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4章 让更多孩子穿着非遗童装长大,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月的木棉村,田埂上的草芽刚冒头,“非遗助农培训基地”的挂牌仪式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举行。红色的绸布被揭开,“木棉村非遗助农培训基地”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亮眼,村民们围在基地门口,脸上满是期待——这是“轻折柳”联合市农委、县文旅局共同打造的基地,既要教村民非遗手作,还要培训电商运营、直播带货技能,让大家真正掌握“造血”能力。

基地的第一期培训课,来了三十多位村民,有之前在工坊做手作的大婶,也有刚回村的年轻人。樊赟负责非遗手作课,第一节课教大家做“木棉缠花胸针”——把晒干的木棉花瓣和珍珠结合,用金色丝线绕出圆形花托,别在胸前既精致又百搭。“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戴胸针,咱们做的木棉胸针,既有特色又有故事,肯定能卖得好,”樊赟边演示边说,还把胸针的搭配方法拍下来,放在培训教材里。

凰慕则负责电商运营课,她带着村民们熟悉网店后台,教大家如何上架商品、回复客服消息、分析销售数据。“大家看这个后台数据,”凰慕指着电脑屏幕,“上周咱们的缠花香包卖得最好,说明网友喜欢实用又好看的产品,下次可以多开发这类手作。”村里的年轻人小林学得最快,还主动帮其他村民记笔记,他说:“以前在城里做过电商,现在能把经验用在村里,帮大家一起赚钱,特别有意义。”

培训课还邀请了专业的直播讲师,教村民们如何做直播。讲师从设备调试、话术设计到互动技巧,一步步耐心讲解,还让村民们轮流上台模拟直播。张秀莲第一次面对镜头时,紧张得说不出话,在大家的鼓励下,她慢慢放松下来,拿着自己做的缠花胸针,介绍道:“这胸针是用咱们村的木棉花做的,每一朵都不一样,戴在身上,就像把春天带在身边。”模拟直播结束后,讲师笑着说:“张大姐说得特别好,有真情实感,网友就喜欢听这样的故事。”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不少村民都能独立完成手作、上架商品,甚至开启了自己的小直播。大婶李娟开直播卖自己做的木棉染手帕,虽然观看人数不多,但每天都能卖出十几条,她笑着说:“以前只会在家种地,现在不仅会做手作,还会开直播,感觉自己也成了‘文化人’。”

基地还和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设了长期培训班,每月定期开课,内容涵盖非遗手作、电商运营、直播技巧等。樊赟说:“咱们建基地,不只是教大家做几件手作,而是要让大家掌握一辈子都能用的技能,让木棉村的非遗手作能长期发展下去。”

四月的上海,春风和煦,国际童装展在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轻折柳”和法国品牌“petit Fleur”合作的“中法非遗联名款”童装,在展会上占据了显眼的展位,展位布置成“非遗童话镇”的样子——蓝色的扎染布做成“小河”,竹编的架子搭成“小房子”,苗绣蝴蝶挂在“树枝”上,联名款童装挂在“小房子”里,像走进了一个充满非遗元素的童话世界。

联名款童装分为“春日蝶舞”“夏日荷风”“秋日枫韵”“冬日梅香”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融合了中法非遗工艺:“春日蝶舞”系列用苗绣蝴蝶做袖口,法国刺绣做领口;“夏日荷风”系列用扎染布做面料,法国刺绣做荷花纹样;“秋日枫韵”系列用竹编做腰带,法国刺绣做枫叶;“冬日梅香”系列用木棉染布做内衬,法国刺绣做腊梅。

展会当天,展位前围满了国内外的采购商和媒体。一位来自美国的采购商,拿着“春日蝶舞”系列的童装,仔细看着袖口的苗绣:“这种绣法太精致了,和我们常见的刺绣完全不一样,很有中国特色,我想把这个系列引进美国市场。”法国品牌的负责人也来到展位,和樊赟一起向采购商介绍联名款的设计理念:“我们希望通过童装,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

