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11章 把它绣在汉服上,让陶瓷文化和服饰文化结合

三月的铜官窑博物馆,门前挂起了红灯笼,展厅里早已布置妥当——唐代的青釉褐彩瓷瓶、宋代的白釉刻花碗沿着展柜依次陈列,而展厅中央的展台,专门留给了冬令营孩子们的瓷坯作品。樊赟、倾喃和凰慕一大早就在展厅里忙碌,仔细调整每一件展品的位置,确保灯光能最好地呈现陶瓷的纹理。

“你看这个孩子画的汉服小人,眼睛用的是铜官窑特有的褐彩斑点,还挺有想法,”倾喃指着一件瓷坯,笑着对身边的博物馆馆长说,“咱们特意在旁边放了孩子的创作笔记,写着‘想把穿汉服的老师画在杯子上,这样每天喝水都能想起冬令营’,这样观众能更懂作品背后的故事。”馆长点头称赞:“这个设计好!让非遗展不仅有历史的厚重,还有生活的温度。”

展览开幕式当天,来了不少游客和媒体,还有几位冬令营的孩子和家长特意赶来。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看到自己的瓷坯摆在展柜里,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妈妈你看!我的杯子在里面!还有李爷爷写的评语呢!”李师傅站在旁边,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你的画有灵气,以后要是喜欢陶瓷,爷爷教你拉坯。”

展厅里还设置了“非遗体验区”,樊赟和团队的学徒们在这里教游客画迷你瓷坯。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跟着樊赟学画缠枝纹:“以前总觉得陶瓷离自己很远,没想到亲手画起来这么有意思,以后要多带孩子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还有位年轻游客,在体验区画了个简易的汉服纹样瓷坯,拍照发在社交平台,配文:“在铜官窑博物馆解锁非遗新体验,原来每个人都能做‘陶瓷匠人’。”

展览期间,博物馆还联合“轻折柳”推出了“陶瓷礼仪导览”活动——由樊赟和倾喃带队,不仅讲解陶瓷的历史,还教游客如何用唐代礼仪“双手托瓷”“浅盏致谢”。有次导览时,一位老年游客感慨:“以前看陶瓷只知道好看,现在还知道怎么拿、怎么赏,连喝茶的姿势都讲究,这才是真正懂了传统文化啊!”

第一百八十五章 海外织缘

四月初,樊赟和凰慕带着“陶瓷纹样汉服”和《古装剧非遗礼仪手册》,飞往温哥华参加“国际非遗文化展”。展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作品琳琅满目,而“轻折柳”的展台前,很快围满了好奇的观众——月白色的汉服上绣着铜官窑缠枝纹,旁边放着简化版的礼仪手册,还有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宋代饮茶礼。

一位当地的汉服爱好者,看到展台上的汉服,兴奋地用中文交流:“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你们的视频,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实物!这件汉服的纹样太特别了,是陶瓷上的图案吧?”樊赟点头,给她讲解:“这是唐代铜官窑的缠枝纹,我们把它绣在汉服上,让陶瓷文化和服饰文化结合,这也是非遗传承的一种新方式。”

展览期间,她们还举办了“非遗礼仪小课堂”,教当地观众行拱手礼、学三指握盏。有位外国观众,跟着凰慕练了好几次拱手礼,笑着说:“这个礼仪很优雅,以后和中国朋友见面,我可以用这个打招呼,太有意思了!”还有当地的中文学校,邀请她们去做讲座,樊赟带着孩子们画迷你瓷坯,教他们唱简单的浏阳山歌,课堂上满是欢声笑语。

她们还把在温哥华的展讯拍成“海外非遗vlog”,发在工作室的社交账号上。视频里,有观众体验宋代饮茶礼的场景,有汉服爱好者试穿陶瓷纹样汉服的画面,还有樊赟和凰慕用英语讲解非遗文化的片段。国内的粉丝在评论区留言:“原来咱们的非遗在国外这么受欢迎!”“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五月的长沙,一所小学的操场上,“轻折柳”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在进行。倾喃带着孩子们坐在树荫下,教他们用彩色丝线绣迷你梅花;樊赟则在旁边的桌子上,演示如何用桃花染布做小香囊;凰慕则组织了“礼仪小游戏”,让孩子们分组比赛行拱手礼、学宋代饮茶,赢了的小组能获得小瓷坯作为奖励。

“老师,这个线总是打结怎么办呀?”一个小男孩举着手里的刺绣,有点着急。倾喃蹲下来,握着他的手一起穿针:“别急,线要轻轻拉,像给小蚂蚁指路一样,慢慢走就不会打结了。”小男孩试了几次,终于把线穿好,兴奋地说:“老师你看!我会了!我要绣一朵最大的梅花送给妈妈!”

活动结束后,学校的老师找到倾喃,希望能长期合作:“孩子们太喜欢这些非遗课了,以前上课总爱走神,现在上非遗课都特别认真,还会主动问关于陶瓷、刺绣的故事。咱们可以把非遗课纳入课后服务,每周上一次,让孩子们系统学习。”倾喃欣然答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计课程,低年级做简单的礼仪游戏,高年级学刺绣、染布,让非遗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日常。”

回到柳岸里,工作室的学徒们正围着新到的布料忙碌——这些是为“夏季刺绣营”准备的,浅粉色的棉布上印着待绣的荷花纹样。樊赟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笑着说:“咱们的非遗传承,就像这刺绣一样,一针一线慢慢来,总会绣出好看的图案。以后咱们还要去更多学校、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爱上非遗,让传统文化一直‘活’下去。”

六月的柳岸里,蝉鸣渐起,工作室的院子里晒着刚染好的荷花布,旁边的竹绷上放着未完成的刺绣。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桂花树下,翻着“夏季刺绣营”的课程表,旁边放着刚泡好的荷花茶。倾喃指着课程表上的“亲子刺绣课”,笑着说:“这次咱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刺绣,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这样非遗传承就能更有温度。”凰慕则补充道:“咱们还可以把家长和孩子的刺绣作品,做成小挂件,作为夏令营的纪念,让大家带着非遗的美好回家。”

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落在三人的笑脸上,也落在院子里的荷花布上,浅粉色的布面上,荷花纹样渐渐清晰,像在诉说着新的非遗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