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3章 被邀请参加‘全国传统文化博览会\’了

锦川市的冬天总爱飘些细碎的雪,落在“轻折柳”工作室的青瓦上,转眼就积了层薄白。樊赟正坐在暖炉旁,用晒干的桂花和蚕丝混合着纺线,打算做条“桂香围巾”,倾喃则在整理之前给山区孩子寄暖手炉的反馈照片,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敲门声——是福利院的王院长,手里拎着个鼓鼓的布袋子,头发上还沾着雪粒。

“孩子们听说你们最近在忙教材的事,特意做了些手工送过来,”王院长打开布袋子,里面全是孩子们的作品:有朵朵用彩纸折的汉服小人,有小男孩编的竹编小灯笼,还有个孩子用蜡笔画了幅“轻折柳雪景图”,画里的三人围着暖炉煮茶,旁边还趴着只流浪猫。“还有个事想麻烦你们,”王院长笑着补充,“福利院要办‘冬日暖心会’,想请你们来教孩子们做些简单的非遗手工,再给他们讲讲汉服故事。”

三人当即就应了下来。凰慕连夜设计了“冬日手工课”的流程:先教孩子们用毛线编围巾,再用彩纸做迷你汉服挂饰;樊赟则准备了材料包,里面装着剪好的毛线、彩纸和胶水,还特意做了几个样品,方便孩子们参考;倾喃则整理了些适合孩子听的汉服小故事,比如“古代小朋友怎么过冬天”“汉服里的保暖小设计”。

暖心会当天,福利院的活动室被装点得格外温馨。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材料包,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樊赟。“咱们先把毛线绕在纸板上,再用另一段毛线穿过缝隙……”樊赟边演示边讲解,孩子们跟着一步一步做,虽然编出来的围巾歪歪扭扭,却都格外认真。有个小女孩编到一半,毛线不够了,倾喃笑着把自己的毛线分给她:“咱们一起编,编好后你可以送给最喜欢的人。”

手工课结束后,倾喃给孩子们讲汉服故事。当讲到“古代人冬天穿厚棉袄,里面还要穿好几层内衣”时,孩子们都好奇地伸出手,想摸摸倾喃身上穿的袄裙。凰慕趁机拿出准备好的迷你汉服模型,给孩子们讲解汉服的结构:“这是领子,这是袖子,冬天的汉服袖子会做的更宽大,里面可以塞暖手宝哦。”

暖心会快结束时,孩子们拉着三人的手,唱起了自己编的儿歌:“穿汉服,做手工,冬天暖,心里甜……”王院长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有些发红:“谢谢你们,孩子们从来没这么开心过。”樊赟笑着说:“我们也很开心,能和孩子们一起度过这么温暖的冬天。”

离开福利院时,雪还在下,可三人的心里却暖融融的。倾喃把孩子们送的画挂在工作室的墙上,和之前的照片排在一起,笑着说:“这个冬天,又多了段温暖的回忆。”凰慕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冬天的温暖,是为了春天更好的相遇。”樊赟则拿起刚纺好的“桂香线”,继续织围巾,线团上的香气混着暖炉的热气,在工作室里散开,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柳岸里的春天,是被巷口的柳枝唤醒的。当第一缕春风吹过,老槐树上冒出嫩绿的新芽,“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台上,樊赟新做的迎春缠花,终于在暖阳里绽放出嫩黄的花瓣。

这天早上,凰慕拿着份文件,兴奋地冲进工作室:“告诉你们个好消息!咱们‘轻折柳’被邀请参加‘全国传统文化博览会’了,下个月要去北京参展,还要展示咱们的非遗汉服和手工制品!”倾喃和樊赟都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忍不住抱在一起欢呼——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的小工作室,到如今能代表锦川去全国参展,她们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汉服和传统文化的美。

可高兴过后,新的压力也来了——参展需要准备的展品很多,不仅要展示之前的非遗汉服,还要设计新的“锦川特色”系列,让更多人了解锦川的传统文化。三人连夜开会,把参展计划拆分成“展品设计”“现场体验”“文化分享”三个部分,每个人负责一个板块,还反复讨论了展品的细节。

