;还拍了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喝茶,用手比划着交流编织心得的场景。“观众不仅想看到技艺,更想看到匠人的故事,”凰慕和导演沟通时说,“这些生活化的细节,才能让不同文化的观众产生共鸣。”

倾喃则负责纪录片的“非遗体验”环节,她带着皮埃尔去柳岸里的体验店,教孩子们编简单的竹编挂件,皮埃尔也教孩子们编藤编小书签。有个孩子拿着自己编的“竹藤结合书签”说:“这是中国和法国一起做的手艺,太酷了!”这句话被摄像机捕捉到,成了纪录片里最动人的片段之一。

六月,纪录片剧组转战意大利佛罗伦萨,与陶瓷匠人马可会合,拍摄“福州脱胎漆器与意大利陶瓷”的篇章。马可的陶瓷工坊里,摆满了绘有文艺复兴风格图案的陶瓷,色彩鲜艳,笔触细腻;而樊赟、倾喃带来的福州脱胎漆器,则以温润的漆色和精致的嵌螺钿工艺,让意大利匠人眼前一亮。

郑师傅的徒弟小林特意从福州赶来,教马可“上漆”技艺——在陶瓷坯体上涂一层薄薄的生漆,晾干后再反复打磨,让漆面与陶瓷完美结合。马可尝试时,总不小心把漆涂得太厚,小林笑着说:“上漆就像给陶瓷‘穿衣服’,要轻薄才好看,我们福州脱胎漆器讲究‘薄如纸、亮如镜’,就是这个道理。”马可慢慢调整力度,终于涂出了均匀的漆面,他兴奋地说:“中国漆器能让陶瓷更有光泽,我们可以把意大利陶瓷的绘画和中国漆器的工艺结合,做出新的作品。”

倾喃饰演的“非遗传播者”,在纪录片里有一段“技艺展示”的戏份:她拿着福州脱胎漆器的漆刷,在意大利陶瓷盘上画了一朵中国传统的牡丹,马可则在旁边用意大利陶瓷颜料,给牡丹加上了文艺复兴风格的背景花纹。当一个“中西合璧牡丹盘”完成时,中国的花卉与意大利的建筑图案融为一体,既有东方的雅致,又有西方的华丽,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樊赟则忙着研究“材料融合”,她发现意大利陶瓷的烧制温度与福州脱胎漆器的耐热性相近,于是尝试在陶瓷表面做“嵌螺钿”装饰——将螺钿片剪成意大利传统的卷草纹,贴在涂好漆的陶瓷上,再经过低温烧制,让螺钿片牢牢固定在陶瓷表面。“以前我们只在漆器上做嵌螺钿,没想到和陶瓷结合也这么好看,”樊赟拿着成品说,“非遗技艺不是固定不变的,和不同文化的手艺碰撞,就能产生新的可能。”

纪录片拍摄期间,马可还带着三人去了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看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作品;三人也带着马可去了当地的华人社区,看中国匠人做的陶瓷漆器结合品。马可感慨地说:“以前我觉得意大利陶瓷是最好的,现在才知道,中国的漆器技艺同样伟大,不同文化的手艺没有高低,只有不同的美。”

九月,“中法非遗对话”纪录片完成初剪,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柳岸里的院子里,看着屏幕上徽州的竹林、佛罗伦萨的街道,看着程师傅、皮埃尔、马可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满是成就感。纪录片里没有复杂的解说,更多的是技艺展示和匠人对话,却透着浓浓的非遗温度——有程师傅对竹编的坚守,有皮埃尔对藤编的热爱,有马可对陶瓷的执着,还有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与欣赏。

很快,纪录片接到了“国际非遗影像节”的邀请,将在开幕式上首映。首映当天,程师傅、皮埃尔、马可都来到现场,当镜头里出现“竹丝藤柄筐”“中西合璧牡丹盘”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映后交流环节,有观众问:“未来还会有更多‘非遗对话’吗?”樊赟笑着回答:“我们计划明年去日本之外的东南亚国家,拍摄‘中国竹编与越南竹艺’‘中国刺绣与泰国丝绸’的故事,让非遗对话跨越更多国界。”

十月,柳岸里的“世界非遗体验周”如期举办,这次除了法国藤编、意大利陶瓷,还加入了越南竹艺、泰国丝绸的体验项目,邀请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来做客。体验周的“非遗市集”上,摆满了各国的非遗手工艺品——徽州竹编篮、法国藤编椅、意大利陶瓷盘、越南竹艺摆件、泰国丝绸围巾,游客们可以一边逛市集,一边学手艺,还能品尝到结合了各国特色的“非遗美食”,比如用竹编食盒装的越南春卷、用陶瓷盘盛的意大利面。

年底,三人坐在院子里,翻着新一年的计划:春天要去越南拍“竹艺对话”,夏天去泰国拍“丝绸与刺绣”,秋天还要把“非遗影视联盟”的规模扩大,邀请更多国家的非遗传承人加入;同时,柳岸里的体验店要开设“国际非遗课程”,让更多人能在家门口接触到世界非遗。

樊赟看着墙上挂着的“竹丝藤柄筐”,轻声说:“咱们从做汉服开始,到现在能带着中国非遗走向世界,还能把世界非遗带回柳岸里,这条路走得值。”倾喃点头,拿出手机翻出游客们在体验周拍的照片:“你看,这么多人因为我们的努力爱上非遗,这就是传承的意义——不是一个人守护,而是一群人分享。”凰慕望着远处的夕阳,笑着说:“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带着初心,带着对非遗的热爱,就一定能让更多人看到,不同文化的非遗都值得被尊重、被传承,让这个世界因为非遗变得更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