展会期间,“轻折柳”还举办了“非遗童装秀”,小模特们穿着联名款童装,在t台上走着小步子,苗绣蝴蝶在袖口飞舞,扎染面料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竹编腰带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有位家长在秀后找到樊赟,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你们的童装,不仅好看,还能让他了解非遗文化,以后会一直支持。”

除了联名款童装,展会上还展示了“轻折柳”自主研发的“非遗校园童装”系列,这是专为学校设计的校服,用简洁的款式搭配非遗元素——浅灰色的校服上,绣着迷你的苗绣蝴蝶或竹编纹样,既符合学校的着装要求,又能让孩子们在日常穿着中接触非遗。不少学校的代表都对这个系列很感兴趣,当场就和工作室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展会结束后,“中法非遗联名款”童装接到了来自全球的订单,总订单量超过了一万件,“非遗校园童装”也和十所学校达成了合作。樊赟拿着订单表,笑着说:“没想到非遗童装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以后咱们还要设计更多款式,让更多孩子穿着非遗童装长大,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五月的意大利米兰,阳光正好,“轻折柳”的“非遗环球直播”第二站就在这里开启。这次直播的合作方是米兰当地的一家文创品牌,品牌负责人马可对中国非遗文化很感兴趣,特意把直播场地设在了米兰的一个老工坊里,工坊的墙上挂着意大利传统刺绣作品,和“轻折柳”带来的苗绣、扎染作品相映成趣。

直播当天,樊赟穿着“秋冬扎染汉服”,马可穿着意大利传统服饰,两人一起向米兰的网友介绍中西方非遗文化。樊赟拿着一块苗绣布,说:“这是中国贵州苗寨的苗绣,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上面的蝴蝶纹样,象征着吉祥和美好。”马可则拿着一块意大利传统刺绣布,介绍道:“这是我们米兰的传统刺绣,常用花卉纹样,和中国的苗绣一样,都是代代相传的手艺。”

直播的重点是推广“轻折柳”的非遗手作和助农产品。樊赟向网友展示了木棉村的干花缠花、云南的扎染手帕、浙江的竹编配饰,还现场教大家做简易的干花书签。马可也在镜头前帮忙,虽然手法生疏,但学得很认真,引得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马可太可爱了!”“中国非遗手艺真有趣,想试试!”

助农产品的推广也很顺利。苹果村的苹果干、核桃村的核桃,因为口感好、无添加,受到了米兰网友的喜爱,直播期间就卖出了五百多份。有位米兰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中国乡村的产品太好吃了,希望以后能买到更多。”

直播结束后,马可和樊赟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米兰开设一家“中国非遗体验馆”,展示“轻折柳”的非遗手作和汉服,定期举办非遗手作体验活动,让米兰的市民能近距离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马可笑着说:“中国非遗文化很有吸引力,我相信会有很多米兰市民喜欢,也希望通过体验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离开米兰前,樊赟和团队去了米兰的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非遗手作课。孩子们拿着樊赟带来的木棉花瓣和丝线,跟着学做简单的缠花,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和演示,很快就做出了小小的缠花。有个小女孩拿着自己做的缠花,送给樊赟,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老师,我喜欢中国。”

六月的柳岸里,蝉鸣渐起,“轻折柳”工作室的后院里,摆着从米兰带回来的意大利传统刺绣作品,和工作室的苗绣、扎染作品放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樊赟、倾喃、凰慕三人坐在槐树下,规划着接下来的行程——七月要去木棉村检查基地的培训情况,八月要参加北京的非遗博览会,九月要开启“非遗环球直播”的第三站——日本东京,还有更多的非遗故事要去书写,更多的文化交流要去开展。

她们知道,“轻折柳”的路还很长,未来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心中有对非遗的热爱,有对乡村的牵挂,就一定能走得更远。就像巷口的老槐树,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会在每年春天抽出新枝,绽放新的生机,而“轻折柳”也会带着非遗的温暖与希望,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乡村因为非遗而焕发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