为了设计“锦川特色”系列汉服,三人特意去了锦川市的非遗博物馆。她们看着馆里的锦川木雕、蜀锦,灵感突然迸发——樊赟提议用蜀锦做汉服的衣襟,上面绣上锦川木雕的纹样;凰慕则想在汉服的裙摆上,印上锦川的山水图案,比如柳岸里的青石板路、老槐树;倾喃则补充说:“还可以做些小巧的非遗配饰,比如用木雕做发簪,用蜀锦做香囊,让展品更丰富。”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开始忙着制作参展展品。樊赟每天都在工作室里绣蜀锦纹样,手指被针扎得满是小窟窿,却依然坚持着;凰慕则跑遍了锦川市的印刷厂,终于找到一家能印制山水图案的厂家,还特意盯着工人调试颜色,确保图案的还原度;倾喃则联系了锦川的木雕匠人,一起设计木雕发簪,每个发簪上都刻着“轻折柳”的logo,既美观又有纪念意义。

参展前一天,三人把所有展品都打包好,看着满满一大箱的汉服、配饰和手工制品,心里满是期待。“咱们一定要让全国的人都知道,锦川的传统文化有多美,”倾喃笑着说。樊赟和凰慕都点头,手里的展品还带着温度,像极了她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春日里,正悄悄绽放。

第二天,三人带着展品,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车窗外的柳枝随风飘荡,像在为她们加油。柳岸里的春天已经到来,“轻折柳”的新旅程,也才刚刚开始——关于美,关于温暖,关于传承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从未停下。

全国传统文化博览会的展厅里,“轻折柳”的展位前挤满了人。樊赟设计的蜀锦纹样汉服挂在最显眼的位置,青绿色的裙摆上印着柳岸里的山水图案,引得不少人驻足拍照;倾喃和木雕匠人合作的发簪摆在展示柜里,每个发簪上的“轻折柳”logo都精致可爱;凰慕则在展位前,给游客们讲解锦川的传统文化和汉服的设计理念,脸上满是自豪。

展会进行到一半时,一位穿着素雅旗袍的女士走到展位前,仔细看着展柜里的非遗配饰,笑着说:“你们的作品很有特色,我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想跟你们合作,把锦川的非遗汉服和手工制品推广到国外,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三人又惊又喜,当即就和女士聊了起来。女士说,她的公司主要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之前在国外办过多次文化展览,这次看到“轻折柳”的作品,觉得很有潜力,想把这些作品带到国外的展览上,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汉服和非遗技艺。

凰慕当即就答应了:“我们一直想把锦川的传统文化推广到国外,能和你们合作,太好了!”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利用展会的空闲时间,和女士一起制定了海外推广计划——先挑选一批有代表性的汉服和配饰,参加下个月在法国举办的“中法文化交流展”,再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设计适合外国人穿着的改良汉服,同时制作非遗技艺的教学视频,让更多外国人能学习中国的传统手艺。

展会结束后,三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锦川。柳岸里的夏天已经到来,巷口的蝉鸣格外热闹。三人坐在工作室的后院凉棚下,喝着冰镇的桂花茶,聊着海外推广的计划,心里满是憧憬。“咱们一定要让国外的人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美,”樊赟笑着说。倾喃和凰慕都点头,凉棚下的牵牛花正开得鲜艳,夏风吹过,带着花香和笑声,在柳岸里的夜色中轻轻散开,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锦川市的秋天总带着股清冽的桂香,柳岸里的老槐树叶渐渐染成金黄,落在“轻折柳”工作室的门槛上,踩上去沙沙作响。樊赟正坐在窗边,用晒干的桂花花瓣压制押花,准备用来装饰海外推广的汉服礼盒,倾喃则在整理中法文化交流展的参展清单,忽然听见门口的风铃“叮铃”响了——是之前合作的文化公司负责人林女士,手里拎着个印着“中法文化交流展”logo的文件夹。

“展览的场地和宣传都安排好了,”林女士翻开文件夹,指着里面的平面图说,“咱们的展位在展厅入口处,位置特别好,还特意留了块区域做非遗体验,游客可以亲手试试缠花和竹编。”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有个小问题,法国那边的观众对汉服形制和非遗技艺了解不多,咱们可能需要准备些更直观的讲解材料,比如短视频或者图文手册。”

凰慕当即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咱们可以做个‘汉服形制小动画’,用卡通的方式讲不同朝代汉服的特点;再印些双语手册,把缠花、竹编的步骤翻译成法语,配上示意图。”樊赟也点头,手里的押花工具没停:“我还可以做些迷你汉服模型,放在展位上展示,让大家更清楚汉服的结构。”倾喃则笑着说:“我联系下陈爷爷和染布老匠人,看看他们能不能录段技艺展示的视频,放在展位的屏幕上循环播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