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8章 希望能和更多国家的朋友一起,传递非遗的美好

十一月的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秋意正浓,“世界非遗文化展”的展厅里却暖意融融。樊赟、倾喃和凰慕站在“中国非遗影视区”,看着屏幕上循环播放的《竹语人家》《漆韵流光》,周围围满了好奇的外国观众——有人对着徽州竹编的镜头惊叹“这么细的竹子,居然能编出这么美的花纹”;有人指着福州脱胎漆器问“这种闪闪发光的装饰,是用什么做的”;还有法国汉服爱好者,特意穿着汉服来展厅打卡,说要“和中国非遗同框”。

展厅的体验区里,程师傅的徒弟小周正在教外国观众编简单的竹编小挂件,樊赟则在一旁用英语讲解:“徽州竹编用的是当地的毛竹,要经过劈、晒、泡多道工序,才能变成细如发丝的竹丝,就像你们做面包要选好面粉,好的材料是做好手艺的基础。”一位法国老太太跟着编了个小小的竹篮,开心地举着篮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做中国手工,太神奇了,我要把它送给我的孙女,让她也知道中国非遗的美。”

倾喃负责的“漆器体验区”同样热闹,她教观众用简单的技法在小木片上涂漆,再贴上剪好的彩色纸片,模拟嵌螺钿的效果。有个法国小男孩,在小木片上涂了蓝色的漆,贴了金色的纸片,说要做“像星空一样的漆器”。倾喃笑着帮他调整纸片的位置:“这是属于你的创意漆器,非遗不仅要传承传统,也要有自己的想法。”

凰慕则忙着和各国的文化从业者交流,有法国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对她们的非遗短剧很感兴趣,希望能合作拍摄一部“中法非遗对话”的纪录片;有意大利的手工匠人,想了解如何将中国非遗元素融入自己的陶瓷设计。凰慕把“非遗影视联盟”的手册递给他们:“我们希望能和更多国家的朋友一起,用镜头、用手艺,传递非遗的美好,让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展览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特意来到她们的展区,对三人说:“你们用影视的方式传播非遗,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非遗传承——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标本,是能走进生活、走向世界的活文化。”

十二月,三人带着巴黎展览的收获回到柳岸里,刚落地就被“非遗影视联盟”的伙伴们围住——大家都等着听她们在巴黎的故事,也盼着一起推进新的计划。

凰慕先分享了和法国影视公司的合作意向:“他们想拍一部纪录片,对比中国的徽州竹编和法国的藤编,中国的福州脱胎漆器和意大利的陶瓷,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更多人看到不同非遗之间的共通与差异。”樊赟则带来了新的想法:“我们可以在柳岸里办一个‘世界非遗体验周’,邀请巴黎展览上认识的外国匠人来做客,教大家做法国藤编、意大利陶瓷,也让他们体验我们的汉服、刺绣,让柳岸里变成一个小小的‘非遗联合国’。”

倾喃则想着如何把巴黎的收获融入新的短剧创作:“在巴黎,很多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很感兴趣,我们可以拍一部‘中国传统节日与非遗’的系列短剧,比如春节拍‘剪窗花、贴春联’,端午拍‘包粽子、做香囊’,中秋拍‘做月饼、画灯笼’,让非遗和节日结合,更有生活气息。”

说做就做,三人很快开始筹备“世界非遗体验周”。她们先联系了巴黎认识的法国藤编匠人皮埃尔和意大利陶瓷匠人马可,邀请他们来柳岸里。皮埃尔带着自己编的藤编家具,马可则带来了意大利传统的陶瓷颜料,两人都对中国非遗充满期待。

体验周开幕当天,柳岸里的院子里摆满了各国的非遗作品——徽州竹编的篮子、法国藤编的椅子、福州脱胎漆器的盒子、意大利陶瓷的花瓶,游客们可以跟着不同的匠人学习手艺。皮埃尔教大家编藤编小筐,樊赟在一旁帮忙翻译,还教皮埃尔用竹丝编简单的纹样;马可教大家在陶瓷上画意大利传统的花纹,倾喃则教他用中国的毛笔在陶瓷上写字,两人还合作做了一个陶瓷杯——杯身上画着意大利的花纹,杯底写着“中西合璧”四个汉字。

体验周的最后一天,大家一起办了一场“非遗晚宴”,桌子上摆着用汉服纹样印的糕点、用竹编食盒装的粽子、用漆器托盘盛的月饼,还有皮埃尔带来的法国面包、马可带来的意大利奶酪。樊赟穿着自己设计的“中西合璧”汉服——领口用法国藤编的纹样刺绣,裙摆用意大利陶瓷的颜色染制,倾喃和凰慕则分别穿着带有竹编、漆器元素的汉服。大家围着桌子吃饭、聊天,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因为非遗有了共同的话题。

皮埃尔举着酒杯说:“这次来柳岸里,我不仅学到了中国非遗,还感受到了中国朋友的热情,非遗让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马可也笑着说:“我要把在这里的经历告诉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来中国,感受中国非遗的美。”

正月里的柳岸里,年味十足,院子里挂着印有各国非遗纹样的灯笼,门上贴着大家一起剪的窗花——有中国传统的“福”字,有法国的藤编纹样,有意大利的陶瓷花纹,还有徽州竹编、福州脱胎漆器的元素,处处都是非遗融合的美好。

三人坐在院子里,翻着新一年的计划:春天要和法国影视公司一起拍“中法非遗对话”的纪录片,夏天要去意大利交流陶瓷技艺,秋天还要举办第二届“世界非遗体验周”,冬天则计划拍“中国传统节日与非遗”的系列短剧。

樊赟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有中国的孩子在学编藤编,有外国的孩子在学画漆器,笑着说:“咱们当初只是想让更多人喜欢汉服,没想到现在能做这么多事,能让这么多孩子爱上非遗,这大概就是传承的意义吧——不是一个人走很远,而是带着更多人一起走。”

倾喃点头,拿出手机翻出巴黎展览时的照片,有外国观众认真学竹编的样子,有法国老太太举着竹篮的笑容:“这些画面我一直记在心里,它们让我知道,我们做的事是有意义的,非遗的光芒能照亮很多地方,能温暖很多人。”

凰慕望着远处的烟花,轻声说:“新的一年,咱们还要继续加油,把更多的中国非遗带到世界,也把世界的非遗带回柳岸里,让非遗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让更多人因为非遗,爱上这个多元又美好的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