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8章 这才是真正的唐风美学,每一张都像从画里走出来的

七月的竖店,《宋韵茶语》短剧剧组的片场闷热如蒸笼。樊赟、倾喃和凰慕受邀担任该剧的非遗礼仪指导,除了纠正演员的饮茶姿势、汉服穿戴细节,三人还随身带着相机——倾喃喜欢记录传统文化相关的瞬间,凰慕擅长捕捉人物的细腻表情,樊赟则对场景构图格外敏感,原本只是想留存剧组里的汉服礼仪素材,没想到渐渐成了片场的“临时摄影师”。

第一场拍摄“宋代茶会”戏时,演员穿着淡青色曲裾深衣,手持宋代茶盏,在仿古茶室里缓缓行“浅盏礼”。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演员的衣摆上投下斑驳光影,倾喃下意识举起相机,定格下这一幕——画面里,演员的手势精准优雅,曲裾的褶皱随动作自然垂落,茶盏的釉色与汉服的草木染相互映衬,透着淡淡的宋韵雅致。

收工后,倾喃把照片发给演员,对方又惊又喜:“这张比剧组的官方剧照还好看!把汉服的质感和茶会的氛围都拍出来了。”消息传开,其他演员也纷纷找三人拍照,有的想拍“汉服独行”的意境照,有的想要“茶会群像”的氛围感照片。凰慕索性找导演商量:“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帮演员拍花絮写真,既能丰富剧组的宣传素材,也能更好地展示宋代汉服的美。”导演欣然同意,还特意给她们腾出了一间空房间,作为临时“摄影棚”。

三人的拍摄风格格外独特——不追求过度修图,更注重还原汉服的真实质感和演员的自然状态。拍女主角的“夜读戏”时,樊赟用蜡烛代替补光灯,让暖黄的烛光在浅米色襦裙上流动,凰慕则让演员手持书卷轻轻翻动,捕捉裙摆飘动的瞬间;拍男演员的“文人对弈戏”时,倾喃特意让他们解开汉服领口的两颗系带,增加随性洒脱的感觉,背景里摆上宋代的瓷瓶和竹编棋盘,让画面更有生活气息。

《宋韵茶语》的拍摄进程中,三人的“汉服写真”渐渐在竖店小有名气。有天下午,隔壁《唐宫乐舞》剧组的制片人路过,看到演员手机里的照片,立刻找到三人:“我们剧组正在拍唐代乐舞戏,演员穿的都是华丽的唐制汉服,你们能不能也来帮我们拍一组写真?”

去《唐宫乐舞》剧组拍摄时,三人根据唐代汉服的特点调整了风格——唐制齐胸襦裙色彩艳丽、纹样繁复,她们就用明亮的自然光拍摄,突出裙摆的层叠感和刺绣的精致;拍乐舞演员时,让她们手持琵琶、笛子等乐器,捕捉舞动时裙摆飞扬的动态,背景选在剧组的“宫殿露台”,让蓝天与朱红宫墙衬托汉服的明艳。

一组“唐宫乐舞图”写真流出后,瞬间在影视圈传开。有演员在社交平台晒出照片,配文:“被‘轻折柳’的三位老师种草了唐制汉服!这才是真正的唐风美学,每一张都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很快,《明宫绣事》《汉风乐府》等剧组都来邀请三人拍摄汉服写真,甚至有古装剧专门调整拍摄日程,就为了等她们有空来剧组。

三人还总结出了“朝代汉服拍摄指南”——汉代汉服简约大气,适合拍“田野独行”“亭台远眺”的意境照;唐代汉服华丽奔放,适合拍“宫廷乐舞”“市井热闹”的动态照;宋代汉服雅致内敛,适合拍“茶会读书”“庭院赏花”的静态照;明代汉服端庄规整,适合拍“礼仪大典”“家庭聚会”的正式照。每次接新剧组的拍摄邀请,她们都会先研究对应的朝代文化,再结合剧本场景设计拍摄方案。

拍《明宫绣事》时,为了还原明代马面裙的“百褶之美”,三人特意让演员在石板路上缓慢行走,从低角度拍摄裙摆展开的弧度;为了展示明代刺绣的精致,她们用微距镜头拍摄演员袖口的“缠枝莲纹”,背景里摆上明代的绣绷和丝线,让观众能清晰看到刺绣的针脚。剧组的服装师感慨:“你们不仅会拍,还懂汉服的细节,能把我们花心思做的纹样和剪裁都拍出来,比专业的商业摄影师还懂行。”

随着“汉服写真”业务的走红,三人开始思考如何将其与非遗传承结合。她们在体验店推出了“汉服写真体验套餐”——顾客可以挑选喜欢的朝代汉服,由三人团队拍摄写真,还能搭配对应的非遗场景:拍宋代汉服,就去柳岸里的“茶舍”,配宋代茶具和书法作品;拍唐代汉服,就去“陶瓷工坊”,背景里摆上唐代风格的陶瓷;拍明代汉服,就去“刺绣区”,让顾客手持绣绷,展现明代刺绣文化。

套餐推出后,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和家庭顾客。有对新婚夫妇来拍“宋代婚服写真”,三人让他们穿着深青色曲裾和浅粉色襦裙,在体验店的院子里摆上宋代的“婚书”和“礼盒”,拍摄“交杯茶”“共执绣绷”的场景,还特意用桂花染的棉布做背景,让画面满是温馨的秋日气息。新娘感动地说:“这组写真不仅好看,还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意义,比普通的婚纱照更有纪念价值。”

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拍“亲子汉服写真”,三人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设计剧情——拍“唐代亲子”,就让孩子穿着迷你版齐胸襦裙,和家长一起“玩蹴鞠”;拍“宋代亲子”,就教他们一起做桃花糕,捕捉孩子偷吃糕点的可爱瞬间;拍“明代亲子”,则让他们一起学刺绣,记录家长教孩子穿针引线的温馨画面。一位爸爸说:“带孩子拍写真的同时,还能让他了解不同朝代的汉服和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九月初,三人还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为“国际汉服文化周”拍摄宣传写真,需要展现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汉服特色,还要结合对应的非遗技艺。她们特意带着团队去了景德镇、苏州、杭州等地取景:在景德镇的陶瓷窑前,拍汉代汉服与陶瓷制作的结合;在苏州的刺绣坊里,拍明代汉服与苏绣的碰撞;在杭州的西湖边,拍宋代汉服与茶艺的融合;在西安的古城墙下,拍唐代汉服与乐舞的呼应。

宣传写真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国际汉服文化周的主办方发来消息:“这组照片完美展现了汉服与非遗的魅力,很多海外观众看到后,都留言说想来中国体验汉服文化。”樊赟看着手机里的反馈,笑着对倾喃和凰慕说:“咱们从剧组的临时摄影师,到现在能通过写真宣传汉服文化,这条路走得真值。”

倾喃点头:“未来咱们还可以把写真做成画册,搭配汉服文化解说,让更多人通过照片了解不同朝代的汉服和非遗技艺。”凰慕则补充道:“还能开发‘汉服写真 非遗体验’的游学项目,带大家去景德镇、苏州等地,一边拍写真,一边学陶瓷、刺绣。”

十月的柳岸里,桂花满院飘香。三人坐在院子里,翻着刚整理好的“汉服写真画册”初稿,旁边放着新剧组的拍摄邀请。阳光透过桂花枝丫,落在画册上——那里有唐代汉服的明艳、宋代汉服的雅致、明代汉服的端庄,每一张照片里,都藏着她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