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6章 现在才知道,每件汉服、每个手作背后,都有这么多故事

十月的云南大理,扎染村的靛蓝染缸还冒着热气,段师傅却带着个急事儿找到了刚从纽约回来的樊赟——邻镇的鲜花村种了千亩玫瑰、茉莉,本该是游客采摘、花店收购的旺季,可今年雨水多,鲜花花期缩短,大批鲜花来不及采摘就蔫了,村民们急得天天往镇里跑,想请“轻折柳”帮忙想想办法。

“鲜花村的玫瑰是老品种,花瓣厚,能做干花;茉莉香气浓,能窨茶、做香膏,”段师傅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小束用报纸包着的玫瑰,花瓣虽有些发蔫,却依旧透着鲜亮的粉色,“要是能和你们的汉服、手作结合,说不定能救急。”樊赟看着那束玫瑰,突然想起之前在木棉村做干花缠花的经验:“咱们可以收村民的鲜花,做成鲜花汉服配饰、鲜花手作,再结合扎染村的资源,开一条‘非遗 鲜花’的旅游路线,让游客既能体验扎染、做鲜花手作,又能在鲜花田里穿汉服拍照,一举两得!”

第二天,樊赟、倾喃、凰慕就跟着段师傅去了鲜花村。车子刚进村口,就看到成片的玫瑰田、茉莉田,村民们正蹲在田里,把开得正好的鲜花摘下来,装进竹篮里,脸上满是愁容。村支书老杨握着樊赟的手,声音有些沙哑:“这些花要是再卖不出去,今年的收成就没了,家里的娃上学都成问题。”樊赟拍了拍老杨的手,指着玫瑰田说:“老杨书记,咱们把鲜花做成干花,缝在汉服上,再让游客来田里体验采摘、做手作,肯定能行!”

接下来的一周,工作室的团队和村民们一起忙碌起来——一部分人帮村民采摘、晾晒鲜花,把玫瑰花瓣压成干花,把茉莉花窨成茶叶;一部分人设计鲜花汉服配饰,用干玫瑰花瓣做缠花、用茉莉花瓣做香包;还有一部分人规划旅游路线,从扎染村出发,游客先体验扎染手帕,再去鲜花村采摘鲜花、做鲜花手作,最后穿着汉服在花田里拍照。

当第一件“鲜花汉服”做好时,大家都眼前一亮——浅粉色的襦裙上,用干玫瑰花瓣拼成的花纹错落有致,腰间系着茉莉香包,走起来满是茉莉的清香。老杨看着汉服,激动地说:“没想到咱们的鲜花还能这么用,这一下,村民们的希望又回来了!”

“非遗 鲜花”旅游路线的消息一传开,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十一月初,第一条旅游团如约出发——二十多位游客穿着“轻折柳”准备的基础款汉服,先来到扎染村。段师傅带着大家走进染坊,教大家做简单的扎染手帕,游客们拿着白布,有的折出玫瑰形状,有的折出茉莉形状,再放进染缸里浸泡。“这是我第一次做扎染,”一位年轻女孩举着刚染好的手帕,兴奋地说,“蓝色的布上有白色的花纹,太神奇了,我要把它带回家当纪念。”

中午,游客们在扎染村吃了当地的农家菜,下午就前往鲜花村。刚到村口,大家就被成片的鲜花田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老杨带着大家走进玫瑰田,教大家如何采摘盛开的玫瑰:“要捏着花茎,轻轻一掰,别伤了花苞,这样下次还能再开。”游客们戴着小竹篮,穿梭在花田里,有的采摘玫瑰,有的采摘茉莉,欢声笑语洒满了田野。

在鲜花村的临时工坊里,倾喃教大家做鲜花手作——用采摘的玫瑰做干花书签,用茉莉和蜂蜡做香膏。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和孩子一起把玫瑰花瓣夹在书签里,笑着说:“这样的旅游太有意义了,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学会了做手作,比单纯的观光有意思多了。”

傍晚时分,游客们换上了“鲜花汉服”,在花田里拍照。浅粉色的汉服映着红色的玫瑰、白色的茉莉,阳光洒在身上,像一幅流动的画。不少游客把照片发在社交平台上,配文:“在云南的鲜花田里穿汉服,还能体验扎染、做手作,这样的非遗旅游太可了!”

随着旅游路线的火爆,鲜花村的村民们也忙了起来——有的负责带游客采摘鲜花,有的负责做农家菜,有的负责售卖鲜花手作,不少村民还开起了民宿,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倍。老杨笑着说:“以前咱们村就靠卖鲜花赚钱,现在多了旅游、手作,路子越来越宽,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

为了让旅游路线更丰富,樊赟还和团队商量,在路线中加入了“非遗夜话”环节——每天晚上,邀请扎染村的段师傅、鲜花村的老杨,还有“轻折柳”的匠人,给游客们讲非遗手艺和乡村的故事。“以前只知道汉服好看,”一位游客听完夜话后说,“现在才知道,每件汉服、每个手作背后,都有这么多故事,以后我会更关注非遗文化。”

“非遗 鲜花”旅游路线的成功,让樊赟看到了乡村旅游的更多可能。十二月初,她和团队又推出了“四季花旅”计划——春天去云南的桃花村,体验桃花染、做桃花手作;夏天去浙江的荷花村,学做荷花扎染、编竹编荷花灯;秋天去安徽的菊花村,做菊花香包、绣菊花纹样;冬天去福建的蜡梅村,学蜡梅窨茶、做蜡梅缠花。

为了做好“四季花旅”,樊赟带着团队去各地考察。在安徽的菊花村,她们发现当地的菊花不仅能观赏,还能入药、做菊花茶,于是就和村民们商量,开发“菊花非遗手作”——用菊花做香包、用菊花花瓣绣手帕、用菊花和糯米做菊花糕。村支书老吴激动地说:“咱们村的菊花以前只用来做茶,现在能和非遗结合,还能吸引游客,这对村民们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

与此同时,“轻折柳”的五周年庆典也在筹备中。樊赟决定,把庆典放在云南的扎染村和鲜花村举办,邀请联盟里的匠人、合作过的村民、上过直播课的孩子,还有参加过旅游路线的游客,一起见证这个特别的日子。

庆典当天,扎染村和鲜花村挂满了红灯笼,来自各地的人们穿着汉服,有的在染坊里做扎染,有的在花田里采摘鲜花,有的在工坊里做手作。舞台上,段师傅展示扎染技艺,老杨带着村民们唱山歌,孩子们穿着“四季非遗汉服”走秀,整个庆典充满了欢声笑语。

樊赟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笑脸,心里满是感慨:“五年前,‘轻折柳’只是柳岸里的一个小工作室,如今,我们带着非遗手艺走进了乡村,连接了世界,帮助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未来,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乡村因为非遗而焕发生机,让更多的人因为非遗而爱上传统文化。”

庆典结束后,不少游客和村民都围过来,和樊赟聊未来的期待。一位游客说:“明年春天,我还要来参加桃花村的旅游路线,体验桃花染。”老杨则说:“咱们鲜花村明年要种更多的花,还要建一个鲜花非遗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鲜花和非遗的故事。”

一月的柳岸里,虽然寒风阵阵,但“轻折柳”工作室里却暖意融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